作品簡介
唐代早期和田青玉,侍女俑,圓雕人物立體件,高21厘米,寬5厘米,厚5厘米,重970克。局部有水銀沁,褐色沁,沁色自然。侍女頭部后面,在玉器表面形成一種附著物,牢牢地附著在玉表,和玉器融為一體,是一種黑色的點狀物,刮之不去,盤而不掉。這種現象,正是土壤中含Al、Si、Fe等膠體的溶液同玉質內部發生置換反應,“滲透膠結”過程中凝結在玉表形成的一種現象,這也是檢驗出土古玉的一個鐵證。女俑呈作侍立狀,頂髻后傾,發式寬松闊大,面部豐腴,娟秀的眼睛注視前方,朱唇微啟,體態豐腴,雙手向前拱藏于袖中,長裙,儀表嫻雅。依據相關考古資料及女俑體態豐腴,發式多為博鬢拋髻的特點判定此青玉侍女俑代應在唐玄宗至代宗之間。每個朝代的仕女俑都各具特色,而這些特色與其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唐朝仕女俑的豐滿,正是其生活富足,安居樂業的體現。局部有水銀沁,褐色沁,沁色自然。侍女頭部后面,在玉器表面形成一種附著物,牢牢地附著在玉表,和玉器融為一體,是一種黑色的點狀物。

作品名稱:《侍女俑》,尺寸:2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