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云,袁 方,周景華,丁 藝
(1.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衛所職業與放射衛生放射檢驗科,重慶 400042;2.重慶市秀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4199)
目前,我國非鈾礦山包括數百萬工人[1]。非鈾礦山多為地下密閉作業,高氡暴露職業危害因素影響嚴重[2]。近年來個人劑量監測表明,非鈾礦工是職業照射最大貢獻者,其中氡子體又是劑量主要貢獻對象,占85%左右[3]。隨著我國職業健康和放射衛生不斷發展,非鈾礦山高氡暴露水平現況已經引起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并開展了相應的職業性放射性風險監測[4]。但以往都是以職業衛生監管和礦山安全設施為研究對象開展防治工作,鮮有以礦山工作人員角度的質性研究報道。本研究旨在通過深度訪談收集礦山工作人員的觀點,分析高氡暴露存在的潛在因素。
1.1一般資料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擇2020年西南某省市錳礦山共20名志愿者接受訪談。納入標準:本地錳礦工作的工作人員,男性,年齡40歲及以上,礦山工作工齡10年及以上,無急性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無嚴重家族遺傳病史,能流利地使用中文,理解并愿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最近1年內接受過X線透視、X線拍片或CT檢查者;確診肺結核、硅沉著病(俗稱:矽肺)或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受訪者平均年齡47.8歲,井下礦工10名(編號:N1~N10)和井上工作人員10名(編號:N11~N20),井下礦工染色體畸變異常率為30%(畸變率大于或等于1%),井上工作人員染色體畸變無異常,井下礦工淋巴細胞微核異常率為40%(微核率大于5‰),井上工作人員淋巴細胞微核率無異常。受訪人員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1.2方法
1.2.1質性研究 本研究為某省市職業性放射性風險疾病監測項目中礦山氡暴露研究調查的一部分,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方法,采用半結構式、個人深度訪談的形式進行資料收集。
1.2.2資料收集 通過一對一深度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訪談地點設在醫院體檢中心的會議室。在訪談前向受訪者詳細解釋研究目的、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則,征得其同意后,現場采用錄音和筆記。為保護他們的隱私,訪談隱去受訪者的姓名,訪談對象用編碼N1~N20來代替。通過文獻查閱和項目組成員討論制定訪談提綱,提綱主要內容:(1)礦山工作人員基本情況。(2)工作人員工作經歷。(3)個人生活習慣情況。(4)目前健康狀況。(5)氡子體相關知識。訪談過程中深入提問,并沿受訪者的思路進行追問,鼓勵其詳細描述,對訪談內容錄音。觀察患者情感變化并記錄,包括其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通過非語言判斷訪談對象心境及情緒變化。當患者情緒較激動或較低落時可適時中斷訪談,給予關懷。中斷后征得患者同意可繼續訪談,訪談過程中強調以患者為主導,以訪談提綱為輔,樣本量以訪談中資料達到飽和、信息重復出現為止。每次訪談時間為30~45 min。
1.2.3資料分析 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即:(1)仔細閱讀所有訪談資料;(2)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3)對有意義的、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成主題;(5)寫出詳細的、全面的描述;(6)歸納、總結相似的觀點,升華出主題;(7)返回被訪者處求證。訪談結束后,由研究組3名成員分別對訪談內容進行反復回放,逐字逐句地轉為文字并整理,同時結合訪談筆記,并記錄受訪者的非語言行為及個人資料,采用Nvivo11.0軟件進行錄入,整理成文字資料。通過文字資料尋找相似意義或概念,形成主題,將整合萃取的主題反饋給受訪對象求證,并補充和補錄信息,最后通過小組討論,給予提煉和升華主題。
通過Colaizzi 7步分析質性數據內容,得出非鈾礦山氡暴露防治薄弱的潛在相關因素(2個類別和6個主題)。2個類別包括:正性因素和負性因素。正性因素是指可能有利于礦山氡暴露防治的因素,負性因素是指可能促使或導致礦山氡濃度水平偏高的因素。同時,每個類別中各自形成不一樣的主題。
2.1小正性因素
2.1.1主題1:非鈾礦山礦工職業體檢完成度高 用人單位依據《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 (GBZ188-2007) 的要求,無論礦山礦工與用人單位是何種勞動關系,礦山礦工每年都由單位出資進行職業性健康體檢,體檢項目包括內、外科一般檢查,心電圖,高千伏胸部X線片,肺功能檢查,肝、膽、脾、腎B超檢查。個案臨時工N4:“我是外省人,才來這里上班幾個月,上崗前就必須要體檢。”個案正式工N1:“每年都有體檢,自己不用出錢,都要體檢,必須體檢才可以繼續下井。”個案合同工N6:“現在比以前嚴格多了,每年都要求體檢,在哪個礦上上班都是,都要定期體檢。”個案井上財務人員N18:“單位每年都要出錢給井下工人進行專門的體檢,包括上崗、崗中和離崗都有專門的體檢。”
2.1.2主題2:礦山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意識加強 隨著各地區認真切實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全面實施《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省市范圍內開展“健康中國,職業健康先行”的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礦山工作人員對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開始關注起來,礦工的職業健康意識也日益加強。個案井上通風工N17:“通風工作很重要,是安全生產的保障,經常有人來檢查我們通風設備和人員。”個案合同工N8:“塵肺病、矽肺我知道,都是職業病,我自己也很在意,不想生這些病,所以下井都要戴N95專業的口罩。”個案臨時工N10:“必須戴口罩再下井,我戴的是過濾型的口罩。”
2.2負性因素
2.2.1主題3:礦工作為家庭勞動主力,經濟壓力大 礦工年齡都在40歲以上,作為勞動主力,承擔著家庭重任,經濟上壓力很大。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報酬,會盡量減少開支,加大工作量。個案井上保管員N12:“井下很辛苦,比起他們,我們收入肯定要少些,但是平時休息要多些,周末都不上班。” 個案井上辦公室N14:“中午在礦山食堂吃,晚飯回家吃,早上自己開車來上班。”個案正式工N3:“經濟壓力大,要供小孩讀書。自己基本沒有開支,吃飯、睡覺都在礦上。”個案合同工N5:“家里只有我一個人掙錢,要養家。經濟壓力挺大的。自己就住在礦上,一般不休息天天上班,一周休息半天吧。過年過節才偶爾回老家。”
2.2.2主題4:礦工工作時間長,疲勞感明顯 訪談中了解到,礦工實行輪班制,每天工作時長最少8 h,沒有固定節假日,吃住原則上都在礦山。在整理訪談記錄時發現“工作時間長”“疲勞”等都是高頻詞。個案臨時工N4:“吃住在礦上,每天工作8 h左右,這樣長期工作了十幾二十年,當然覺得疲勞,但是沒有辦法,要生活嘛。”個案合同工N6:“我都快60歲了,干這個工作干了一輩子,早就覺得沒意思,就是天天工作掙錢。”個案合同工N8:“輪班制,基本每個人每天算下來至少8 h。礦上天天要開工,別人休息,我們礦工不能休,都沒有節假日。”個案合同工N9:“天天下井,工作時間也長,干完活很累,沒時間回家,就住在礦上。”個案井上庫管員N11說:“工作比較輕松,按時上下班,下班就回家吃飯,家里還有孩子要照顧,周末放假基本跟家人待在一起。”
2.2.3主題5:健康意識較薄弱,不良生活習慣多 首先橫斷面調查礦上工作人員發現,礦工每年都會強制進行職業體檢,但非井下工作人員不做強制要求,所以井上工作人員一般不會堅持體檢。其次研究團隊在對基礎疾病的了解中發現,礦山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有各種基礎疾病,但健康意識不強,依然保留很多不良生活習慣。個案臨時工N4:“下井不帶口罩,覺得不舒服,有檢查時才帶。我有高血壓,不知道有多高平時也沒有吃藥。喜歡吃味重的菜,每頓要喝點酒,十幾歲開始吸煙。”個案合同工N5:“有糖尿病,一直在吃二甲雙胍,不清楚控制得怎么樣。平時吃飯要喝點白酒,喝一點點。”個案井上后勤N19說:“以前檢查說血糖高,我也不懂,沒有去看過醫生,沒有吃過藥。反正自己感覺(身體)沒什么,挺好、挺健康的。”
2.2.4主題6:氡子體相關知識匱乏,渴望得到專業支持 訪談過程中,所有受訪者都不知道氡元素,不清楚氡存在于哪些地方,不知道氡對人體是否有害,也不知道哪些措施可以降低氡濃度。個案正式工N2:“沒有聽過氡,不清楚。作為井下工人,從健康角度,最關心的是矽肺問題,會擔心自己是否患職業病。”個案合同工N7:“擔心自己是否會患塵肺病。”個案井上保管員N15:“沒有聽說過氡。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礦工大部分都關心塵肺、矽肺,希望政府對他們礦工有更多支持和幫助。”個案井上財務N16:“父親是結腸癌去世的,有家族遺傳史。年紀大了,會關心飲食問題,怕得病。但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不懂,希望有醫生指導。”
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氡暴露嚴重損害人類健康[5-8]。肺癌作為人類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第2位誘發因素就是氡及其子體照射,約占總誘因的10%左右[9-11]。因此,世界衛生組織 (WHO)已將氡及其子體認定為19種環境致癌物之一,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IARC) 也把氡劃為一類致癌物。我國非鈾非煤礦山礦工數百萬人,人群巨大,該人群職業受照(照射源為氡及其子體)劑量非常高,同時氡輻射損傷具有長期性和潛伏性,已嚴重損害礦工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2]。加強對礦山氡暴露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但除了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礦山工作人員自身的職業健康防護主動性也很重要。因此,對于此人群視角下的氡暴露防控現狀的質性分析與氡暴露監測數據的定量分析一樣重要,一樣有意義。本研究從礦山工作人員的經驗來分析氡暴露防控的現狀,暴露了目前礦山氡及其子體防控的薄弱環節,為加強礦山氡暴露防控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13]。
3.1加強礦山工作人員職業性放射性風險疾病的監測 對礦工開展職業性放射性風險疾病的監測,監測內容應該包括:礦山井下的環境中氡濃度水平、井下礦工個人受照劑量、礦山工作人員的職業性放射性體檢、癌抗原濃度和個人生活問卷等。在訪談中研究團隊發現,礦山工作人員基本都沒有佩戴過個人劑量計,缺乏最基本的劑量監測;礦山工作人員職業體檢不包括癌抗原和職業性放射性體檢相關指標,對自己面臨的放射性危害并不知情;氡和吸煙都是誘發肺癌的高危因素,而大多數井下礦工都有吸煙史,兩者致癌的協同作用目前并不明確。綜上所述,應該收集資料并分析井下各場所氡濃度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與分布趨勢,高氡暴露隨時間和空間變化所致個人照射劑量的改變趨勢,高氡職業性暴露與生物效應之間的關系。綜合以上數據,在轄區范圍內對氡的職業健康危害進行有效評價[14]。
3.2建立妥當的防氡、降氡策略,有效分配降氡舉措資源,確認降氡措施效果的監督反饋機制 在此次測量礦山環境氡濃度時發現,煤礦礦山與其他非鈾礦山相比,其井下氡濃度要小很多,主要就是因為煤礦礦山井下通風措施更完善;且在訪談中發現,礦工基本都是住在礦山上,如果氡濃度不能有效控制,礦工會長時間受到空氣中的氡照射;而且礦山工作人員都是在礦上吃飯,飲用水就來自當地地下水源。氡及其子體如果不受防控,會大量滲入地下水后進入礦山工作人員體內。所以妥當的防氡、降氡策略,以及有效的監管機制都是必不可少的。
礦山氡防控舉措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考慮:(1)工程管理措施。盡可能阻塞和密封井下工作場所的通路、孔隙,防止高氡在空氣中的擴散和地下水的滲入。(2)聽風措施。確保礦山井下空氣質量的流通,盡量減少氡的累積;井下非通風區域嚴禁擅自進入。(3)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放射防護裝備、控制井下工作時長、佩戴個人劑量等。
3.3提高公眾及特定人群對氡危害的認識 在這批受訪者的職業性放射性體檢中發現井下曠工的放射監測生物指標異常率高達30%,與此相比,井上工作人員放射生物指標檢查結果是無異常。特別是個案N4,其外周血染色體畸變和微核率都屬于異常范圍。并且在整理其訪談記錄時,研究團隊注意到,他作為井下爆破人員,下井基本不帶口罩,沒有任何輻射防護;在生活習慣談論中,據他口述其從十幾歲就開始吸煙,每天吸煙大約1包左右,目前也沒有戒煙的打算;病史回溯中,本人表示已經被診斷為高血壓,但自行感覺身體健康,并沒有遵醫囑服用任何藥物;在對氡的認知了解中,他也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氡及其子體,對氡的危害更是不清楚。像N4這樣健康意識非常薄弱、不良生活習慣多的個例雖然不多,但本次所有受訪者都表示沒有聽聞過氡元素;與此相對,在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方案執行后、職業衛生大力宣傳提高公眾對職業衛生健康的意識后,當研究團隊詢問最關心的健康問題時,10名井下礦工中有6名表示最關心塵肺或硅沉著病。因此,為保障數百萬非鈾礦山礦工的職業健康,促進社會和諧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放射衛生就放射防護與氡危害也應該加大宣傳,提高公眾放射防護意識;同時對礦山工作人員更要加強宣傳培訓、加強管理[15]。
目前,本市非鈾非煤礦山氡暴露防控形勢嚴峻,應盡早組織開展礦山氡暴露調查,掌握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危害現狀,實施有效的礦山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內照射劑量監測,井下工作場所實施妥當的防氡、降氡措施,逐步降低氡濃度水平,保障礦山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