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顏顏,高 潔,楊圣婭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兒童發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慶)/兒童發育重大疾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14)
防范和減少意外傷害是患者安全十大目標之一,而跌倒墜床是住院期間患兒最常見的意外傷害[1],也是患兒非致命損傷的首要原因[2]。發生跌倒墜床后不僅增加患兒的痛苦、住院費用,延長住院時間,同時也會造成醫患矛盾[3]。有文獻報道,兒童醫院中34.40%的臨床意外事件屬于跌倒[4]。2019年跌倒墜床占本院護理不良事件的31.8%。但本科不良事件中有48%左右為跌倒墜床事件,遠超醫院平均水平。預防跌倒墜床,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是本科亟待解決的問題。預防小兒跌倒墜床的主體不僅僅是醫護人員,其照護者的認知水平也起著積極作用[5]。目前,國內對于小兒跌倒墜床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且研究多是從護士的角度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護者認知水平的研究尚不多。本研究主要從照護者入手,分析跌倒墜床的原因,為預防患兒意外傷害提供更有效的措施,以確保患兒住院安全,減少意外傷害。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住院期間發生過跌倒墜床患兒的主要照護者11例進行深度訪談。納入標準:患兒院內曾發生過跌倒墜床史;患兒跌倒墜床期間未服用降壓、鎮靜等增加跌倒墜床風險的藥物;患兒家屬知曉且愿意配合此次訪談。排除標準: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行為能力問題的患兒家屬;患兒病情危重的家屬;不愿意接受訪談的家屬。訪談對象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訪談對象一般資料
1.2方法
1.2.1訪談提綱 科內安全組成員根據研究主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制定訪談提綱,通過一對一的半結構式訪談方式進行個人深度訪談。具體訪談內容包括:您是否為患兒居家生活的主要照護者?您是否知曉患兒有跌倒墜床高風險?發生跌倒墜床時您是否在患兒身邊?您認為跌倒墜床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跌倒墜床的發生?
1.2.2資料整理與分析 訪談過程中,交談內容會在訪談提綱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每次訪談持續10~20 min,并且在訪談對象允許的情況下,全程錄音。訪談期間需做好筆記。訪談對象的確定以資料達到飽和為原則。采用Colaizzi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對訪談對象進行編號,反復聆聽錄音、閱讀訪談筆記提取重要意義的陳述,并對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歸類,升華出主題概念[6]。
2.1主題一:年輕父母對跌倒墜床風險意識較薄弱 11例受訪者年齡均在32歲以內,且自述沒有獨立照顧孩子的經驗。孩子發生墜床時,有7例受訪者表示,對側床欄均拉好,自己所在一側床欄未拉;5例受訪者當時正坐在床旁聊天或者看手機;2例受訪者距離床旁1 m沖泡奶粉、收拾物品。
2.2主題二:家長對預防跌倒墜床的措施認知較為片面 實施合理可行的跌倒安全管理策略是預防住院患兒跌倒的有效方式[7]。在受訪對象中有半數家長對于預防跌倒墜床的措施顯得手足無措。家長1說:“孩子正是剛會走路的時候,跌倒不可避免,在床上還是知道把床欄拉起,可哪知道拉起來了還是掉下去了。” 家長3說:“除了更加留心一些,我不知道還有什么好辦法?”
2.3主題三:家長對跌倒墜床措施的執行力不夠 受訪者中有6例表示護士強調過要預防跌倒墜床,有5例表示護士詳細介紹過如何預防跌倒墜床的措施,但只有4例家長能說出6條以上預防跌倒墜床的措施,且4例家長均表示知曉措施,但住院期間并未嚴格按照措施執行。
3.1多措并舉提高照護者對跌倒墜床的整體風險意識水平 本科收治患兒以先天性泌尿道畸形的男性患兒居多。他們年齡多在3歲以下,精力充沛且缺乏判斷危險的能力。隨著住院環境的改變,部分患兒的好奇心會加重,導致異常興奮。主要照護者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更為了解,非主要照護者可能會錯誤地估計患兒的能力和行為,對風險意識評估不夠準確或者風險意識比較薄弱。2020-2021年本科80%以上的跌倒墜床事件是非主要照護者陪護期間發生的。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住院預約系統發布辦理入院的流程,讓家屬提前熟悉入院流程,倡導居家主要照護者入院照護患兒。入院后及時評估照護者的風險意識,對于跌倒高風險患兒的照護者需密切評估至少3 d,若通過評估及宣教后風險意識仍比較薄弱,會上報科內的安全質控組。
3.2采取個性化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形式,增強照護者防范跌倒墜床的能力 受訪對象中有半數家長對于預防跌倒墜床的措施顯得手足無措。一方面說明照護者缺乏照顧患兒的經驗,另一方面也說明健康宣教落實不到位。分析原因如下:宣教內容不夠細致全面、宣教形式單一、措施不夠具體等,導致照護者沒有完全掌握預防的具體措施,或因措施不當而增加跌倒墜床的風險[8]。以往預防跌倒墜床健康宣教主要采用口頭宣教為主,導致護理工作存在低效性、重復性等特點。根據照護者的文化程度、遵醫行為及患兒跌倒墜床風險等級等,宣教形式應不拘泥于口頭宣教,采用照護者利于理解、認同的方式進行宣教,如觀看宣教片、舉例子擺事實等方式,是降低跌倒發生的有效措施[9]。
3.3成立安全督導小組,落實風險質量檢查,杜絕一切風險的發生[10]宣教到位不等同于落實到位。受訪者雖有4例家長能說出6條以上預防跌倒墜床的措施,且4例家長均表示知曉措施,但住院期間并未嚴格按照措施執行。分析原因:除了與照護者的重視程度不夠外,與責任護士監管力度不夠、病房現有設施設備有缺陷有很大關系。如家長雖然知道拉好床欄的重要性,但是床欄收放很不方便,致使家長抱有僥幸心理。又如,家長想躺在陪伴椅上面玩手機,導致病房空間擁擠,孩子發生跌倒撞傷的風險就大大增加。成立安全督導小組,每天督查照護者的落實情況,并且在責任護士之間進行評比積分,這樣既能調動責任護士督促照護者落實具體措施,也能及時發現問題便于整改。
相關研究表明,住院患兒發生跌倒墜床的主要責任人是照護者[11]。提升其對跌倒墜床風險的認知,可杜絕大部分跌倒事件,同時可以成功減輕其潛在的危險性[12]。從照護者的角度分析患兒發生跌倒墜床的原因有助于提高照護者的風險意識、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護士更好地落實健康宣教,極大地降低患兒跌倒墜床的發生率。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研究范圍較窄,可進一步加大樣本量及研究范圍,提高該研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