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君,李群
(張家界市中醫醫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長、進行性加重等特點。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約有2.9億人患高血壓,其中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58.9%,是青年組患病率(10.6%)的5.9倍[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導致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療,隨病情進展可合并多種靶器官損害,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相關研究指出,長期高血壓可損傷眼部血管,嚴重者可導致脈絡膜和視神經病理性損害,從而誘發青光眼[2]。另有研究指出,房水中白細胞介素6(IL-6)、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水平與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發生發展存在著某種關系[3]。目前,中醫辨證療法被廣泛應用于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治療中,且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臨床認可[4-5]。因此,本研究在中醫辨證分型基礎上,旨在探討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中醫證型與眼血流動力學及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相關性,為指導中醫臨床辨證施治提供參考依據?,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148例為研究對象,男85例,女63例;年齡43~78(60.25±8.41)歲;高血壓分級:1級43例,2級70例,3級35例;高血壓病程2~13(6.08±2.33)年;合 并青 光 眼病 程1~8(3.48±1.40)個月;青光眼類型:閉角型青光眼85例,開角型青光眼43例,混合型青光眼20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診斷標準診斷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版)》[6]與《我國原發性青光眼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7]中相關標準。
1.3 中醫證型辨證標準高血壓合并青光眼中醫證型辨證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相關標準,(1)肝火亢盛證:主癥:頭痛、眼珠脹痛、抱目紅赤,次癥:口干口苦、胸肋脹滿、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弦有力。(2)陰虛陽亢證:主癥:頭部脹痛、兩目干澀,次癥:心煩易怒、五心煩熱、腰膝酸軟、便秘餿黃、舌紅少苔、脈細數。(3)痰濕壅盛證:主癥:頭重如裹、目昏目癢、視物昏蒙,次癥:食少口苦、胸肋滿悶、四肢困重、小便清長、舌胖大、苔白膩、脈濡滑。(4)陰陽兩虛證:主癥:頭暈眼花、視物模糊、瞳孔散大,次癥:氣短乏力、自汗盜汗、失眠多夢、滑精閉經、舌淡苔薄白、脈微細或細大無力。
1.4 納入標準 符合高血壓合并青光眼診斷標準;意識清楚,無溝通交流障礙;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5 排除標準 合并白內障、虹膜睫狀體炎等其他眼部疾病;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合并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合并惡性腫瘤、近期感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異常者。
1.6 方法
1.6.1 眼血流動力學檢查 采用ACUSON X30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生產廠家:德國Siemens公司),患者取仰臥位,雙眼輕合,利用超聲探頭對眼瞼行縱切面、橫切面掃描,常規檢測視網膜中央動脈脈沖多普勒血流,獲取眼動脈血流頻譜,測定眼動脈舒張末期流速(EDV)、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并計算阻力指數(RI),RI=(PSV-EDV)/PSV,每個指標測量3次,取平均值。
1.6.2 房水中IL-6、VEGF水平檢測 使用25號針頭注射器收集患者房水標本0.2ml,置于無菌Eppendof離心管中,-80℃冰箱內保存待測;采用ELISA法檢測房水中IL-6、VEGF含量,試劑盒均購自英國Abcam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7 統計方法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中醫證型與眼血流動力學及房水中IL-6、VEGF含量的相關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中醫證型分布 納入的148例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經中醫辨證分型,其中陰陽兩虛證占比最多,為35.14%(52/148),其次為肝火亢盛證27.03(40/148)、痰濕壅盛證22.97%(34/148)和陰虛陽亢證14.86%(22/148)。見表1。

表1 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中醫證型分布
2.2 不同中醫證型患者眼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不同中醫證型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EDV、PSV、RI水平比較(P<0.05);其中陰陽兩虛證患者EDV、PSV水平均低于陰虛陽亢證、肝火亢盛證、痰濕壅盛證患者,RI水平高于其他證型患者(P<0.05)。見表2。
表2 不同中醫證型患者眼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2 不同中醫證型患者眼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肝火亢盛證比較,①P<0.05;與陰虛陽亢證比較,②P<0.05;與痰濕壅盛證比較,③P<0.05
證型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痰濕壅盛證陰陽兩虛證例數40 22 34 52 EDV(cm/s)5.85±0.93 4.63±0.76①5.31±0.96①②3.90±1.14①②③PSV(cm/s)33.00±3.51 30.75±4.41①26.91±2.69①②25.24±4.03①②③RI 0.83±0.04 0.79±0.06①0.75±0.06①②0.86±0.09①②③
2.3 不同中醫證型患者房水IL-6、VEGF含量比較不同中醫證型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房水中IL-6、VEGF含量比較(P<0.05);其中陰陽兩虛證患者房水中IL-6、VEGF含量均高于陰虛陽亢證、肝火亢盛證、痰濕壅盛證患者(P<0.05)。見表3。
表3 不同中醫證型患者房水IL-6、VEGF含量比較(±s,pg/mL)

表3 不同中醫證型患者房水IL-6、VEGF含量比較(±s,pg/mL)
注:與肝火亢盛證比較,①P<0.05;與陰虛陽亢證比較,②P<0.05;與痰濕壅盛證比較,③P<0.05
證型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痰濕壅盛證陰陽兩虛證例數40 22 34 52 IL-6 570.85±25.57 619.81±31.43①594.28±42.11①②674.35±49.03①②③VEGF 170.01±10.65 151.22±6.42①160.34±14.34①②229.30±16.62①②③
2.4 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中醫證型與眼血流動力學及房水中IL-6、VEGF水平相關性高血壓合并青光眼陰陽兩虛證與EDV、PSV呈負相關,與RI及房水中IL-6、VEGF水平均呈正相關(P<0.05);其余各證型與眼血流動力學指標EDV、PSV、RI及房水中IL-6、VEGF水平均無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中醫證型與眼血流動力學及房水中IL-6、VEGF水平相關性
祖國醫學將高血壓歸為“眩暈”范疇,認為其病位在腦竅,與肝、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青光眼屬于中醫學“五風內障”范疇,多因七情過極,五志化火,引起氣血陰陽失調,經脈不利,目失所養則玄府閉塞所致。由此可見,高血壓合并青光眼中醫病因病機復雜,其中醫證型多樣,而每個證型均表現出具有內在聯系的癥狀及體征,故治則上多從風、火、痰、虛等方面開展。研究表明,高血壓誘發的視神經萎縮性病變可反應機體心、腦等臟器受損程度[9]。因此,早期明確患者中醫證型是確保臨床有效施治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中醫證型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EDV、PSV、RI水平比較(P<0.05);其中陰陽兩虛證患者EDV、PSV水平均低于陰虛陽亢證、肝火亢盛證、痰濕壅盛證患者,RI水平高于其他證型患者(P<0.05)。提示高血壓合并青光眼陰陽兩虛證患者發生眼血流動力學障礙的風險高于其他中醫證型患者??紤]主要原因可能是,陰陽兩虛證是高血壓后期的危重證型,提示患者微循環灌注損害進一步加重,可累及全身微小血管,導致眼血流動力學障礙發生風險大大增加。另外,本研究經相關性分析發現,高血壓合并青光眼陰陽兩虛證與眼血流動力學指標EDV、PSV呈負相關性,與RI呈正相關。提示高血壓合并青光眼陰陽兩虛證與眼血流動力學存在密切相關性。中醫學認為青光眼屬于“五風內障”范疇,其病機為肝開竅于目,而肝主藏血、腎主藏精,若用目過度,則精血耗傷或肝腎虧虛,則目失所養,故認為高血壓引起的青光眼與肝腎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提示臨床可在積極控制血壓基礎上,采用滋補肝腎、調和陰陽的中藥方劑預防或治療青光眼。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與新生血管形成有關的細胞因子受到眼科學者的廣泛關注。VEGF是一種同源二聚體糖蛋白,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10]。目前,多項研究證實,VEGF在青光眼發生、發展過程中起重要調節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促進新生血管生長作用,加重視網膜缺氧程度有關[11-12]。IL-6是一種炎性細胞因子,由活化的T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等分泌,可參與機體免疫應答,還可刺激造血細胞生長和分化。研究表明,IL-6可促進新生血管免疫球蛋白合成,從而參與青光眼病理生理過程[13]。另有研究表明,IL-6誘導新生血管的生成機制主要通過上調VEGF的表達而發揮作用[14]。本研究結果顯示,陰陽兩虛證患者房水中IL-6、VEGF水平均高于陰虛陽亢證、肝火亢盛證、痰濕壅盛證患者,且高血壓合并青光眼陰陽兩虛證與房水中IL-6、VEGF含量呈正相關(P<0.05),提示房水中IL-6、VEGF水平升高對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中醫證型分型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可將其作為陰陽兩虛證的客觀辨證指標。
綜上所述,不同中醫證型高血壓合并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動力學指標EDV、PSV、RI及房水中IL-6、VEGF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陰陽兩虛證與上述指標均存在一定相關性,可作為指導中醫臨床辨證施治的敏感指標。另外,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且未考慮高血壓分級、病程等疾病資料對中醫證型辨證的影響,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今后需擴大樣本量,增加疾病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對上述結論進一步研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