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繼亮,楊巖冰,馬江濤,3,柴爽,3,葉茂林
(1.河南省開封市第二中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0;2.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46;3.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405)
肌少-骨質疏松癥(osteosarcopenia,OS)[1]是一種肌少癥(sarcopenia,SP)與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并存的老年綜合征,患者表現為肌量、肌力和肌肉功能下降,同時骨量和骨密度下降。SP 引起的跌倒與OP 引起的脆性骨折相互疊加,易導致患者骨折、殘疾和虛弱狀態的發生,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遠高于SP 或OP[2-3]。然而目前有關本病的基礎研究較少,尚無統一的用于基礎研究的動物模型構建方法,臨床實踐中也沒有同時靶向SP 和OP 的有效治療藥物[4]。網絡藥理學系統可整合疾病數據庫、藥物數據庫等現有資源,預測藥物作用的潛在靶點及通路,為成分復雜、作用廣泛的中藥復方研究及常見病、罕見病機制研究提供理論預測[5-6]。
OS 屬“痿證”范疇,病位在脾、腎。腎主骨,脾主肉,脾腎失調則“骨肉不相親”“骨枯肉痿”,故發為本病,治法以補腎健脾為主[7-8]。壯骨止痛膠囊由補骨脂、淫羊藿、枸杞子、女貞子、骨碎補、狗脊和牛膝組成,具有滋補肝腎、壯骨止痛的功效。壯骨止痛膠囊可明顯改善去勢大鼠骨形成標志物[9-10],但其對SP、OS 作用的相關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首先基于網絡藥理學方法預測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 的作用機制,然后通過構建OS 動物模型,驗證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 的效果及作用機制,為研究OS 的發病機制、動物OS 模型構建和藥物治療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采用TCMSP數據庫(https://tcmsp-e.com/)、BATMAN-TCM 數據庫(http://bionet.ncpsb.org/batman-tcm/) 、GeneCards 數據庫(https://www.genecards.org/)、OMIM數據庫(https://www.omim.org/)、UniProt知識庫(https://www.uniprot.org/)、Bioconductor數據庫(https://www.bioconductor.org/,版本3.14)、STRING(https://string-db.org/,版本11.5)、Perl 軟件(Perl 5,版本30)、R軟件(版本3.6.3)和Cytoscape軟件(版本3.7.2)進行預測及分析。
健康雌性SPF 級6月齡Sparague Dawley(SD)大鼠60 只,廣州中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粵)2018-0034。實驗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SPF 級實驗室進行,溫度(23 ± 3)℃,濕度(50 ± 10)%,每天光照12 h。實驗經過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
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三才石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90350);注射用青霉素鈉(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90405);戊酸雌二醇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批號:523A);壯骨止痛膠囊(四川美大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90601)。
Western 及IP 細胞裂解液、SDS-PAGE 凝膠配制試劑盒、電泳液及轉膜液等(Beyotime);抗PI3K 抗體(批號:4257,CST);抗磷酸化Akt 抗體(批號:4060,CST);抗Akt 抗體(批號:4691,CST);抗磷酸化FoxO3a抗體(批號:9666,CST);抗GAPDH 抗體(批號:5174,CST);HRP標記的羊抗兔IgG抗體(批號:0074430102,武漢愛博泰克)。
電子秤;大鼠抓力儀(YLS-13A型,濟南益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雙能X 線骨密度儀(Discovery A 型,美國Hologic 公司);micro CT 儀(比利時Scanco Medical);電泳儀/轉膜儀(美國Bio-Rad 公司);凝膠成像系統(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2.1.1 壯骨止痛膠囊有效成分的篩選及靶點預測
首先檢索TCMSP 數據庫和BATMAN-TCM 數據庫中補骨脂、淫羊藿、枸杞子、女貞子、骨碎補、狗脊和牛膝的活性成分,根據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 ≥ 30%和藥物類藥性(drug likeness,DL)≥0.18[11]篩選活性成分及其對應靶點。然后采用Perl 軟件和UniProt 知識庫為篩選出的靶點添加基因名。
2.1.2 OS的靶點篩選
以“osteoporosis”“sarcopenia”“osteosarcopenia”為關鍵詞,采用GeneCards數據庫和OMIM 數據庫檢索并篩選OP、SP 和OS 疾病相關靶點,將所得OP 靶點與SP 靶點取交集,并與檢索到的OS 靶點取并集得到OS相關的所有靶點。
2.1.3 壯骨止痛膠囊活性成分-交集靶點調控網絡構建
將壯骨止痛膠囊活性成分靶點與OS 靶點進行一一映射,得到中藥-疾病的交集靶點,然后利用網絡圖像化軟件Cytoscape,構建活性成分-交集靶點調控網絡。其中節點表示活性成分或靶點,邊表示活性成分與靶點之間的關系。
2.1.4 PPI網絡的構建及核心靶點篩選
將中藥-疾病的交集靶點導入STRING 在線網站,設置研究物種為人,最小互作分數值為最高置信度0.9,其余參數保持默認設置,輸出結果。借助Cytoscape 的插件CytoNCA 對PPI 網絡進行拓撲學分析,根據度自由性(Degree,DC)>61 和介度中心性(Betweenness,BC)>600篩選關鍵靶點[12]。
2.1.5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將交集靶點導入R 軟件,限定物種為“智人”,P<0.05 為閾值,采用Bioconductor 生物信息軟件包進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1.6 KEGG調控網絡構建
利用Perl 軟件將交集靶點和富集最明顯的前20 個KEGG 通路進行一一映射,并采用網絡圖像化軟件Cytoscape構建交集靶點-KEGG通路。其中節點表示交集靶點或KEGG 通路,邊表示交集靶點與KEGG通路之間的關系。
2.2.1 分組、造模及給藥
將60 只SPF 級SD 大鼠按體質量依據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5 組,即正常組(Control 組)、假手術組(Sham組)、OS 組、OS 壯骨止痛膠囊組(OS + ZGZT 組)和OS雌二醇組(OS + E2組)。其中OS 組、OS + ZGZT 組和OS+E2組大鼠采用去勢法造模,Sham組采用假手術造模。除Control 組外,其余各組大鼠術后均每日肌內注射青霉素鈉8萬單位/只,連續3 d。術后恢復1周,1周后開始對OS組、OS+ZGZT 組和OS+E2組大鼠行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DXM)1 mg/(kg·d)腹腔注射,連續2 周。造模結束后,開始藥物干預,按照大鼠用藥量=人每天用藥量/60×6.25,將壯骨止痛膠囊(5.4 g)和戊酸雌二醇片(1 mg)分別于研缽內研磨,生理鹽水溶解。Control組、Sham組和OS組大鼠每天灌胃10 mL/kg生理鹽水,OS+ZGZT 組每天灌胃0.562 5 g/kg 壯骨止痛膠囊溶液,OS + E2組每天灌胃0.104 mg/kg 戊酸雌二醇片溶液,連續用藥3個月。
2.2.2 大鼠一般情況觀察
每天觀察并記錄各組大鼠的攝食活動、精神狀態及異常行為等。干預結束后,電子秤測量各組大鼠體質量。
2.2.3 大鼠前肢抓力檢測
干預結束后,測量各組大鼠前肢抓力(forelimb grip strength)。測量時,將大鼠輕放在抓力儀上,抓住大鼠尾巴水平緩慢向后拉,確定大鼠前肢抓牢橫桿后肢離開橫桿時,平穩向后拉,直到大鼠前肢無法抓住橫桿,記錄儀器上的瞬時最大抓力值,測量3 次取平均值,作為反映前肢肌肉力量的指標。
2.2.4 大鼠骨密度、骨骼肌量檢測
取材前,麻醉大鼠,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量大鼠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腰椎BMD、全身骨骼肌量(lean mass,LM)和四肢骨骼肌量(appendicular lean mass,ALM),并計算大鼠骨骼肌質量指數(SMI,LM/BW)和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RSMI,ALM/BW)。
2.2.5 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檢測PI3K、p-Akt、Akt和p-FoxO3a蛋白表達水平
取凍存的腓腸肌,液氮下研磨粉碎,裂解液裂解,提取總蛋白,BCA法測蛋白濃度,蛋白樣品變性。配制凝膠,電泳,轉膜,封閉。依次加入PI3K(1∶1 000)、p-Akt(1∶1 000)、Akt(1∶1 000)、p-FoxO3a(1∶1 000)和GAPDH(1∶1 000)一抗4 ℃孵育過夜。TBST洗滌3次,每次15 min。HRP 標記的羊抗兔IgG 抗體室溫孵育1 h,TBST 洗滌3 次,每次15 min。利用全能型凝膠成像系統顯影,并采用Image J 1.52a 軟件定量分析蛋白條帶。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0.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所有數據先進行正態性與方差齊性檢驗。若方差齊,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法,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齊,采用Dunnett's T3(3)法。P<0.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1 有效成分的篩選及靶點預測結果
篩選得到活性成分89 個,靶點1 580 個。其中補骨脂活性成分3 個,對應靶點52 個;牛膝活性成分4 個,對應靶點188 個;狗脊活性成分2 個,對應靶點3 個;枸杞子活性成分35 個,對應靶點322 個;骨碎補活性成分15 個,對應靶點263 個;女貞子活性成分9 個,對應靶點307 個;淫羊藿活性成分21 個,對應靶點445個。
3.1.2 OS的靶點篩選結果
以“osteoporosis”“sarcopenia”“osteosarcopenia”為關鍵詞,采用GeneCards數據庫和OMIM 數據庫檢索并篩選與OP、SP 和OS 疾病相關的靶點,得到4 091個OP相關靶點,200個SP相關靶點和1個OS相關靶點。將4 091 個OP 相關靶點與200 個SP 相關靶點取交集,得到124 個交集靶點,見圖1。并與檢索到的1 個OS 靶點取并集后得到OS相關靶點125個。

圖1 OP與SP交集靶點的韋恩圖
3.1.3 調控網絡構建結果
將OS 疾病靶點與壯骨止痛膠囊中活性成分對應的靶點取交集后得到18個交集靶點,對應24個活性成分。其中,補骨脂2 個,牛膝1 個,枸杞子1 個,骨碎補5個,女貞子2個,淫羊藿10個,多味藥3個。見圖2。

圖2 壯骨止痛膠囊-肌少-骨質疏松癥-靶點調控網絡
3.1.4 靶點蛋白互作網絡(PPI)構建及核心靶點篩選結果
采用PPI 網絡使交集靶點可視化。為了進一步篩選關鍵靶點,利用Cytoscape 軟件的CytoNCA 插件進行網絡拓撲分析。當DC >61,BC >600 時,得到56 個節點和734 條邊??梢妷压侵雇茨z囊可能影響與OP 相關的56個基因,而這56個基因之間直接或間接的作用高達734種。見圖3、圖4。

圖3 蛋白相互作用網絡(PPI)

圖4 中藥-疾病關鍵靶點篩選策略
3.1.5 GO和KEGG富集分析結果
GO 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包括3 個部分,即生物過程(BP)、細胞組分(CC)和分子功能(MF)。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的作用主要與類固醇結合、類固醇激素受體活性、生長因子活性、整合素結合、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結合和胰島素受體(ER)結合等相關。富集比較明顯的KEGG 通路包括內分泌抵抗、腫瘤壞死因子(TNF)信號通路、FoxO 信號通路、PI3K/Akt 信號通路、催乳素信號通路、生長激素合成分泌和作用信號通路、雌激素信號通路以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性等。見圖5、圖6。

圖5 壯骨止痛膠囊防治肌少-骨質疏松癥的GO功能富集分析

圖6 壯骨止痛膠囊防治肌少-骨質疏松癥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3.1.6 KEGG關系網絡構建結果
KEGG關系網絡構建結果中紅色橢圓代表基因,綠色菱形代表KEGG通路;鄰接節點數目越多,圖形越大,作用越大,見圖7。

圖7 壯骨止痛膠囊防治肌少-骨質疏松癥的基因-通路調控網絡
16 個交集基因可通過調節20 個通路來影響OS 的發生,見表1。其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FOS、雌激素受體1(ESR1)、雌激素受體2(ESR2)、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介素-6(IL-6)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GFBP3)等基因作用較大。

表1 KEGG通路富集結果
3.2.1 各組大鼠一般情況觀察
實驗過程中,Sham 組大鼠因術后傷口裂開感染死亡1 只,OS + ZGZT 組大鼠因灌胃誤吸死亡2 只,最終納入研究的動物數量為57只。
3.2.2 各組大鼠體質量及骨密度比較
干預結束后,各組大鼠體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Control 組和Sham 組相比,OS 組大鼠全身BMD 和腰椎BMD 明顯下降(P<0.05);與OS 組相比,OS+ZGZT 組大鼠全身BMD 和腰椎BMD 明顯增加(P<0.05)。表明壯骨止痛膠囊可明顯改善OS大鼠骨密度,防治OP。見圖8。

圖8 各組大鼠體質量及骨密度比較
3.2.3 各組大鼠前肢抓力、SMI和RSMI比較
與Control組和Sham組比較,OS組大鼠前肢抓力有降低趨勢,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MI和RSMI則明顯下降(P<0.05);與OS組比較,OS+ZGZT組大鼠前肢抓力、SMI和RSMI明顯增加。表明壯骨止痛膠囊可明顯改善OS大鼠前肢抓力和骨骼肌量,防治SP。見圖9。

圖9 各組大鼠前肢抓力、SMI和RSMI比較
3.2.4 各組大鼠腓腸肌PI3K/Akt/FoxO3a 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比較
與Control組和Sham組比較,OS組大鼠腓腸肌PI3K和p-FoxO3a 蛋白表達明顯增加;與OS 組相比,OS +ZGZT組大鼠腓腸肌PI3K、p-Akt和p-FoxO3a蛋白表達顯著增加。表明壯骨止痛膠囊可能通過上調PI3K/Akt/FoxO3a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來防治OS。見圖10。

圖10 各組大鼠腓腸肌PI3K/Akt/FoxO3a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比較
目前臨床對于OS的發病機制、診斷標準及治療方法尚未達成共識,OS 的基礎研究還處于萌芽階段[4],然而OS 引起的跌倒、脆性骨折、虛弱等不良健康結局較單一的OP 或SP 更為嚴重[2-3]。因此迫切需要結合現有的OS 臨床研究及基礎研究,建立OS 的診斷標準及動物模型,為OS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提供研究載體及理論依據。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P 效果顯著[9-10],但能否防治OS 尚屬未知。本研究基于網絡藥理學方法預測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的作用機制,進而通過構建OS動物模型驗證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的效果和作用機制,為OS 的診斷標準、模型構建和藥物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OS 的診斷包括OP 和SP兩個方面。OP 的診斷以WHO 推薦的DXA 測量的骨密度T 值為依據,即“-2.5 <T 值<-1”診斷為骨量減少,“T 值≤-2.5”診斷為骨質疏松癥,“T值≤-2.5且伴一處或多處脆性骨折”診斷為嚴重骨質疏松癥[13]。而SP 的診斷則尚有爭議[14],歐洲肌少癥工作組(EWGSOP)、國際肌少癥工作組(IWGS)、美國國立衛生院基金會(FNIH)和亞洲肌少癥工作組(AWGS)分別制定了各自的診斷標準。雖然診斷標準眾多,但基本均包括對肌力、肌量和肌肉功能的評估。肌力測量以優勢手握力為主,肌量測量以骨骼肌質量指數(全身骨骼肌質量/身高2)和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四肢骨骼肌質量/身高2)為主,肌肉功能測量以步速為主。
目前鮮有OS動物模型構建的報道,已報道的研究或利用老齡去勢大鼠[15]或利用轉基因衰老型小鼠[16]來模擬OS表型。這些研究雖然為OS動物模型的構建提供了參考,但也存在造模周期長、造模成本高、模型不穩定、可重復性差、可比性差等嚴重問題,難以大面積推廣應用。結合課題組前期研究[11,17-18],本研究動物實驗部分利用6月齡SD 雌性大鼠去勢結合DXM 腹腔注射造模的方法,然后分別灌胃壯骨止痛膠囊和雌激素3 個月,最后以大鼠全身BMD 和腰椎BMD、前肢抓力、大鼠SMI 和RSMI 為OS 評價標準,并對網絡藥理學預測出的PI3K/Akt/FoxO3a信號通路進行驗證。結果,本研究不僅成功構建OS大鼠模型,而且證明壯骨止痛膠囊可能通過上調PI3K/Akt/FoxO3a 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來防治OS。
網絡藥理學研究表明,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的關鍵通路有內分泌抵抗、TNF 信號通路、FoxO 信號通路和PI3K/Akt 信號通路等,筆者對網絡藥理學預測出的FoxO 信號通路和PI3K/Akt 信號通路在動物實驗部分進行分子驗證。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與Control 組和Sham 組相比,OS 組大鼠全身BMD、腰椎BMD、SMI和RSMI 明顯降低,表明去勢聯合DXM 可導致大鼠發生OS。與OS 組相比,OS+ZGZT 組大鼠全身BMD、腰椎BMD、前肢抓力、SMI和RSMI明顯增加,表明壯骨止痛膠囊可明顯改善OS 大鼠BMD、肌力和肌量,防治OS。此外,壯骨止痛膠囊明顯提高了OS 大鼠腓腸肌中PI3K、p-Akt 和p-FoxO3a 蛋白表達水平,表明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 的作用可能與上調PI3K/Akt/FoxO3a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有關。
本研究基于網絡藥理學方法預測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的作用機制,發現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的關鍵通路主要有內分泌抵抗、TNF信號通路、FoxO信號通路和PI3K/Akt信號通路等。進而通過構建OS大鼠模型驗證壯骨止痛膠囊防治OS的效果及作用機制,發現去勢聯合DXM可以構建OS動物模型,壯骨止痛膠囊可通過上調PI3K/Akt/FoxO3a 信號通路來改善大鼠全身及腰椎BMD、前肢抓力、SMI 和RSMI 等,為OS 的動物模型構建、評價標準確定和藥物選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