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亞敏
近期,《全國國土綠化規劃綱要(2022—2030年)》編制完成,并經全國綠化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印發。《綱要》全面布局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國土綠化工作,為科學推進國土綠化事業高質量發展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
9月9日,記者從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林草局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間,國家規劃完成造林種草等國土綠化5 億畝,治理沙化土地面積1.0 億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生態系統固碳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態安全屏障作用顯著發揮,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到2030年,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穩步推進,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明顯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狀況持續好轉。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綠委辦)司長張煒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全面推行林長制,國土綠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21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森林蓄積量達到194.93 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完成種草改良6.11 億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草原持續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完成防沙治沙3 億畝,土地沙化程度和風沙危害持續減輕,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全社會生態意識明顯增強,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八項措施
力保綠色發展穩增長
《綱要》提出了多個目標,為了貫徹落實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點工作,應做好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合理安排綠化空間。開展造林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將規劃造林綠化空間明確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中,并上圖入庫、統一管理。科學合理安排年度綠化任務,實現落地上圖。合理增加城市綠化面積,統籌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嚴禁違規占用耕地造林綠化。
二是持續開展造林綠化。全面加強天然林保護,
持續推進三北防護林建設,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科學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組織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國土綠化試點示范、林草區域性系統治理等項目。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綠化。
三是全面加強城鄉綠化。推進美麗宜居城鄉建設,
持續開展森林城市、園林城市示范創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不得隨意遷移砍伐大樹老樹。加強綠色通道網絡建設,開展水利工程沿線、河渠湖庫周邊綠化,加強農田防護林建設。創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
四是強化草原生態修復。強化草原用途管制,落實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政策,全面推行草原休養生息。堅持自然恢復為主,分類實施退化草原治理。加強草原保護地建設,推進國有草場建設,促進規模化修復治理。
五是推進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加強風沙源區、沙塵路徑、沙漠周邊等區域沙化土地治理,推進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落實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制度,依法劃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加快巖溶地區植被恢復與石漠化綜合治理。
六是鞏固提升綠化質量。建立完善的綠化后期養護管護制度。推進天然林和公益林并軌管理。加強天然中幼林撫育,科學開展人工林經營。積極穩妥開展退化次生林修復,推進三北等退化防護林更新改造。大力培育珍貴樹種、大徑材和優質竹材。
七是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科學開展森林更新,推行以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為主的多目標經營模式。加強退化草原修復,持續增加草原碳儲量。持續推進全國林草碳匯計量監測。推動林草碳匯開發和交易,創新推進林草碳匯參與企業碳中和實踐,實施國土綠化碳匯價值市場化補償。
八是強化支撐能力建設。新建一批鄉土樹種、灌木樹種、珍貴樹種采種基地,加強草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良種生產能力和使用率。加大科技創新推廣,健全國土綠化標準體系。推進林草生態網絡感知系統建設。完善森林草原防滅火體系。實施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
三個堅持
將國土綠化藍圖變為現實
《綱要》強調,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推行林長制,充分調動各方力量,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督導考核、完善政策機制、營造良好氛圍等保障措施,上下一心、協同推進,努力將國土綠化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一是堅持以增強對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的生態支撐為出發點,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總體要求,進行空間布局。以“三區四帶”展開,以山系、水系、通道等為網絡,以森林、草原、荒漠等生態系統治理為重點,因地制宜,加強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積極推進部門綠化、村莊綠化和“四旁”綠化,促進城鄉綠化一體化,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分區施策,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青藏高原區,重點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治理。在黃河流域,重點增強上游水源涵養、中游水土保持能力,推進土地沙化、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在長江流域,重點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防護林建設和質量提升,促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在東北地區,重點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后備資源培育和農田防護林建設,加快退化草原和黑土區水土流失治理。在北方風沙區,重點加強防護林建設和草原生態修復,推進防沙治沙、綠洲生態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在南方丘陵山地區,重點加強森林質量提升和血防林建設,加快石漠化治理。在海岸帶,重點加強沿海防護林建設,修復受損紅樹林等典型生態系統。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合理布局生態產業,科學利用林草資源。《綱要》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在大規模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同時,鼓勵科學利用適宜土地資源,布局建設油茶等木本糧油、經果林、能源林和國家儲備林基地,推進沙產業提質增效,開展多種經營,發展林下經濟,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進可持續經營和永續發展。積極推動林草碳匯開發和交易,鼓勵企業、社會主體等參與林草增匯減排行動,實施國土綠化碳匯價值市場化補償。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不斷激發國土綠化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