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園林局)
藍天、綠地、清水、秀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追求。江蘇省常州市積極貫徹落實全國綠委辦工作部署,在江蘇省綠委辦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常州建設。如今,常州正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圍繞“履行植樹義務、助力雙碳行動”主題,持續引導社會公眾履行植樹義務,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讓綠色成為常州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以實際行動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爭先創優
創新全民義務植樹新形式
“常州在創新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義務植樹,打造宜勞、宜教、宜游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是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章翠對常州的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給予的高度評價。
近年來,常州市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深入開展:2011年,在橫山橋專門開辟了首個“常州市民義務植樹基地”;2015年,在省內率先編制《常州市市民義務植樹基地規劃》;2018年,成為全省首批“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市;2019年,常州市推進建設國家、省級、市級“三級”義務植樹基地,橫塘河濕地公園成為首批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在全省率先開通“常州市全民義務植樹”微信公眾號;2021年,國內首個集“政策宣傳、成果展示、科普教育、互動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義務植樹專題展覽館建成開放,在全省率先運行“常州樹木認養”小程序,實現“碼”上盡責……
一路走來,全民義務植樹工作促進了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使城市綠地總量不斷增加,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常州市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等一批“國字號”榮譽稱號。
2017年以來,在全省年度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調查中,常州公眾對環境綠化滿意率兩次高居全省第一名。2021年,“愛綠植綠護綠,共建宜居美麗常州的探索實踐”項目獲“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
踔厲奮發
開創愛綠植綠護綠新局面
“全民義務植樹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常州人民不斷要求自我超越、永不停歇而大闊步向前行的真實寫照。市綠委辦、市城管局(園林局)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管理方式,讓“全年盡責、多樣盡責、方便盡責”成為新常態。
全年盡責
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開展
常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人大《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江蘇省全民義務植樹條例》相關要求,頒布《常州市實施〈 江蘇省全民義務植樹條例〉辦法》。2021年,常州市出臺第一部城市綠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常州市城市綠化條例》明確規定:“市、轄市(區)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加強愛綠護綠的宣傳和綠化知識的普及,組織開展義務植樹等群眾性綠化活動,提升群眾綠化意識。”為全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今年,常州市綠委辦、市城管局(園林局)以《條例》實施為契機,將“政府推動、政策調動、宣傳發動”有效結合,專門下發《關于開展“履行植樹義務、助力雙碳行動”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轄市區、市有關部門圍繞“3· 12”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覆蓋全年的宣傳推廣和盡責活動。根據“春植、夏認、秋撫、冬防”的原則,常州市在組織“2022年常州市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啟動儀式”,市四套班子領導、機關干部、軍分區部分官兵義務植樹活動,市民、企事業單位植樹專場活動的基礎上,把義務植樹與加快長三角生態中軸建設相結合,與長江大保護相結合,與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相結合,與園事花事活動、園藝推廣相結合,使全民義務植樹常態化。連續4年組織長江邊義務植樹活動,“砸籠換綠”沿江造林1060畝,長江常州段生態岸線建成比例達80.6%,躍居全省第一,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多樣盡責
豐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內涵
2017年6月,全國綠化委員會印發《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試行)》,辦法明確了“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形式”8 類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和折算標準。《常州市城市綠化條例》也規定:“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投資、捐贈、認建、認養、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綠化工作。投資、捐贈、認建、認養的單位和個人可以享有綠地、樹木一定期限的冠名權。”
近年來,常州市精心謀劃,既組織各種現場義務植樹活動,還通過“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方式,豐富義務植樹的盡責形式,營造全民植綠固碳的良好氛圍。在線上,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APP 等方式,推出各類全民義務植樹宣傳報道。拓展“常州市全民義務植樹”公眾號服務功能,圍繞政策宣傳、園藝推廣、活動組織、植物科普等內容,推出微文、微課堂;開展“云”直播活動,打通義務植樹盡責“最后一公里”,讓“云端植樹”“碼上盡責”成為現實。推廣“常州樹木認養”小程序,市民只需通過“我的常州”APP 或“常州市全民義務植樹”公眾號,即可實現在線“碼”上植樹或參與現場認養。在線下,利用1000 余塊戶外電子屏宣傳屏,播放主題公益植樹廣告;利用公園陣地,以主題展板、宣傳折頁、科普咨詢等形式,對全民義務植樹進行宣傳,并將“常州公園義工”“園藝中心”“花藝講堂”與義務植樹工作有機融合。2022年,在開設的“第二課堂”中,常州市組織開展百余場“園藝推廣周”“流動的園藝中心”等活動,并新建8 座社區鄰里月季園,將綠色理念播撒千家萬戶。
方便盡責
構建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網絡
如今,常州市建設了21 個義務植樹基地,在積極構建“國家、省、市、鎮、村”五級義務植樹基地網絡,確保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落到實處。
首個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橫塘河濕地公園。在建成全民義務植樹宣傳長廊和八大盡責形式實景的基礎上,橫塘河濕地公園進一步優化主題游覽線路、增設標志標牌、增加互動體驗,專門成立市義務植樹志愿者聯盟,創新活動組織機制,動員社會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2022年,橫塘河濕地公園開展喬灌木修剪培訓、樹木認養掛牌、微景觀生態DIY、“低碳林”揭牌儀式、黨員志愿服務等活動。
省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新龍生態林。自2015年新龍生態林建成開放至今,已連續7年組織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愛心家庭參與植樹及樹木認養等活動。2022年,新龍生態林開展義務植樹、第七屆樹木認養、綠化知識科普研學、森林研學、自然嘉年華、攝影、畫展等系列活動。
市級市民義務植樹基地——橫山橋植樹基地。截至目前,橫山橋植樹基地連續12年組織市民參與植樹活動,累計數萬名市民在這里植綠護綠,先后建設了巾幗林、關愛林、友誼林、成長林等特色主題植樹基地,成為義務植樹與宕口生態修復、廢棄地整治、林相改造、村莊環境提升相結合的范本。
鎮級市民義務植樹基地——鄭陸季子公園。今年,鄭陸季子公園開放了全新的義務植樹盡責區,成為常州市首個省“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的鎮級公園,將“愛綠、植綠、護綠、添綠、享綠”的理念與季子“仁義禮智信”的道德精神有機結合,“信享綠”“智添綠”“仁愛綠”“禮護綠”“義植綠”,傳承先賢品德,號召群眾對自然懷以仁愛之心,與自然和諧相處,培養保護生態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