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豐縣官山林場綠色發展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鐘南清 劉小華
江西省永豐縣官山林場,境內林海連綿、林相多樣,林間溪水淙淙、鳥語花香。走進林場榮譽室,筆者看到許多獎牌和證書陳列其中,全國“十佳”林場、中國最美林場、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國家楓香楠木良種基地、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基地、全國森林經營試點單位、中國林場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一塊塊獎牌和證書見證了官山林場的輝煌,也凝聚著林場務林人60年的默默奉獻和辛勤付出。
幾代人持續接力
綠化荒山
官山嶺,海拔738 米,曾是一座寂寂的山,一座荒蕪的山。
1963年11月,為響應國家“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永豐縣創辦了全縣第一個國營林場——官山林場,負責官山嶺及其附近的開荒造林工作。
當年的官山嶺,荒山遍野,樹木稀疏。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一代林場建設者迎難而上。首任場長吳忠發帶領18 人的隊伍在官山嶺安營扎寨,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拉開了林場建設的序幕。
林場建設初期,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職工既沒有住房,也沒工資收入。每天天不亮,建設者們就扛著斧頭、柴刀、鋸子上山,在山林灌木叢中穿梭、作業,還要忍受被蚊蟲叮咬、被荊棘刺傷、被石塊砸傷的困擾。他們在大山深處搭建了20 多個看山棚,這些簡易的竹木或夯土工棚沒有電,照明全靠煤油燈。他們一兩個人或兩三個人,數十年如一日駐扎在大山深處,守護著漸漸長成的林子。林木長勢如何?有沒有病蟲害?有沒有人員在林地吸煙?有沒有人員盜伐林木……他們每天上山巡林、查探,并做好防火、防盜等工作,有時遇到野獸,有時遇到盜木賊,還得冒著生命危險與之斗智斗勇。
曾擔任官山林場黨委書記的肖雪仔憶及當年,感慨萬千:“建場初期,沒有住房,我們就落腳在附近農民家里,或者把被子鋪在荒郊破廟里;沒有工資,就上山想辦法掙點錢。飯自己做,菜自己種。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依然干得熱火朝天,明明只能挑百斤重擔子,非要挑一百五十斤不可;明明手腳都磨出了血泡,還要咬緊牙關埋頭苦干。”
鄒文祥上山作業時,不小心從山上摔了下來,暈倒在地。在被同事抬著去醫院救治的路上,他突然醒了過來,說出的第一句話卻是:“不要管我,工期要緊。”并翻下擔架,說什么也不肯讓同事送他去醫院。
“官山林二代”羅招興,在沙溪九龍看山棚一待就是20 多年,直至退休。九龍看山棚,離縣城90 公里,離沙溪鎮政府超過15 公里,以前不通車,出行只有一條崎嶇的山路,連自行車、摩托車都騎不了。雨雪天時,山路變得異常難走,羅招興出行常常是一身泥濘。為了這份無比清苦而又寂寞的綠色事業,他把妻子和兒女全部帶到了九龍看山棚。
“官山林三代”曾常金1991年進場時,他的爺爺“建場先鋒”曾端元告誡他:“我們林場工人要不怕苦,多做事,做好事,最苦最累的地方才能鍛煉人。”30多年來,曾常金牢記爺爺的話,一直堅守在林業生產一線默默奉獻。他從一名普通工人逐漸成長為分場場長、工程師,成為林場骨干。
今年70 歲的鄧素珍,1973年12月與34 名知青一起下放到官山林場,被分配到東茅坑分場。“剛開始我們負責120 畝的水田,一批老職工手把手教我們種水稻。1975年3月,我們一邊種田一邊上山開荒造林。當時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大家一起勞動,一起生活。這是我人生中一段快樂的日子。”鄧素珍說。
一任接著一任干
一張藍圖繪到底
多年來,官山林場干部職工開荒植樹15 萬畝,林地遍布七都、藤田、古縣等9 個鄉鎮,林場下設7個營林分場和1 個行政村。
2008年,一場冰凍雪災,造成高山杉木大面積倒伏、折斷,很多林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時任官山林場黨委書記聶煜認識到,單一的針葉林純林在對抗自然災害時風險大,為了讓林場獲得核心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
官山林場先后與江西省林科院、江西農業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并保持著長期密切的科研協作關系,承擔科研協作、推廣項目25 個,先后榮獲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三等獎、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二、三等獎。林場建立了全國第二批楓香楠木良種基地,積極探索杉木大徑材和珍貴樹種楠木培育新模式。2009 以來,林場先后在7 個營林分場,營建杉木大徑材與楠木復層異齡混交林11266 畝,實現了“樹種珍貴化、木材大徑化、結構復層化、經營持續化”目標,森林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得到同步提升,經濟效益是傳統杉木純林經營收入的8 倍。
如今,科技之花結出了累累碩果。林場實施了優良種源造林6 萬多畝,優良種源苗木造林率100%;完成國儲林新造林7000 多畝,改培5000 多畝,中幼林撫育4.7 萬畝。
科技組織從無到有,科技隊伍從弱變強。官山林場現有24 名林業科技人員,他們在科技普及、林業科研、科技成果推廣、創建國家良種基地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為了林業生態安全,官山林場還加強了“三防”建設體系的創新,確保了連續10 多年無森林火災、無亂砍濫伐案件、無成災性病蟲害和無有害生物蔓延的好成績。近年來,林場創新管理方法和經營模式,完善了各種管理考核辦法和機制;為實現林地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推行了主伐、低改山場活立木競價銷售和間伐山場伐倒木公開競價銷售等。現任官山林場黨委書記、場長肖東京說:“林場堅持培育大徑材杉木林,現在競價拍賣的杉木林每畝平均蓄積量都在20 立方米以上,最多的達到了25 立方米。”
創新機制
推進綠水青山提質增效
生態立場、綠色發展的轉型之路,讓林場再次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近年來,官山林場大力推進國有林場場外造林。林場把國有林場的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優勢與鄉村集體的林地資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集體林業規模化經營,探索建立場外造林扶貧和利益聯結機制,著力盤活鄉村林地要素,有效解決鄉村集體林地閑置荒蕪、低產低效問題,提升鄉村森林質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效。3年來,林場先后簽約完成場外合作造林面積1.05 萬畝,簽訂意向性合同面積1363 畝,惠及全縣3 個鄉鎮5 個村組的400 余戶農民,帶動138 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村組集體經濟增收近600 萬元。
原官山林場黨委書記汪成介紹說:“國有林場面積僅占全縣林地的兩成,而村組集體林地面積占了八成。目前,八成的林地畝產經濟效益不到國有林地效益的一半,有的甚至無收入。場外造林,實現了村組經濟、貧困戶(林農)與林場互惠三贏,推動了林地質量和品相整體提升。”
2011年以來,林場全面推行國有林場改革,定性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工作重點從培育森林資源、木材采伐利用轉變為科技興林、保護培育森林資源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職工由“砍樹人”變為“看樹人”。2021年,林楊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了10.1 萬元,比改革前增長了近50%。
從2012年起,國家啟動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林場在縣城新建了277 套職工公寓,讓職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幾代林業人的艱苦創業,筑起了官山綠色生態屏障。如今的官山林場,15 萬畝森林郁郁蔥蔥,森林覆蓋率高達95.6%,森林蓄積量達到85 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