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紅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地下有礦藏的地方,常常地上很荒涼。然而,大慶油田給人的感覺卻全然不同。那里春來花團錦簇,夏至綠樹成蔭,秋現格桑花海,冬展北國風韻,一年四季的景致令人驚嘆。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大慶油田是共和國第一大油田,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黑色寶藏。經過60 多年的發展,曾經“頭上蒼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的油田,生態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一幅“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和諧“生態畫卷”正在松嫩平原廣袤的大地上徐徐鋪展。
大慶油田生態資源管理部原主任王天臣,既是油田生態“藍圖”、美好“畫卷”的設計者,也是踐行者。他帶領團隊精心謀劃,砥礪前行,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在油田落地生根,開啟了大慶油田礦區生態環境建設嶄新篇章,實現了礦區生態面貌的整體大改觀。
踐行“兩山”理論
用系統思維繪制生態“藍圖”
在王天臣的頭腦中,油田的生態效益和貢獻的石油財富同等重要。在他看來,油田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綠色發展,石油人獲得感、幸福感的提升離不開生態環境的改善。
7年前,油田綠化職能上移到土地資源管理部門。王天臣除了部門職務外,還擔任油田綠色礦山委員會和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職務。他還記得他召開的第一個工作例會便開成了務虛會,接下來便和全部室人員進行了連續一周的“頭腦風暴”,主題就一個:如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說起當年的“三把火”,王天臣坦言:“那次大討論在解放思想中統一了思想,堅定了初心使命,也讓我清楚認識到,將‘兩山’理論落實到油田生態建設上,必須系統思維、久久為功。”
在走上新崗位之前,王天臣一直從事與油田綠化有關的工作。在他的心中,思想是行動的綱領,凡事看長遠,工作才能有板有眼。他深知生態資源管理部主任擔子不輕,責任重大,當務之急是著手勾畫一幅指導長遠的生態“藍圖”。
“藍圖”勾畫起來難度極大。大慶油田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基地,油田生態環境與生產運行緊密交織,與百姓生活密切關聯,點多面廣,錯綜復雜。除了現實的困難,“藍圖”規劃要求也高,既要與大慶油田百年建設戰略對接,全面融入國家生態建設要求,又要把沒有圍墻的基地變成以青山綠地為界的花園,把大油田變成大美油田,定位必須是長遠長效、高質量高標準。
如何起筆?從油田土地開始。王天臣帶領團隊陸續為油田爭取到自有土地備案、土地復墾承諾制、油氣項目征占林地“先臨時后永久”等15 項相關政策,確保征地用地工作順暢運行。“土地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學習政策、研究政策、爭取政策、用活政策,在具體實施中,把政策執行放在首位。”王天臣說。
每個月,生態資源管理部都會組織業務專業知識學習,“講課者”分享精心研究準備的內容,全部門集中進行深入、系統、全面的討論分析和研究落實。就這樣,通過從“一點”到“一面”的積累,王天臣對油田生態“藍圖”的規劃愈發清晰。他組織團隊先后編制了《大慶油田土地發展十三五規劃》《大慶油田生態(綠色礦山)建設專項規劃》《大慶油田“十四五”生態資源保護利用規劃》等7 個規劃,組織修訂了《土地管理辦法》《動遷管理辦法》兩個制度,新制定《土地復墾管理辦法》《土地租用辦法》《產能用地實施細則》等4 個制度,形成制度“矩陣”,讓規劃實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擎起“旗幟”擔當
用工程思維建設生態油田
“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生態環境系統怎樣當好標桿旗幟?”王天臣反復思索并力求找到答案。
歷經60 余年開發建設,油田土地存在許多遺留難題,私搭亂建、垃圾成堆等現象成為生態建設的“攔路虎”。
“抓好新時代動拆遷工作,還油田一片綠水藍天,我們才能稱得上旗幟標桿。”王天臣在工作中反復強調。
他在調研中發現,在拆遷治理的同時進行綠化建設,是有效解決反復侵占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此,他們選擇大慶馬鞍山地區開展試點,先拆后建,收回土地約20 萬平方米,又引入和拓展油田生態示范區的經驗做法,開展人員、技術和設備會戰,采取“早清、快平、重塑、精連”四項措施,確保地形地貌平整質量,通過改良土壤、優化品種等方式,保證栽種植被成活率。
馬鞍山動拆遷治理實踐經過總結提煉,形成了大慶油田土地“五化”管理模式,即規范化征地、信息化管地、責任化守地、一體化治地、效益化用地,并為其他地區動拆遷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工程思維經驗借鑒。他們完成的《油田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研究課題》,榮獲2021年度石油石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在綠色礦山建設中,王天臣力推成立大慶油田綠色礦山建設委員會,從而實現了油田安全環保、生態資源等15 個專業部室的整體聯動、協調推進;組織編制綠色礦山建設方案22 個,在專項協調推進實施過程中解決疑難問題近80 個。喇薩杏油田綠色礦山項目,最終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王天臣組織團隊修訂了《大慶油田綠化管理辦法》,對綠化工程管理、義務植樹、保護和管理、檢查與考核等進行全方位、系統性規范,從管理上做到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節點化、節點限時化、資料表單化、表單模板化,形成“事前預防、事中檢查、事后評價”的閉環管理模式,形成確保生態“藍圖”高質量落地的長效硬核約束。
王天臣帶領團隊以標桿旗幟的擔當,建成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項目;高水準推進實施馬鞍山、老虎山生態建設示范區治理等重點項目建設27 項,為礦區員工群眾提供3 萬畝以上的休閑游憩場所。如今,油田綠化覆蓋率達到21.7%,礦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9%。
逐夢“百年”油田
用美學思維構建生態礦區
建設百年油田是大慶石油人的偉大夢想。王天臣暢想的百年油田,首先應該是綠色低碳油田、花園式大美油田,油城人應該在優美的環境里幸福地工作生活。
追逐夢想,讓生態“藍圖”變成生態“畫卷”,石油人從未松懈過。
過去,油田綠化品種很少,常見的植物就是楊樹、柳樹等“老四樣”。單一的綠化景觀已經滿足不了油田員工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王天臣從構建苗木供應鏈開始,盤活苗圃,讓苗木接續品種多起來,夯實生態建設“基本功”。如今,僅馬鞍山生態區苗圃就能提供60 多個品種的苗木。
“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生態系統。只有遵循自然規則,適地適樹才能真正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效益。”王天臣認為,只有根據環境的自然稟賦,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才能成就生態“藍圖”中的“和諧之美”。
“生態建設沒有一個萬能公式,不能千城一面、千園一面,要按照油田員工需要,滿足不同使用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礦區環境。”王天臣說,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馬鞍山建成集苗木展銷與碳中和林展示于一體的名片,老虎山建成集郊野生態治理和農業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名片,晨曦綠地成為生產、生態、生活完美融合的綠色典范,生態建設走出了符合油田特點的新路子,實現生態“藍圖”中的“變化之美”。
近幾年,在王天臣的帶領下,大慶油田成功舉辦了中國石油苗木花卉展銷會,初步培養形成綠化設計、種苗生產、工程施工、養護管理一體化產業鏈。團隊在實踐中提煉總結的《大慶油田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企業管理現代化成果,獲黑龍江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模式。
漫步在大慶油田公司生態區內,目之所及,花草樹木蔥郁茂盛,生機盎然。人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著潺潺流水聲和清脆的鳥鳴,身心放松……這里是王天臣實現夢想的地方。為構建功能完善、協同互補的油田礦區生態發展新格局,持續打造綠色、生態、和諧的大美油田,油田務綠人繼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