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豆豆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西安 710000)
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著區域人才資源的配置與建設,什么樣的城市容易吸引高校畢業生去就業,哪些因素會影響高校畢業生對就業城市的選擇,對此,基于文獻綜述和問卷調查數據,構建了二元Logistic模型,剖析了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因素。此研究對人才新政的優化及城市未來發展策略的制定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諸多學者已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因素展開了廣泛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何仲禹和翟國方(2015)[1]運用多項Logistic模型研究得出,職業發展機遇、社會資源與公共服務水平和收入水平是影響大學生就業城市選擇的首要因素。馬琪瑤和蔣寧(2018)[2]架構城市就業吸引力評價體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發現,物價水平和房價水平對大學生就業城市選擇具有負向影響。羅瑞奎(2019)[3]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研究發現,社會支持與生活因素、城市因素、職業因素、制度因素等非經濟因素對大學生就業城市選擇意愿具有顯著影響。溫光耀等(2020)[4]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從客觀因素和主觀意向因素兩個層面,探究了南京大學生就業城市選擇影響特征,研究得出個體的主觀因素對于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大于客觀屬性因素。劉鑫(2021)[5]、謝圓圓等(2022)[6]分別采用Logistic二元回歸模型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方法,探究得出個人因素和城市因素是影響高校大學生就業流動的重要因素。
已有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影響因素研究往往從非經濟因素單一視角探討其就業城市選擇意愿,缺乏經濟因素、非經濟因素雙重維度的研究,故在相關研究基礎上,從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兩個層面構建了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評價指標體系,為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提供新的綜合分析體系。
為調查分析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因素,借助問卷星、微信、QQ等網絡社交渠道發放問卷,累計回收325份問卷。為提高數據可信度,依照作答時間、查驗題目、數據邏輯等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篩選,獲得300份有效問卷,用于數據統計分析。
問卷調查內容設計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影響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經濟因素,包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科學技術水平高低、就業崗位數量多少等。二是影響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非經濟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城市因素和職業因素。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及說明Tab.1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explanation
在就業城市選擇影響因素實證模型構建方面,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Logistic模型回歸[3,5-6],另一種是結構方程模型(SEM)[4,7]。鑒于高校應屆畢業生是否選擇一線城市作為就業城市為非連續性二分變量,因變量與自變量呈非線性關系,故采取二元Logistic模型進行回歸分析。模型中,設因變量“去一線城市就業”為1,“去其他城市就業”為0;設P為去一線城市就業的概率,取值范圍為0~1,而1-P表示去其他城市就業的概率。模型設定如下:
(1)
式(1)中,P是指高校應屆畢業生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概率,p/1-p是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機會概率,β0是常數項,Xj是影響在一線城市就業的因素,包括個人因素、城市因素、家庭因素、職業因素等相關變量,βj是各變量的系數,ε是隨機擾動項。
在上述理論與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對上述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對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進行檢驗。Logistic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依據表2回歸結果顯示,經濟發展狀況(X11)和科學技術水平(X12)對高校應屆畢業生選擇就業城市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一個城市經濟的增長和科技的進步有助于促進新行業、新產業的發展,增加更多就業機會,進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崗位數量(X13)對其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在于雖然部分城市就業崗位數量需求缺口較大,但其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吸納能力較弱。

表2 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回歸結果Tab.2 Regression results of employment city choice of college graduates
性別(X21)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相對男生而言,女生就業流動性相對較弱,大多數畢業后傾向于選擇家鄉作為就業城市。學歷(X22)和學習成績(X25)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在1%水平下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學歷水平越高或學習成績越優異,越傾向于到大城市中發揮自身專業技能和個人能力,因此一線城市是高學歷人才的首選。性格(X23)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在10%水平下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相比于內向型畢業生,外向型畢業生更善于社交,處理人際關系能力較強,選擇去一線城市就業的可能性更大。
家庭經濟收入(X31)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在1%水平下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家庭經濟收入越高,高校畢業生的期望月薪則越高,進而其選擇去大城市就業的意愿越強。父母受教育程度(X32)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其眼界和知識面相對寬廣,越傾向于子女去大城市中發展與提升自身技能,因此對其就業城市的選擇意愿影響較強。
城市幸福感指數(X41)對其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不顯著,原因可能在于高校應屆畢業生初入社會需要面對更多的工作與生活挑戰,而更高層次幸福的實現需要長期的社會資源累積。城市文化氛圍(X42)和城市生態環境(X43)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在10%水平下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一個城市的文化氛圍越濃厚、生態環境營造得越好,越有利于吸引高校應屆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就業之地,增強其落戶就業城市的意愿。
職業發展前景(X52)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職業發展前景越好,越有助于高校畢業生提升自我,進而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城市的選擇。工作壓力程度(X53)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在1%水平下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工作壓力程度越大,越容易使其產生消極工作態度,進而迫使其遠離一線就業城市。職業認同感(X54)對其就業城市選擇在1%水平下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其對職業的認同感不僅與工作績效密切相關,還會遷移到對城市的態度,進而影響就業城市的選擇。
以高校應屆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線上收集數據,運用Logistic模型,對問卷數據進行回歸,探究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城市選擇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經濟因素中,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和科學技術水平是影響高校畢業生選擇一線城市就業的重要因素;非經濟因素中,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城市因素和職業因素都顯著影響高校畢業生對就業城市的選擇。
由于經濟發展狀況顯著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城市選擇,故應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城市競爭力。科學技術水平顯著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城市選擇,應增強區域科技水平,提升科研能力,豐富學科門類,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