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平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優化農產品物流供應鏈體系是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在促進農產品銷售和開拓農產品市場方面,農產品物流供應鏈越來越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農產品物流供應鏈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由農民、農產品交易商、農產品采購加工企業、農產品分銷零售商和物流配送者及消費者等“從田間到餐桌”、上下游企業構成供應鏈網絡體系[1],可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質量安全和物流服務水平,為消費者創造更優、更快的購物體驗。我國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流程: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八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國家對農產品物流行業的支持政策(如表1所示)經歷了從“積極引進”到“大力發展”再到“加強建設”的變化。

表1 我國農產品物流政策Tab.1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policy in China
在國家政策引領下,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呈逐年遞增趨勢(具體詳見圖1)。2021年,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5.0萬億元,增長7.1%,占全國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的1.49%,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的市場空間還很大。

圖1 2016—2021年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量的變化Fig.1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gross changes in China from 2016 to 2021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農業現代化進程逐步加快,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涌現出了多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的發展模式。各種零售超市、批發市場、龍頭企業及電商平臺迅猛發展,為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提供了新動力。物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正朝著完善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詳見表2。

表2 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Tab.2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odel
我國農產品生產存在著勞動生產率和專業化程度低,優質產品數量稀少,市場化能力不足及農產品結構矛盾嚴重等問題,究其原因,在于我國農產品生產中高效服務系統的缺失。要實現農產品產業化,必須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供應鏈系統,大力健全農產品產業服務體系,讓農產品物流供應鏈在農產品產業中發揮積極影響。
創造時間價值。物流供應鏈以系統的觀念將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和銷售等流通環節集成整合,從整體上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物流供應鏈通過保鮮技術和倉儲活動克服了農產品季節性生產和經常性消費之間的時間差,以均衡人們的需求。
創造空間價值。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生產優勢和生產結構,而對農產品的消費卻呈現出普遍性特征,如農作物的生產主要在農村,而消費群體集中在城市;北方特色的沙果和杏在南方消費等,物流供應鏈通過克服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在地理空間上的分離,擴大了農產品產業收益。
農產品經過加工包裝實現了商品化,類似干貨、罐頭、酒水等深加工農產品,解決了農產品儲存時間短、運輸困難、收獲上市期短的通病,使農產品在物流環節的附加值大幅提高,從而擴大農產品產業的利潤空間。調查數據顯示,農產品加工后可增值2~3倍,在世界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品占其生產總量的90%,而我國的加工品只占其總量的25%,可見我國在利用物流供應鏈促進農產品增值方面潛力巨大。
物流供應鏈解決了農戶分散經營與提高規模效益的矛盾。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重點,實施采選、分揀、包裝、加工一體化管理,通過分工合作、技術創新、管理提升,將農產品在生產前、中、后各環節連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促進了傳統農產品產業的現代化轉變。
采用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可以靈活運用互聯網信息鏈收集數據,通過科學分析和計量市場經濟背景下農產品的供需關系,為農民生產經營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減少了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盲目性,最大化提升農業生產效用。物流供應鏈完備的組織鏈條提高了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和質量安全,使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更具競爭力,有利于拓寬農產品銷售范圍。
物流供應鏈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物流流程、協調管理各環節職能等手段,可有效降低農產品產業運營成本,達到降本增效、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目的。農民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集中在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精品農產品產業上,而將物流業務轉移給農產品物流部門,從而提高農產品企業競爭力,促進農產品產業結構升級。
近年來,由于溫室效應、生態環境破壞等因素的影響,極端天氣頻繁發生,而農產品產業遭受旱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損失很大。農產品價格波動和“難賣”問題層出不窮,這給農產品生產和經營帶來了巨大損失。農產品物流供應鏈能夠將農業生產和經營中的風險向供貨商和采購者進行分攤,為農戶和企業上了一道“保險”,維護了農產品產業發展的穩定性[4]。
我國農產品行業正處于從要素驅動到加速進入資源整合、創新和資本驅動的階段,應做好從技術、產品到服務加速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的轉型優化,把握住農產品產業發展機遇。合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大對物流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通過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臺,方便消費者和生產商進行深層次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一批高端物流供應鏈人才,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優勢,與大型電商平臺開展深度戰略聯盟,通過資源整合達到共贏目的,促進農產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