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悅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農村電子商務是將現代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農業結合,在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將各類農業產物通過互聯網銷售平臺賣出去,從而獲得收益的方式。
基于“互聯網+農村”的組合成為區域發展的新模式。隨著農村互聯網的普及,城市已不再是承載創新發展的唯一空間載體,農村區域通過電子商務工具,通過對信息的掌握和使用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新舞臺[1]。
這種模式是生產者將產品統銷給電商平臺[2],電商平臺再將產品分類整合賣給消費者。電商平臺在這一模式中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傳統銷售模式中的批發商和中介商,以低買高賣的形式賺取產品價差所帶來的盈利。目前,江蘇農村電商絕大部分都采取這一模式。
這種模式是生產者將產品直接通過網絡平臺賣給消費者,電商平臺在這一模式中并不是低買高賣的中間商,只負責實現產品價值并提供網絡技術服務。目前,最常見的生產者-消費者模式下的農村電商平臺是微信及各類短視頻App。這類社交電商流量多,傳播廣,轉化快,能實現產品的高效上行。
“蘇南模式”中,鄉鎮企業是區域發展的引擎,因此其模式核心是農村的工業化[3]。“蘇南模式”得益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蘇南地區的施行。農村生產效率提高,人多地少的結構矛盾隨之出現,為解決就業問題,鄉鎮企業需容納過量的農村勞動力,因此要解決企業規模擴大、經濟增長等問題。集體所有制的鄉鎮企業成為重要選擇,第一批企業家是政府指派的行政干部,企業的啟動資金來源于村集體,“蘇南模式”下的企業經營帶有經濟和政治雙重目標。“蘇南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國家政策的傾斜,鄉鎮企業在土地、融資、勞動力供給等方面獲得扶持,極大地促進了江蘇農村區域經濟發展。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傍江臨海,其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處于前列。地區生產總值(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能夠反映特定區域內所產生的產品價值和服務價值總和[4]。表1統計了2020年江蘇省各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總占比情況。
以長江為界,江蘇13個省轄市可以劃分為蘇南、蘇北、蘇中三大地域。長江以南地區屬于蘇南,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5個市;長江以北屬于蘇北,包括徐州、淮安、鹽城、連云港、宿遷5個市,蘇中是江蘇省中部地區簡稱,包括南通、揚州、泰州3個市。圖1是按農林牧漁業在各市GDP占比排列,可以直觀看出蘇州市占比最低,連云港市占比最高;人均GDP數據無錫市最高,宿遷市最低。江蘇省農、林、牧、漁業在各省GDP總額中的占比與人均GDP是成反比的。從人均GDP角度,江蘇省經濟發展呈現南強北弱的梯級分布態勢;從農、林、牧、漁業角度,江蘇省農業發展水平呈現北強南弱的趨勢。總體來看,江蘇省各地級市發展較不均衡。部分地區在經濟發展上對農、林、牧、漁的銷售量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農村電商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林、牧、漁產品的銷售,這是江蘇省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

表1 江蘇各市人均GDP和農、林、牧、漁業占比表Tab.1 Per capita GDP and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Jiangsu

圖1 2020年江蘇省各市人均GDP和農、林、牧、漁業占比圖Fig.1 Per capita GDP and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20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模式本質上是信息化帶動的非農產業[5]。因此,信息的可達性非常重要,同時,區域電商發展對基礎設施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由于產業市場基礎是互聯網,渠道是電子商務,因此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對網絡和快遞基礎設施依賴度較高,這也是發展該產業的先決條件。
根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67.0%,江蘇省2020年互聯網普及率76.7%,高于我國平均水平。
江蘇省關于網民規模分布的最新報告《數字江蘇建設發展報告(2020)》《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江蘇省網民規模達6 186萬,比2019年增加1 223萬。江蘇省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6.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3%。細分到江蘇省每個市級單位的最新網民統計是2020年的數據,如圖2所示,江蘇省13個地市中,互聯網普及率整體間差異不大,無錫的互聯網普及率在80%以上,南京、蘇州、南通市的互聯網普及率都在78%以上,總體來看,蘇南地區互聯網發展水平略高于蘇中、蘇北地區。

表2 2015—2020年江蘇省網民規模與互聯網普及率Tab.2 Data of internet users size and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20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

圖2 江蘇省2020年網民規模和互聯網的普及率Fig.2 Internet users size and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20
良好的網絡普及程度給江蘇省的電商發展帶來良好基礎,同時,江蘇省農村網絡普及程度良好,給了農民更多了解網絡銷售的機會,而電商本身低門檻的屬性,對于本身學歷和收入偏低的農民群體帶來了一項增收途徑,給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驅動效應。
考慮到農村相對發達城市和工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其區位先天條件不足,需要在快速物流對接方面因地制宜地進行政府為主導的相關建設,用以克服山地、丘陵等自然條件的阻隔。
江蘇省是中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之一,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發達。從江蘇省郵政行業快遞業務總量來看,蘇州市快遞業的發展位于江蘇省首位,郵政快遞業務量占全省比重約30.13%。蘇中地區和蘇北地區如泰州、鎮江和鹽城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較弱一些,如表3所示。

表3 2020年江蘇省各市快遞業務量及占比Tab.3 Express business volume and proportion of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20
農村電子商務的大部分產品均是農產品或農副產品,有些產品具有時效性,因此食品新鮮程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產品質量,再好的農產品一旦因為運輸時間過長而變得不新鮮甚至壞掉了,對于商家經濟和信譽都有很大影響。快遞速度對于用戶體驗來說十分重要,快遞行業的良好發展對于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江蘇省快遞行業的良好發展對于本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是一個很好的驅動因素。
要想實現農業電商的良好發展,一方面需要市場的自動調節,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推動扶持。江蘇省政府不斷優化各類財政項目基金,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主要在電商網絡營銷、電商服務平臺、農產品特色產業及電商人才培訓等方面予以積極扶持。加強對下鄉人員、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的電子商務技能培訓,支持經濟薄弱地區通過電子商務就業。鼓勵各大高校開設電子商務課程,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培養專業的電子商務人才。
江蘇省現階段主要有“生產者-電商-消費者”模式、“生產者-消費者”模式及“蘇南模式”3種。江蘇省良好的經濟發展水平為電商提供了消費基礎;良好的網絡普及程度為農村電子商務提供了渠道;快遞行業的興盛為電子商務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地方政策的扶持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便捷,同時也促進了人才培養。江蘇省所具備的這些條件及政策舉措,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有著良好的驅動能力,進一步促進了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