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靜雯,朱 爽,周 竹,楊 晴,袁敦祿,李 青
(1.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腎臟內科 云南省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同仁醫院腎臟內分泌科,云南 昆明 650031)
2019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流行病[1]。截至2022年6月,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億,死亡病例超過630萬,影響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病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持續時間長,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2]。
有報道稱在血透中心發生了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感染COVID-19的情況[3,4]。血液透析(以下簡稱“血透”)中心是一個人口相對集中、流動性較強的公共場所。MHD患者通常每周需至血透中心進行2~3次治療,多數患者還有親屬陪同,無疑增加了COVID-19的感染風險,疫情下MHD患者較一般人群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本研究評估了COVID-19疫情下MHD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從而提出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策略。
本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從COVID-19定點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非COVID-19定點醫院昆明同仁醫院兩家醫院隨機選取206名MHD患者。COVID-19定點醫院負責接診、治療新冠疑似及確診患者,而非COVID-19定點醫院則不能接診、治療新冠相關患者。納入標準:(1)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15 mL/(min·1.73m2);(2)接受血液透析治療3次/周、4 h/次,超過3個月;(3)年齡≥18周歲。排除標準:(1)血液透析誘導期;(2)近期有重大手術史;(3)神志不清;(4)惡性腫瘤史;(5)患者不愿意配合。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種因暴露于創傷事件或災難性生活事件而導致的心理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為對創傷事件的再體驗、逃避以及高警覺[5]。本研究采用創傷后應激障礙篩查量表(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評估MHD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PCL-C是一份簡短的篩查問卷,用于評估PTSD三種主要癥狀的嚴重程度[6]。腎臟疾病生活質量簡表(Kidney Disease and Quality of Life-Short Form,KDQOL-SF)是對一般健康狀況和腎病相關臨床特征的綜合性評價,是對MHD患者生活質量的全面評估[7]。

本次調查共215名MHD患者,有效問卷206份,有效應答率95.8%。研究結果示就診于COVID-19定點醫院的MHD患者受教育程度、工資收入更高(P<0.05),PTSD的發生率也更高(P<0.001);而就診于非COVID-19定點醫院的患者透析齡更長(P<0.01)。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n(%)]
PCL-C中有17個項目,分為再體驗、回避和高警覺。采用5級評分方法,總評分≥38分定義為患者有一定程度的PTSD癥狀,分數越高提示患PTSD的可能性越大[8]。本次評估結果顯示有61名MHD患者有一定PTSD癥狀(29.6%),72名有明顯PTSD癥狀(35.0%)。PCL-C量表三個部分的得分情況詳見表2。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教育水平較高的MHD患者PCL-C量表評分更高(P<0.05),收入較高、就診于COVID-19定點醫院、有抑郁傾向的患者PCL-C量表評分更高(P<0.01)。

表2 PCL-C量表評分比較分]
控制混雜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就診醫院類型、抑郁傾向、KDQOL-SF量表評分是PTSD的影響因素,且PTSD與COVID-19定點醫院、有抑郁傾向呈正相關,與KDQOL-SF量表評分呈負相關。

表3 MHD患者PTSD的影響因素分析
MHD患者常伴有免疫力低下、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喪失、經濟負擔沉重,同時患有肌肉無力、瘙癢、貧血、高血壓和不寧腿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9]。這些因素與較低的生活質量和較差的疾病預后相關,導致MHD患者PTSD的發生率高于一般人群[10]。
針對COVID-19疫情,WHO推薦了傳統的公共衛生事件爆發應對策略-檢疫、隔離、保持社交距離和社區管控[11]。然而,為了規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MHD患者每周需從家至血透中心3次,治療4 h/次,同一批透析的MHD患者被安排在血透中心的同一封閉空間內,無法實現居家隔離,因此MHD患者也成為COVID-19的高危易感群體。在本研究中,就診于COVID-19定點醫院的MHD患者發生PTSD的風險顯著高于非COVID-19定點醫院的MHD患者,提示前者面臨的心理壓力更大。
同時,疫情期間互聯網上存在著一些錯誤、虛假的信息,這也會影響MHD患者的心理健康[12]。部分人會在社交媒體上夸張地表達對疫情的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加之大眾媒體的過度曝光,可能導致“信息流行病”。謠言的傳播與獲取可靠信息的渠道不規范,無疑加劇了MHD患者對于疫情的焦慮和恐慌。而透析間期,MHD患者被要求減少外出,與外界接觸減少,患者的孤獨感和無助感會增加,進而增加了其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風險。
盡管WHO早于2005年就推出了心理急救手冊(Psychological first aid manual,PFA),但一直缺乏針對MHD患者規范的心理支持和咨詢策略。因此,應該重點關注COVID-19疫情下MHD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首先,加強血透中心信息化建設。可以通過醫院互聯網公告欄、手機應用程序、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強對MHD患者的防疫相關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對疫情的科學認識。血透中心微信群和公眾號應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識和COVID-19相關防護信息。
其次,透析中心應該定期評估MHD患者的心理狀態,必要時給予專科干預。醫務工作者應該認識到對MHD患者及早啟動心理狀況監測和干預的重要性。建議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定期對MHD患者進行心理狀態監測及治療。此外,血透中心的醫務工作者應該給予MHD患者人文關懷以增強其社會支持和歸屬感。
最后,建議各血液透析中心設置門禁系統和疫情緩沖治療區,實現分批預檢,減少患者聚集,營造舒適、整潔、輕松的治療環境。在透析間期,鼓勵MHD患者加強與家人的溝通,保持均衡飲食,獲得充足睡眠,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建立一種健康、樂觀的心態。
COVID-19疫情的爆發對醫務工作者和MHD患者的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影響。MHD患者生活質量較低,甚至有抑郁傾向,在COVID-19定點醫院治療的MHD患者有更高的PTSD患病風險。早期發現MHD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及早干預是至關重要的。醫務工作者應與MHD患者及家屬共同協作,以制定最優心理干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