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趙楠,吳遼芳,周秋紅
(1.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北院 門診綜合辦公室,湖南 長沙 410008;2.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陜西 西安 710004;3.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糖尿病足防治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8)
糖尿病足潰瘍(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慢性傷口,將增加致殘、致死風險,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1-2]。偏遠地區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并發糖尿病足,由于不同級別醫院診療水平的差異、患者就診不方便,造成就診延誤及不規范處理,給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危害[3-5]。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移動醫療、智慧醫療在臨床診療和病程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為患者帶來福祉[6-9],我國也相繼出臺智慧醫療的相關政策。本課題組前期設計了一款基于深度學習的糖尿病足智能APP,實現糖尿病足智能閉環式全病程管理[10-11]。本研究旨在通過橫斷面調查的方式,了解臨床醫務人員使用糖尿病足智能APP 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為推動智能APP 的實施提供建議,也為移動醫療與全病程管理的結合提供參考。
“掌上益足”糖尿病足智能APP 是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糖尿病領域的智慧化平臺,其運用智慧化、一體式、閉環管理模式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優質、快捷及個性化的診療及轉診服務,通過多維測量人工智能平臺及DF 大數據平臺,涵蓋DFU 患者的資料采集、智能測量、分級評估、多學科會診及醫聯體醫院間智能化轉診5 個階段,實現從資料采集、智能評估到個性化治療、轉診及預后的智能閉環式全病程管理[10]。見圖1。

圖1 “掌上益足”糖尿病足智能APP平臺
選取2021年10月8日—2021年10月23日全國16 個省45 家醫院的193 例醫務人員(包括糖尿病足相關科室醫生、護士及管理人員)。納入標準:①從事糖尿病足診治、護理或管理的醫生及護士;②工作年限>3年;③從事糖尿病足相關工作>1年;④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研究期間中斷使用APP。
1.3.1 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學歷、醫院級別、專業技術職稱、從事糖尿病足相關工作的時間。
1.3.2 使用意愿度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經過文獻查閱、小組討論,在9 位專家(從事糖尿病管理的主任醫師2 位,糖尿病護理的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4 位、護理管理和信息專業教授3 位)的指導下逐步修改形成,內容包括醫務人員使用糖尿病足智能APP 的意愿。
1.3.3 影響使用意愿度的因素包括單選題(一般信息和意愿度調查)和多選題(影響使用意愿度的因素)。該問卷內容效度指數為0.87,正式發放問卷前,對30 例醫務人員進行預調查,得出該問卷的Cronbach's α 為0.862。正式調查該問卷的Cronbac's α 為0.906,信效度良好。
依據一般多變量分析經驗和統計的首要原則,一般資料調查表例數至少達到變量數的5~10 倍[12]。本研究中一般人口學資料的變量數為6 個,其他條目共含13 個變量,共計19 個變量,需取樣本為95~190 例,考慮有10%的無效問卷,本研究至少需樣本數105~209 例。
本課題組將前期做好的問卷輸入問卷星,生成鏈接,將鏈接和問卷填寫說明發給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研究對象,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填寫。截至2021年10月23日,共收回問卷207 份,剔除作答時間<15 s 的14 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193 份。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6.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同年齡、性別、學歷、醫院級別及科室是否鼓勵醫務人員使用智能APP 的意愿率比較,經χ2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45 歲、女性、碩士研究生、二級甲等醫院的意愿率較高;科室不鼓勵使用APP 會降低醫務人員使用意愿。不同職稱、崗位、從事糖尿病足工作的時間、使用智能APP的時間及使用智能APP 的頻率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醫務人員使用糖尿病足智能APP的意愿率比較 例(%)
以是否愿意使用APP 為因變量(是=1,否=0),以年齡、性別、學歷、醫院級別、科室鼓勵程度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賦值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年齡大[=0.488(95% CI:0.275,0.866)]、女 性[=2.509(95% CI:1.116,5.645)]、科室不鼓勵使用APP [=1.968(95% CI:1.214,3.189)]是醫務人員使用APP 意愿低的因素(P<0.05)。見表3。

表2 賦值表

表3 影響醫務人員使用智能APP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參數
調查結果顯示,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普遍意愿率較高,醫務人員不愿意使用APP 的前4 個因素依次為界面不夠友好、需要連接網絡、操作復雜、測量真實性不佳。見表4。

表4 影響醫務人員使用智能APP的主要原因
本調查結果顯示,82.4%(159/193)的醫務人員愿意在臨床工作中使用智能APP,總體意愿度較高,與戚淼杰等[13]的研究結果相似。隨著移動醫療的發展及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智能APP 的使用顯著提高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助力臨床診療及管理,被醫務人員廣泛接受[14-16]。
3.2.1 年齡越小使用智能APP的意愿越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45 歲是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保護因素,年齡≤45 歲的意愿率高于>45 歲醫務人員,其中年齡<31 歲的醫務人員使用APP 意愿率最高,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對電子產品更感興趣,也有更多支配的時間去學習和探索,更易于接受APP。其次,年輕醫生由于較缺乏臨床實踐經驗,學習積極性強,樂于通過遠程醫療與專家進行交流,以提高自身醫療服務水平[17]。而年紀較大者應用APP 的意愿度較低,可能與對遠程醫療的認知度不夠、不易接受新事物及無法快速掌握APP 的操作流程有關。除此之外,年齡較大的醫務人員在生活中還擔任眾多角色,可能會占據更多的時間。
3.2.2 科室不鼓勵是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阻礙因素臨床科室作為引領醫務人員工作的場所,科室負責人是否鼓勵使用APP,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務人員的臨床行為。但是,本研究尚未得到科室鼓勵使用APP 是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保護因素的結果,可能是由于研究對象較少,結果存在一定偏倚。
3.2.3 界面不夠友好是阻礙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主要因素在本研究中,界面不夠友好可能與錄入資料較多、錄入時間較長、功能不夠全面等相關,未來應結合調研數據,繼續優化、調試APP 的功能,進一步促進人機交互,提升用戶體驗感。除此之外,需要連接網絡也是影響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國智慧醫療尚在起始階段,雖然互聯網診療已經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但目前網絡尚未遍及我國醫療場所,醫療環境依然以線下診療為主。需要連接網絡也是影響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大多數國家相關政策鼓勵互聯網醫院落地,但由于各種數據壁壘的影響,未能實現線上及線下醫療資源的有效對接[18-19],醫務人員通過互聯網開展的診療活動相當有限,患者基于醫療質量的顧慮和面對面交流的需求,也更偏向選擇線下交流[20-21]。
綜上所述,醫務人員使用糖尿病足智能APP 的意愿較高,年齡越小、科室越鼓勵使用的醫務人員更愿意使用APP。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以后應擴大樣本量,對APP 使用患者的滿意度、預后指標、經濟學指標、雙向轉診和互動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研,以提高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其次,本研究尚未考慮到醫院APP 準入相關制度、醫院層面支持等因素對醫務人員使用APP 的影響。
本研究團隊將在優化糖尿病足智能APP 的同時,實現信息共享、線上線下一體化診療和護理服務的新業態,將智慧醫療高效、便捷、普遍地融入到醫療環境中,打造糖尿病足智慧醫療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