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1]。2014年,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黨的十九大,更是把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新時代國家對安全人才的需要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安全領域。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全國已有120余所高校設置安全工程專業,研究生就業問題也逐步引起社會關注。本文運用線性擬合,通過Origin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了2019—2021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就業數據,旨在了解就業現狀、預測未來就業狀況,適時調整策略以保障研究生高質量就業。
本文以某工科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2021年(截止到畢業當年12月31日)的基礎就業數據為樣本,就業年份為自變量x,各類占比為y,借助線性擬合得出的方程對就業單位性質、就業單位行業、就業單位地域、升學和就業整體情況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預測,以期全面了解研究生就業情況。
2019年,學院有超過16%的研究生前往機關、地方基層、事業單位就業,其中包括市委組織部、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等,主要集中于“三不限”的崗位。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各類考試時間進度有所推遲,赴機關、地方基層、事業單位占比僅為6%,仍主要集中于非專業對口崗位。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自覺把維護公共安全放在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中來思考,放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來把握[2];同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3]。2021年,學院有近24%的研究生赴機關、地方基層、事業單位就業,人數遠超于前兩年總和。17人中,12人到傳統的安全類單位就職,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同時新時代的國家安全還包括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等新型安全領域,在總體國家安全觀背景下,3人赴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省徐州市民政精神病醫院就職,關注職業健康安全。根據線性擬合方程預測,預計到2022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35%的畢業生會選擇前往機關、地方基層、事業單位就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4]。2019年,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有近50%的畢業生選擇去國有企業就職,包括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強國企。但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和2021年占比逐年降低,分別為39.7%和27.4%,預計未來國有企業就業占比將持續走低,2022年約為19.2%。
其他企業一般指民營企業,2019年未受到疫情影響,畢業生近半數赴國有企業就職,民營企業就業占比較低,約為27%。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相對嚴峻,赴民營企業就職研究生占比基本持平,占比約32%,包括常州合全藥業有限公司、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預計2022年,選擇其他企業就職的畢業生會保持一定增速,占比約為34.7%。
2019—2021年,制造業占比最高。制造業是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依托,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19年,研究生赴制造業就業占比約為29%,多數前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印鈔有限公司等重要實體產業。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學院有38%的畢業生赴制造業工作,增長近9個百分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5]。2021年,制造業就業穩中有進,約38.4%的研究生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航天、煤礦領域就業,能夠學以致用,助力制造業轉型、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根據線性擬合方程預測,2022年制造業就業占比約為45%。
2019年和2020年,赴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就業的研究生占比分別為6.25%和6.35%,基本持平,集中于“三不限”(不限專業、不限學歷、不限戶籍)崗位。隨著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就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6]。在“生命重于泰山”的理念指導下,全社會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社會亟需吸收安全專業的人才。同時部分地區公務員或事業單位招聘時將安全專業人才列為緊缺人才,因此2021年研究生赴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就業占比最多,約為18%。
2019—2021年,建筑業和教育行業的比例均低于10%。建筑業易受到房地產企業爛尾等負面新聞的影響,研究生每年不超過5人選擇建筑行業就職,占比低于7%,預計未來將保持在7%左右。而教育行業占比較低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1)博士畢業生在研究生群體占比較低,而碩士生近年來逐年擴招,所以盡管博士生均前往教育行業就職,但整體占比仍然較低;(2)2019年和2020年均有碩士生到高校的保衛處、實驗室、行政崗等崗位入職,但隨著高校出于人才培養的需要,招聘層次和晉升要求不斷提升,碩士生入職高校的可能性隨之降低。預計未來教育行業將依然和博士生人數保持一致。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輻射帶動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占比為27%,僅次于制造業,13人中有8人前往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等政府獨資或與高校、醫院共建的研究機構。2020年,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占比銳減,僅為12.7%,不到去年半數,2021年,占比持續走低,僅為6.9%。由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有著高知識需求、高附加值的特點,普通省屬高校競爭力不顯著,預計未來進入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職的研究生會日益減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堅持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7]。這就對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國務院發布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的劃分標準,越來越多的研究生發揚“西遷精神”,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號召,到西部發揮才干。2019—2021年,研究生到西部地區就業的意愿逐步增強,占比分別為0%、4.76%、8.22%。學生從“不去西部就業”到“愿意去西部就業”的心態轉變也進一步證明,研究生擇業雖然是個體行為,但不可或缺地會受到國家政策、社會導向和學校教導的綜合影響,學校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會持續加強政策的宣講和理念的浸潤。預計2022年,到西部就業的研究生占比會達到18%左右。2019—2021年,中部地區就業占比分別為4.17%、6.35%和13.7%,亦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東部地區仍是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但占比已從95.83%降至73.97%,存在明顯的“拐點”現象,學生擇業區域更加廣闊,這和就業信息的傳遞、就業保障的支持力度有關。未來,東部、中部、西部的就業地域選擇預計將更加平衡。
從升學情況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具有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擁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同時,學院與英國薩里大學簽訂聯合培養協議,無疑為碩士生升學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并且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評估為B+,高校間較為認可學院學生培養質量,其他高校吸納本學科學生讀博的可能性較高,選擇升學的碩士研究生逐年攀升,預計未來升學占比將持續走高。
從就業情況看,2019年和2020年就業占比持平,分別為92.31%和92.65%。這也得益于國家的六穩六保政策,同時2020年疫情暴發不久,對國民生產經濟影響較小,2020年就業態勢平穩。但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由于疫情持續已近兩年,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較大,隨著社會需求的減少,研究生就業難度加大,盡管國家全力保障應屆生就業,但學生傾向于保留應屆生身份繼續參與國考、省考,2021年就業率87.5%,就業率為3年內最低,原因有兩點:(1)2021年升學占比為8.75%;(2)3位碩士研究生未落實就業去向。經統計,未落實去向的3位研究生均打算保留應屆生身份繼續考公。
將就業和升學情況結合來看,盡管近年來研究生招生增幅逾20%,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就業質量依舊整體向好:2019年和2020年研究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100%,2021年研究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6.3%。根據《江蘇省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21》顯示,省研究生年終落實率為95.3%,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2021年研究生就業依然高出省落實率1個百分點,就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深耕“愛與服務”責任田,做好學生求職助推官。發揮“傳幫帶”機制,定期在學院官方公眾號發布“職等你來”招聘信息合集,提供一手就業資訊,拓寬學生職業選擇。關注學生多元發展需求,針對升學、就業、考公等不同路徑展開分類指導,舉辦就業技巧培訓、考公經驗分享等活動為學生發展助力。把穩政策準度,加深服務溫度,厘清各地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適時疏導焦慮情緒,力爭為“零就業家庭”“難就業群體”解決“后顧之憂”。
培養“安全+”人才,培育復興大任戰斗員。聯合分管研究生工作負責人、學生工作負責人、導師、研究生秘書和輔導員的力量,各司其職,通力合作,鍛煉研究生專業實踐、溝通表達、合作協調等能力,為學生成長成才不斷賦能,學生就業不應僅僅局限于傳統安全領域,要著眼于新時代黨對國家安全問題的全面考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能吃苦、能戰斗的時代新人。
組建學科專業實踐團,搭建校企雙向溝通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一行十企”就業工作體系,積極組織專業實踐團開展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引導安全學子運用專業所學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強化校企合作,著力于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及專業人才的培養,為安全生產出謀劃策,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更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引下,安全專業的研究生要培養“大安全”的視角,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就業形勢的機遇和挑戰。雖有政策利好,但競爭仍然激烈,并且招聘增幅也趨于平緩,研究生要積極賦能,向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等新型安全領域靠攏,拓寬求職半徑。研究生需要增強就業積極性,將就業規劃前置,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研究生就業擇業會受到地域、薪資、晉升通道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本文亦存在樣本量受限等不足,需深入研究以進一步擴大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