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小腿上青筋暴起,就像蚯蚓一樣,有人形象地稱之為“蚯蚓腿”,這就是靜脈曲張。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嚴重影響健康。
雖然靜脈曲張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但就診率卻不高,很多人認為靜脈曲張不嚴重、不致命,可以不用治療。但是當腿上的“小蚯蚓”變成“大蟒蛇”,患者從開始的不痛不癢,到發展為靜脈炎、腿部皮膚色素沉著甚至潰爛時,不禁追悔莫及!
靜脈曲張發病機制一般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由于自身生理條件造成的靜脈曲張易患體質。由于先天性靜脈壁薄弱,靜脈瓣發育有問題,關閉不嚴,造成血液倒流形成靜脈曲張。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靜脈也會出現異常擴張。
外因與生活方式、職業特點有關,比如久站久坐就容易造成靜脈曲張。所以,從事久站久坐工作的人要提高警惕了,長期站著或者坐著會造成下肢靜脈壓力增高。
靜脈曲張是發病率非常高的一種血管病,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會發病。
靜脈曲張的早期表現都是潛在的,癥狀不太重,最多覺得腿有點不舒服、發脹,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病會越來越嚴重,并會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并發癥:皮炎、水腫、色素沉著、靜脈出血、潰瘍、靜脈血栓等。血栓脫落后可能引起肺栓塞,導致病人死亡。所以,靜脈曲張要及早治療。
靜脈曲張一般分為以下階段,有癥狀的讀者可以比對一下,了解自身疾病的嚴重程度。
0期:無明確體征期,腿酸脹、無力、腿腫、易抽筋。
1期:血管擴張期,毛細血管擴張、網狀靜脈曲張、蜘蛛網狀靜脈曲張。
2期:靜脈曲張期,皮下淺靜脈持久性擴張、無并發癥。
3期:水腫并發癥期,局部皮膚瘙癢。
4期:皮膚改變期,濕疹、色素沉著。
5期:可愈合的潰瘍。
6期:無法愈合的潰瘍。
下肢靜脈曲張一般進展緩慢,病程可長達10 余年。許多患者常因“不痛不癢”而拖著不治療,直到出現嚴重并發癥才考慮手術治療。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沒有嚴重臨床癥狀、不痛不癢的時候其實正是最佳的手術時機!因為此時手術效果良好,術后恢復也快。當出現皮膚濕疹、潰瘍、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癥時,不但患者所受痛苦會增加,手術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當然,如果下肢靜脈曲張出現色素沉著或瘙癢或潰瘍等并發癥時,雖然已經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但仍需積極治療。亡羊補牢,猶未遲也。切記,不可以諱疾忌醫,把小病拖成大病!
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小活動,可以舒緩靜脈曲張,減緩病情發展。
1.鍛煉小腿肌肉 小腿肌肉是一個輔助血泵,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每收縮一次,可以增加30~40 毫升靜脈血回流心臟,緩解小腿靜脈的壓力。當小腿長期缺乏運動時,肌肉力量弱,這個功能便會大大減退。鍛煉方法是,主動或被動屈曲踝關節,如騎車、步行和游泳等。
2.睡眠時,把雙腳稍稍墊起這樣可以促進雙腳血液流動,舒緩靜脈的壓力。
3.使用彈力襪或彈力繃帶 彈力襪的作用越來越被認可。需長時間站立的職業者,使用彈力襪或者彈力繃帶可以有效減緩病情的發展,預防深靜脈血栓、老爛腿等并發癥。
(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