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我國歷來就有“長兄如父、長姐如母”的說法,如今,家有多子女的,很多家長常說“你是哥哥/姐姐,你要……”,強迫老大做出謙讓,承擔責任,甚至負責管教弟妹。然而,不管老大五六歲還是十多歲,他仍是個孩子。不能因為有了“哥哥/姐姐”的頭銜,就默認他必須更懂事。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強迫老大承擔管教義務,不僅傷害老大,對老二老三的成長也不利。
對于老大來說,“愛與公平”的問題很重要。孩子是非常敏銳的觀察者,但往往是一個糟糕的解釋者,被父母強迫承擔管教義務,他會憑直覺做出解釋:“爸爸媽媽只顧及弟弟妹妹的感受,一點也不愛我。”當一個孩子在內心感受不到歸屬和愛,往往會嘗試做出不當行為。也就是父母經常看到的:老大喜歡故意逗哭弟弟妹妹,跟他們搶玩具,爭寵,甚至會出現一些“退行行為”,比如本來已經會做的事情,突然又不會做了,故意要爸爸媽媽幫忙等。另外,老大在承擔管教義務時,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無力感”,無法成熟地處理弟弟妹妹帶來的麻煩。對老二老三來說,如果家里的老大對他們無條件謙讓,甚至承擔照顧自己的義務,那他們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唯我獨尊”的位置,覺得家里的每個人都得聽我的,都得讓著我、照顧我。而且,哥哥姐姐也只是孩子,管教時帶著“孩子氣”,會讓老二老三感到困惑,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長大后很可能抗挫力差、不負責任、不懂人情世故。
在家庭系統中,“各在其位,各司其職”非常重要。正確的做法是,可請求老大幫忙,讓老大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的事情中來。但家長不應說:“你是哥哥,以后弟弟哭的時候,你要去哄他。”而是詢問:“弟弟在哭,媽媽現在抽不開身,你可以幫我哄他一下嗎?”這樣做,不僅讓老大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信任,也能讓他感受到歸屬感與價值。(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