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天悅

據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達52.7%,其中6 歲兒童近視率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高達80.5%。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呈現發病早、進展快、高度近視比例增加的趨勢。
關口前移、及早干預是近視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現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推廣使用耳穴壓丸等中醫適宜技術,通過中醫藥干預和健康教育等多種途徑,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進行早防早控。通知明確,在試點縣(市、區)小學校醫務室、中醫類醫院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運用耳穴壓丸等中醫適宜技術,對篩查后確診為假性近視或輕、中度近視,或懷疑遠視儲備不足,有近視高危因素的6~12歲兒童青少年進行干預。
目前,臨床上對于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防控方法主要有: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角膜塑形鏡、多焦點眼鏡、手術矯正等方法,但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如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只能矯正眼睛物象的清晰度,控軸發育效果較差;角膜塑形鏡可以控制眼軸發育速度,但并非每個青少年都可以適應,且操作復雜,容易感染;多焦點眼鏡的治療隨治療時間的延長,有效性降低;手術矯正更是具有一定風險。
近年來研究發現,低濃度阿托品可用于防治兒童近視,減緩兒童近視的發展和眼軸延長,但是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明確長期的效果。截至目前,我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尚未批準任何阿托品滴眼液藥品上市,相關藥物的臨床研究還在開展中。一些醫院開展的自配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治療中,發現低濃度的阿托品并不是神藥,部分兒童點了后出現怕光、近距離看東西不清、阿托品過敏反應等情況,還有一部分的孩子點了0.01%的阿托品眼藥水并不能夠有效的控制近視進展。
近年來,中醫藥防控近視研究取得一定進展。耳穴壓丸、針灸、推拿按摩、梅花針、眼保健操等中藥及中醫適宜技術覆蓋近視防控全周期,在近視不同階段的防、控、治方面療效顯著,具有獨特優勢。
耳穴壓丸療法即用膠布將壓丸準確地粘貼于耳穴處,給予適度的揉、按、捏、壓,使其產生酸、麻、脹、痛等刺激感應,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人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上的相關穴區出現反應,通過按壓、針刺等方式刺激這些耳部穴位,使得神經沖動上、下行傳導,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起到調節作用,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耳穴壓丸療法能夠放松痙攣疲勞的睫狀肌和眼外肌,緩解視疲勞,是治療近視比較方便的一種方法。相比于其他治療方法,耳穴壓丸操作簡單方便,適應證廣,沒有痛苦,基本沒有副作用。
耳穴壓丸治療近視的常用耳穴有肝、脾、心、腎、眼穴等。眼穴是治療眼病的特定穴位,起到改善眼周局部氣血運行,明目的作用;在調整臟腑功能方面,“肝開竅于目”,肝經上連于目,具有補腎養肝、疏肝理氣的作用;腎為先天之本,腎精上輸于眼中瞳仁,可補髓明目,改善視力狀況;脾能補氣調血,有補中益氣、活血益氣之效,故能達到防治近視的目的。
取穴:(單耳操作)主穴:肝、脾、心、腎穴;配穴:眼、目1、目2、神門穴,以上穴位任選1~2 穴。將王不留行籽貼于小塊膠布(0.5cm×0.5cm)中央,然后對準相應耳穴貼緊并稍加壓力,使耳朵感到酸麻脹或發熱。
療程:每周貼1 次(貼后5 天后取下,休息2 天后換一耳再次貼上)。貼后每天早、中、睡前自行按壓3 次,每次10~20 下,使之產生酸、麻、痛、熱的感覺。貼4 周休1 周為一療程。
進行耳穴壓丸治療時應注意下列事項: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膠布過敏者不宜;耳廓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不宜采用;對過度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者,按壓宜輕。如在耳穴壓丸使用過程對膠帶或使用材料過敏,應立即停止操作,去除過敏材料并給予抗過敏等對癥治療;局部感染,如癥狀輕微、可忍受,不影響正常學習及生活,無需處理;如疼痛明顯,出現輕微炎癥反應,對日常生活及學習有一定的影響,應暫停治療,注意休息,以減少疼痛及炎癥擴散,勿擠壓患部,應用消炎止痛等藥物,癥狀消失后可繼續進行治療。
2021年發布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醫適宜技術臨床實踐指南》指出:耳穴壓丸具有無創傷、療效持久、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少見,患者依從性優勢顯著等特點。明確耳穴壓丸可防控兒童青少年的遠視儲備量不足、近視前期和低度近視,療效顯著,其主要體現在:療效優于睫狀肌麻痹劑和非睫狀肌麻痹劑;可控制患者屈光度進展;延緩患者眼軸增長;提高患者裸眼遠視力;緩解患者眼部癥狀如視物模糊、酸脹不適。推薦可長期單獨使用耳穴壓丸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前期、低度近視,或聯合常規療法(配鏡、健康宣教等),或聯合其他中醫適宜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