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波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江蘇 無錫 214177)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這是啟動第8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繼《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的第三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瓶頸,評價對課程實施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關于學習評價,三版課程標準在評價理念上有何發展? 在評價建議方面做了哪些修訂? 這些修訂變化對教學實踐有哪些啟示? 厘清上述問題,對一線教師領悟課程方案精神和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至關重要.
基于不同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及評價改革的要求,三版課程標準均在“課程理念”一章闡述了“評價理念”,但各有側重.具體表述、主要政策背景與導向,如表1所示.

表1 三版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及政策背景

續表
課程評價的發展沿革,總是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整體步伐不斷深化.從“推進素質教育,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到“注重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再到“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評價理念的更新無不與課程目標的發展緊密聯系.無論是對三維目標的評價,還是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不變的主線是“評價育人”,這也是廣大一線教師需要牢牢把握的根本導向.
2022年版課程標準強調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提升評價質量,充分發揮評價育人功能.
新版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在敘寫體例上發生了較大變化,修訂的主要變化是研制學業質量標準和規范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在過程性評價的實施中,“作業評價”回應了“雙減”政策“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相關要求,“跨學科實踐評價”保障課程方案中“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落地.篇幅也有明顯增加,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增加了評價案例,增強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
體例的具體變化,如表2所示.

表2 三版課程標準中評價建議的敘寫體例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沿用2017 年版高中課程標準的做法,首次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組依據核心素養內涵,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進行整體刻畫.具體而言,根據問題情境的復雜程度、知識和技能的結構化程度、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的綜合程度等,描述學生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明確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與關鍵行為表現.[4]學業質量標準是對學生學業進行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與考試命題的依據.
物理觀念的學業質量描述可分為“觀念形成”與“觀念應用”兩部分,體現“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理念,其中“熟悉情境下”“簡單物理問題”“初步的”等突出物理課程的“基礎性”特點.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的學業質量描述是對各個要素進行的具體描述,如科學思維分別刻畫了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質疑創新等要素的具體表現.
學業質量評價體現“問題任務情境與核心素養表現”“學習主題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的整合統一,對教學和評價的指導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例如,過去一線教師對科學探究中“交流”的認知是比較模糊的,現在做了明確描述,即“能表述物理問題,會用物理學術語、符號、圖表等描述探究過程,說明探究結果,撰寫簡單的科學探究報告”,這為教師評價學生科學探究表現提供了便利.
2022年版課標在課程實施中新增了兩塊內容,學業水平考試、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可見,規劃學業水平考試、提高命題質量是初中物理教學十分關心的領域,這在多份國家層面出臺的重要教育文件中都有體現.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穩步推進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級統一命題,堅持以課程標準為命題依據,不得制定考試大綱,不斷提高命題水平”.2019年11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從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命題質量、加強隊伍建設、完善保障機制等4 個方面對學業水平考試提出具體要求.近年,教育部組織開展中考試卷命題質量評估工作,對認真總結命題經驗、深入分析突出問題、及時改進命題工作、不斷提高命題質量,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課標明確指出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性質和目的,“檢測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時的學業成就,為初中畢業和升學提供重要依據……”.這是試卷難度的設計根據,不宜過難,要有利于展示學生“學業成就”,要兼顧兩考合一.命題原則注重導向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強調素養立意,基于情境和問題命題.命題規劃時,需要在確立內容結構、題型結構、難度結構的基礎上,全面、有效編制多維細目表.兩道試題樣例都很好地體現了素養立意,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例題2 有一定開放性,體現“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的精神.
2022年版物理課程標準進一步重視日常評價與考試對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的價值,力求充分發揮評價的改進功能,促進“教—學—評”有機結合,實現全過程育人目標.教學實踐層面,可以從如下4個方面著力,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評價的系列要求.
教師要轉變“將評價與學習過程相割裂”的觀念,轉向“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評”一體化本質上是一種關注核心素養發展的評價觀,“評”主要發揮監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為教育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改進.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先于活動而設計評價,以終為始,設計指向學業要求的表現性評價任務.課堂上,要更加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討論發言、動手操作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知識理解、技能掌握、能力發展和學習態度等情況.作業批改時,要收集學生典型錯誤,并做針對性講評.
教師要把握好總的“學業質量”和每個主題中“學業要求”的異同.兩者都有評價的功能,但評價的著眼點并不相同.“學業質量”是學生學完初中物理課程、具備相應核心素養之后,應該具有的總的學業表現,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依據.“學業要求”是對每個一級主題的學業質量要求,不是對“內容要求”的簡單重復,其著眼點在于對學生完成每個主題學習后的核心素養發展狀況的評價.可以說達到“學業要求”是達到“學業質量”的基礎.教師要構筑起“學業質量(課程)—學業要求(單元)—學習目標(課時)”的層級架構,結合學習內容進一步細化學業質量描述,掌握學業質量的分解技術,合理規劃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進階路線及其相應的評價保障.
命題建設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命題能力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維度.這在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學校層面要出臺命題管理規范,組建校級考試命題教師庫,引導各學科依據課程標準研制期中期末等階段測試命題說明,并以此指導師生有效復習和規范命題,切實減輕學生考試壓力,杜絕偏題、怪題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各級教師發展機構要把命題能力提升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通過組建命題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以教科研訓一體化為主要形式,以情境化試題命制技術為主要內容,建設區域命題骨干人才庫.
發揮教研支撐作用,是深化課程學習評價改革的有效舉措.區域教研要發揮各級教研部門聯動作用,比如,出臺“學科作業設計指南”以引導教師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舉辦“階段測試命題研討活動”以引導教師規范命題、科學命題.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等課題管理部門,可單獨設立“評價”專項研究課題,鼓勵一線教師開展評價研究.校本教研要將作業設計、試題命制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體現素養導向的基礎性作業和階段性測驗.學校還應建立多學科聯合教研機制,使不同學科形成育人合力,研究并創設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跨學科問題情境,嘗試破解跨學科實踐評價這一難點.
結語: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第8 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實施已逾20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已研制或修訂三版,學習評價改革也在不斷深化之中.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圍繞核心素養的達成和學業質量標準的具體要求,創設真實且有價值的問題情境;采用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明確發展的方向,發揮評價的診斷和激勵功能,以引導學生在展示學業成就中邁向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