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差距的異質性與動力機制分析

2022-11-03 12:39:30方迎風
河南社會科學 2022年9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

方迎風

(武漢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一、前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但是,隨著中國從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軌道逐步退出,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經濟遭遇重挫,需求市場萎縮,加之逆全球化態勢日趨明顯,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潛力之一是縣域經濟的發展。縣域經濟對于打破國際市場低迷狀態、拓展國內農村市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縣域經濟是連接農村和城市的重要紐帶,它一方面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發展基礎,促進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又是地區城鎮化的基礎。縣域經濟的發展能夠加快中國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的進程,推進共同富裕。

然而,隨著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在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縣域經濟的發展卻日益被忽略,縣域經濟也日漸式微,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變得較為嚴重,影響了國內市場的發展,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實現。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勞動力、人才以及資本等生產要素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加劇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利于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的推進,從而阻礙了國內市場的發展。因此,本文通過使用縣級面板數據研究縣域經濟增長差距的異質性和形成機制,探討中國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和縣域經濟平衡發展的動力機制有著重要的意義。

地區經濟增長差距的分析一直是經濟增長理論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新古典增長理論以及其后的新增長理論提出以來,國內外對于地區間經濟增長差距的研究就層出不窮。由于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數據的時段和類型等各不相同,得出的結論也千差萬別。在國內外前期主要研究中,國際研究以跨國數據為主,國內研究主要使用的是省市級面板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但是,這些分析無法刻畫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及差距形成的動態機制,因而很難提出發展縣域經濟、推動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議。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一方面,本文使用縣級面板數據分析中國縣域經濟平衡發展和長期增長的地區差異和動力機制;另一方面,由于內生性、一階自相關和地區固定效應等問題致使OLS回歸結果有偏差,本文采用Higgins等[1]的3SLS方法進行縣域經濟的平衡性和增長動力分析,并研究貧困縣等縣域性政策改革對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影響。

二、文獻綜述

(一)地區經濟增長差距的研究現狀

經濟增長差距是經濟增長理論中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題。根據新古典增長理論,由于資本等生產要素存在邊際收益遞減,理論上,地區間經濟增長應當趨于收斂。但是,目前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并沒有出現絕對收斂,發達國家(地區)與落后國家(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反而不斷擴大。Sala-i-Martin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狀況顯著改善,世界貧困發生率大幅下降,但是各區域發展卻不平衡,貧困減少的貢獻主要來自東南亞,而非洲的貧困狀況反而惡化[2]。Barro 則在條件收斂框架和國際比較視野下研究指出,中國近三十年的經濟增長非常迅速,遠超出國際視角下的條件收斂率,不會被中等收入陷阱所困擾[3]。

那么,中國地區之間的經濟增長差距在如何變化呢?較早的研究基本都指出,中國地區間經濟增長存在收斂趨勢,經濟增長差距不斷縮小。其中,魏后凱指出,1978 年到1995 年,落后地區和高收入地區人均GDP 或人均國民收入差距大體每年約以2%的速度縮小,但是地區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的不平衡格局反而進一步加劇[4]。王賢彬等基于中國的衛星燈光數據進行分析指出,中國地區經濟增長存在絕對的Beta 收斂[5]。然而,其后的主要研究卻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存在絕對收斂,但存在俱樂部收斂或條件收斂。蔡昉、都陽指出,中國地區經濟發展中,不存在普遍的趨同現象,卻存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三個趨同俱樂部,并且中國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著條件趨同[6]。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認為中國地區經濟不存在收斂。劉夏明等指出,中國經濟不存在俱樂部收斂,中國地區總體差距主要來自內陸和沿海之間的差距[7]。朱國忠等使用空間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和1952—2008 年省級GDP 數據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收斂性,發現中國各省份人均GDP總體上不存在收斂性,落后省份的增長速度并不比富裕省份的增長速度高[8]。

綜合現有國內研究,出現收斂和不收斂兩種截然相反觀點的原因主要源于數據類型、經濟發展的階段以及計量方法等方面的差異。現有的研究數據類型主要是國家層面的時間序列數據和省級面板數據,劉華軍、杜廣杰還嘗試使用燈光數據[9];但鮮有基于縣級面板數據的地區發展差異研究,吳玉鳴利用縣級數據分析地區經濟增長的集聚和差異,但使用的是2000年的截面數據,發現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會有影響[10]。潘文卿發現中國經濟增長差異存在階段性特征,改革開放的30 年里存在著全域范圍內的Beta 絕對收斂特征,但是1990 年前后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收斂特征[11]。因此,基于縣級數據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進行研究仍然很有必要。

(二)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形成機制

當前鮮有針對縣域層次的經濟發展動力及差距形成機制的研究,因此,了解地區經濟差距形成的背后機制對于制定縣域平衡發展政策非常重要。根據現有研究,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影響機制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首先,人口、資本等要素流動是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要素流動是推動地區平衡增長和縮小收入差距的主要影響因素。Rappaport指出,如果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收入水平環境中,由于有負向激勵效應,人口流動的增加會降低收入差距縮小的速度[12]。Enflo 等分析得出,不管是外部人口流動還是內部人口流動對于工資收斂有顯著影響[13]。國內研究也有相似的結論。張車偉、蔡翼飛發現中國地區差距主要由經濟聚集度變化所決定,人口聚集度變化往往處于從屬地位,但是,隨著人口流動壁壘的降低,其在縮小區域差距上的作用在不斷加大[14]。除了人口流動,資本等其他要素在地區之間的流動也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王小魯、樊綱考察了中國20 世紀80 年代和90 年代地區經濟差距的變動趨勢,分析資本、勞動力、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在各地區間的配置與流動狀況及其動因,并考察這些因素對地區差距的作用[15]。

其次,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增長與地區平衡增長的重要動力。技術進步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推動力。Martino 就認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歐盟的經濟收斂非常重要[16]。趙偉、馬瑞永分別從資本、技術以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研究中國經濟增長收斂的微觀機制,他們指出,盡管中國經濟局部階段出現了發散性,但總體仍表現出一定的收斂性,收斂的主要原因是區際貿易和投資以及技術交流促使技術收斂機制充分發揮了作用[17]。不過,彭國華利用匹配模型研究發現,隨著中國勞動力流動限制的放松,中西部技能型勞動力向東部地區流動進一步拉大了地區發展差距[18]。

再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推動地區平衡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地區平衡發展的產業結構調整,并不是僅僅強調產業結構的升級,還強調不同地區應當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進行產業的合理布局。戴覓、茅銳研究了產業結構對中國省際經濟收斂的影響,他們發現,中國工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在省際表現出穩健的絕對收斂特性,因此,他們認為產業結構在解釋中國地區經濟收斂問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劉明、王思文則指出,中國制造業存在收斂,但是在不同樣本期和不同區域的收斂差異明顯[20]。

最后,金融發展、國際貿易、地理位置及地理關聯等其他因素對地區經濟增長以及經濟增長差距有顯著影響。Aghion 等研究發現,金融發展水平在各國經濟收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1]。張蒞黎等利用2000 年和2010 年兩年的縣級數據討論中國城鎮化所帶來的縣域經濟增長的收斂效應[22]。林毅夫、劉培林則認為,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錯誤,是導致各省(區、市)發展差距的主要原因[23]。除了傳統研究的因素,區域性的發展政策、地理特征、開放的程度和難易度、人口分布的特征等也都對地區經濟增長以及經濟增長差距有顯著的影響。

三、數據、變量與實證策略

(一)數據與變量描述

本文使用中國縣級層面的面板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2000 年、2016 年、2019 年和2020 年的《中國縣域統計年鑒》。其中,部分年份的GDP 等變量的缺失數據來源于《中國縣市財政統計資料》以及《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相對省級層面,縣級層面擁有更大的樣本量,在分析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分析中,北京、天津與上海以及西藏自治區被排除在外,西藏在一些關鍵變量上的數據2001 年前基本缺失,而北京、天津和上海可用于分析的縣域數量較少。為了分析需要,本文將選取的所有樣本整理成平衡面板數據。在整理過程中,不管這些縣是否升級為縣級市還是市轄區,也不管其更名與否,只要所有年份都有統計數據則予以保留。但是,還是有一部分縣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升級為地級市的核心區或者地級市,相應的行政區劃也有很大的調整,這些地區在后期沒有被納入縣域統計年鑒,因而無法獲取連貫性的數據,因此,這些縣都予以刪除。總刪除的觀察縣數量相對總樣本量占比非常小。最終樣本量為1856個縣(市、區)。

在實證分析中用到的主要變量有人均實際GDP、產業結構的變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政府規模增長率、在校小學生人數增長率、在校中學生人數增長率、人口增長率、儲蓄增長率以及縣的行政區劃特征變量。其中,人均實際GDP根據各省份每年的價格進行調整。政府規模變量選用各縣的財政支出規模進行代替。縣行政區劃特征變量包括國家扶貧重點縣、連片特困區的縣、升級的縣級市或地級市的區、民族縣、山區縣。國家扶貧重點縣在2000 年至2019 年期間有兩次調整,分別是在2001 年和2011 年,但由于選取的時間段以2000 年為起點,所以,以2001 年國家扶貧重點縣的調整作為分析對象。

(二)實證模型與實證策略

實證模型來自傳統的新增長理論,在Cobb-Douglas生產函數下,可以得到:

由式(1)可知,從2000 年到2019 年,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率為:

令gi=(yi,2019-yi,2000)/19,β=(1-e-bt)/19,α是a 的函數,則可構建實證方程如下:

其中,gi表示第i 縣人均實際GDP 的平均增長率;yi0表示第i縣2000年人均實際GDP對數;xi表示一組控制變量,用來控制縣域的異質性;μi是誤差項;α、β和γ為待估參數。如果β<0,則表示經濟發展處于條件收斂狀態,即在控制相關因素后,相對經濟發展富裕的縣,落后縣增長速度更快,縣域發展差距縮小。這些縣會向相應的平衡增長路徑收斂,平衡增長路徑的高度決定于x,參數γ決定了xi如何影響第i縣平衡增長路徑的高度。

在早期文獻中,主要使用OLS 方法估計方程(3)中的β和γ。但是,由于各縣的經濟發展并不具有相同的一階自相關過程,各縣相互之間的影響也是非對稱的,并且存在內生性問題,因此,傳統的OLS估計結果是不一致的、有向下偏差[1,13]。為解決此問題,可以進行一階差分并使用工具變量法,一階差分可以消除不可觀測的固定效應,因而可以消除部分潛在的內生性問題。因此,對于β和γ的估計,建議使用工具變量法按以下步驟估計:

首先,使用工具變量法對以下方程進行回歸:

其中,根據樣本數據特征,各變量定義如下:Δgi=(yi,2019-yi,2000)/19-(yi,2018-yi,1999)/19,Δyi0=yi,2000-yi,1999,ηi是誤差項。工具變量則使用控制變量xi在1999年的值。

其次,在估計出收斂參數β后,利用(4)式中β的估計值β*估計γ,即估計相關的經濟變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具體步驟是,構建一個新的變量πi=gi-β*yi0。

然后再使用OLS估計以下模型:

其中,τ、γ為待估參數,εi為誤差項。此時,OLS估計可以得到γ的一致估計量γ*。

再次,基于模型(5),構建交互項模型來分析地區經濟增長差距的作用機制:

由于經濟收斂是基于經濟增長率負向決定于其初始經濟水平,因此λi=β1+β2zi表示特定類型縣或特定變量對收斂的影響效應,它決定于變量zi。如果λi<0,則地區經濟增長率與初始經濟水平負相關,經濟發展趨于收斂。此時,如果β2<0,則表示收斂的可能性將隨著zi增加而增加。

(三)工具變量的選擇

初始經濟變量存在著內生性問題,會導致傳統的OLS估計產生偏差。根據工具變量的選取原則,以及經濟增長差異性分析的已有相關研究[1,24],選用初始年份前一年的解釋變量作為工具變量,在本文中,即1999年可獲得的縣級經濟變量。由于在新古典增長理論中,儲蓄率的增加只有水平效應,沒有長期的增長效應,即儲蓄率的增加不會影響到穩態增長率,但確實能提高收入的穩態水平。因此,選用1999 年儲蓄率作為2000 年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其差分項的工具變量來分析經濟增長差距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并且,最終通過不同工具變量的各項統計指標的顯著性比較,以及實證結果的比較分析,本文發現選用1999 年的解釋變量作為2000 年經濟發展水平的工具變量都比較合適,但是1999年的儲蓄率對數在全文實證分析中更為穩健,其中,儲蓄率是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占縣GDP 的比重。當然本文也選用了各縣1999 年其他的一些解釋變量作為輔助和后備工具變量進行分析。分析中也進行Durbin-Wu-Hausman檢驗,檢查工具變量法的必要性。選擇Cragg-Donald Wald F 統計量進行弱工具變量檢驗,以確定是否拒絕弱工具變量的原假設。使用Anderson canon.corr LM 統計量進行工具變量識別不足檢驗。

(1)對企業而言,續航技術研發合作時的企業總利潤總是高于競爭時,并且汽車產品續航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雙寡頭新能源車企具有內在動力驅動雙方開展研發合作,這也符合當前的聯盟趨勢。

四、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異質性及形成機制分析

(一)中國縣域經濟增長差距分析

回歸結果如表1 所示。首先,可以看出OLS 的回歸結果與預期一致,但低估了經濟增長的收斂效應,傳統經濟增長模型的Beta 系數僅為-0.0153,差分模型則達到-0.0578,工具變量模型更是達到了-0.1500。其次,通過Hausman 檢驗發現,差分模型的Hausman檢驗的卡方值都非常大,在1%以下的顯著性水平拒絕原假設,說明存在內生性問題,使用工具變量模型是非常必要的。再次,從工具變量的弱識別檢驗和識別不足檢驗中可以發現,在所有工具變量法的回歸結果中,兩個統計量都是顯著的,因此,所選取的工具變量是合理有效的,不存在識別不足和弱工具變量問題。

從表1 中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初始人均實際GDP 的系數均為負,說明從平均意義上來講,相對發達縣,貧困縣的經濟增長更快。從總體上看,中國縣域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收斂趨勢,縣域間經濟增長的差距在縮小,縣域經濟增長趨向于平衡。對比表1 中回歸結果(1)(2)和回歸結果(3)至(5),可以發現,在考慮了內生性問題和自相關問題后,Beta收斂系數的絕對值變得更大并且依然顯著,說明中國縣域間經濟增長差距縮小的趨勢變得更強。表1中回歸結果(4)和(5)也佐證了此結論,在差分模型的基礎上控制省份虛擬變量,發現Beta 系數從-0.1500下降到了-0.0624和-0.0500,足以看出地區固定效應在縣域經濟增長中的顯著影響,各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差距應該存在很強的異質性。回歸結果(5)還控制了一系列的縣級變量,如產業結構變化、人口變化、固定資產投資變化、政府規模變化以及中小學學生人數占比變化,但與回歸結果(4)差別不大。

表1 中國縣域經濟增長的收斂分析

(二)縣域經濟增長差距的省域異質性

雖然縣域經濟發展總體呈現平衡態勢,但各省份的縣域經濟增長收斂差異性較大,具有較強的異質性。從Beta 系數可將各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差距變化歸為兩大類:收斂和不收斂。一是大部分省份內部的經濟增長以顯著收斂為主,但是收斂的強弱程度有很大的差異,收斂顯著的Beta系數從山東省的-0.0814到陜西的-0.0222。這說明山東省的縣級經濟增長收斂性最強,山東省各縣之間的經濟增長差距呈現較快的縮小趨勢。接下來依次是黑龍江省和江蘇省,它們的Beta 系數分別為-0.0812和-0.0693,陜西省收斂速度最慢,Beta 系數僅為-0.0222。二是也有收斂強度不顯著的省份,如吉林、重慶和廣西,它們的Beta系數非常小,并且不能在5%,甚至10%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省份內的縣域發展有不平衡的態勢。(如表2)

表2 中國各省份縣域經濟增長的Beta系數表

圖1 至圖4 給出了全國以及山東、吉林、湖北三個代表省的2000 年、2015 年和2019年縣級人均實際GDP 的核密度函數圖。這幾幅圖與Beta 系數所反映出的經濟發展差距變化情況基本一致。從圖1 可以看出,全國縣級人均GDP 分布的方差從2000年到2019年是逐年下降的,說明從全國整體來看,縣級經濟發展的差距不斷縮小,尤其在2019年。三個代表性省的縣域經濟發展差距變化情況如下:

圖1 全國人均實際GDP核密度圖

首先,山東省內縣域經濟發展差距有較顯著的下降趨勢。如圖2 所示,山東省的縣級人均實際GDP分布在2000年有一個明顯的雙峰形態,縣域經濟向兩個不同的均衡收斂,縣級間的經濟增長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在此期間,山東省經濟快速發展,在2015年和2019年,縣級人均GDP分布已演變成單峰,只存在一個收斂的高水平均衡,但還存在明顯的厚尾,區域的均衡位置偏左,這從2000 年的雙峰位置也可以看出,2000年的雙峰都比較偏左。因此,山東省的縣域經濟分布演化還處在第二階段,即雙峰演化成厚尾單峰,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則是如何擴大內循環,繼續推動山東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使得其縣域經濟分布整體向更高的水平演化。

圖2 山東省人均實際GDP核密度圖

其次,吉林省縣域經濟發展差距有擴大趨勢。吉林省是東北地區的省份,從Beta系數來看,吉林省沒有一個顯著的收斂趨勢。從圖3 來看,吉林省縣級人均GDP收斂的趨勢不明顯,從核密度圖的形態來看,吉林省的縣域人均GDP 差異還比較大。在2015年和2019年,吉林省人均GDP分布存在一個差異很大的雙峰形態,其中高收入均衡的那個峰處在即將消失的階段,2019年吉林省的經濟水平整體還有所下降,并且人均GDP分布的雙峰形態并沒有完全消失,說明吉林省的經濟發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

圖3 吉林省人均實際GDP核密度圖

再次,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差距有擴大的風險。湖北省的Beta系數為負,并且顯著,意味著湖北省經濟增長在最近幾年有收斂的趨勢。從圖4 來看,湖北省的縣級人均實際GDP分布一直存在著厚尾,有從單峰即將演化成雙峰的趨勢,2015 年和2019年的雙峰形態已基本上顯現出來。因此,如果不進行區域經濟發展的干預,則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程度會加劇,可能會呈現兩極分化態勢,最終形成高、低兩個均衡,不利于推進共同富裕。

圖4 湖北省人均實際GDP核密度圖

(三)縣域經濟增長差距的形成機制

既然縣域經濟增長整體趨于平衡而在不同地區又具有很強的異質性,本文接下來將分別考慮貧困縣戰略、山區特征、固定投資增長、中小學學生人數增長等對縣域發展差異的影響。所有分析都采用工具變量-差分模型,并控制省份虛擬變量和相關的縣級變量(如表3所示)。

表3 縣域經濟增長差距的形成機制研究(被解釋變量:ddprgdp,方法:3SLS-IV)

1.不同類別縣的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的異質性

對于貧困縣來說,經濟增長并沒有呈現出收斂的趨勢,如果是貧困縣,則初始人均實際GDP 的系數為-0.1135+0.1814=0.0679,并且非常顯著,說明貧困縣內部發展是不平衡的。雖然貧困縣的經濟增長相對非貧困縣較快,能有力地推動中國區域經濟均衡增長,但是,貧困縣間的經濟增長差距較大,削弱或者甚至抵消了總體經濟增長收斂的趨勢。貧困地區也是如此,如果是貧困地區,則初始人均實際GDP 的系數為-0.1270+0.2068=0.0798。因此,在對貧困縣和貧困地區進行政策扶持時,也應當關注貧困縣以及貧困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縣級區域的平衡發展。進一步加入初始人均實際GDP 的平方項,從回歸結果來看,經濟增長速度與初始經濟增長是一個U 形關系,即初始經濟增長水平越低的縣經濟增長越快,不過當初始經濟增長水平足夠高時,其經濟增長速度又會加快。這意味著中國縣域經濟增長存在多重均衡,中低收入地區內經濟發展差異有縮小的趨勢,但還是無法向富裕地區收斂,中低收入縣與高收入縣的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

2.現行的產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與政府規模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縣域經濟的平衡發展

第二產業的發展不是中國縣域經濟的長期增長因素。第二產業發展差距促使縣域經濟不均衡增長,而第一產業發展是縣域均衡增長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雖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是提高經濟增長水平的重要動力,但卻不是長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率的變化存在負向影響,并且它與初始經濟增長水平的交互項也是負向的,這說明盲目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不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它不利于縣域經濟的平衡增長,反而會加大縣域經濟增長的差距。用財政支出規模來代替的政府規模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并不顯著,政府規模的增長不利于地區經濟的均衡增長,并且政府投資是地區經濟增長差距擴大的一種很強的推動因素。這要求國家財政政策要從總量調節轉向結構調節,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向貧困地區傾斜力度,并且要增加教育、健康、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財政支出。

3.人口增長與教育對縣域經濟增長差距縮小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人口增長對縣域經濟的長期增長與均衡增長效應均不足。其原因可能源于分析對象為縣域經濟,縣域人口要素主要流向其附近的市區、周邊中心城市以及沿海發達城市。因此,人口增長不是縣域經濟的長期增長動力。但是,人口增長卻有縮小縣域經濟增長差距的作用。基礎教育在縣域經濟均衡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校中學生占比對于長期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并且也有利于縣域經濟增長差異的縮小,但是其作用效應不顯著。而在校小學生在總人口中占比的增長對于經濟增長與促進地區平衡發展都具有顯著的作用。

五、縣域經濟均衡增長的動力分析

在縣域經濟增長分析中,回歸結果(1)和(2)是分別基于模型(3)和模型(6)。早期研究都是基于模型(3)的OLS 回歸分析,參數估計的結果是有偏的,而模型(6)下的參數估計結果才是一致的。從表4 可以發現,傳統經濟增長模型的回歸結果與模型(6)的回歸結果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主要對表4的回歸結果(2)進行闡述。

表4 縣域經濟增長的回歸分析

首先,縣域政策顯著地影響縣域經濟增長。貧困縣和山區縣的經濟增長相對非貧困縣要低,并且差異非常顯著。該結論與現有研究[25-26]指出的貧困縣戰略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并不一致,可能是因為現有研究沒有考慮到“收斂”效應,即初始人均GDP較低的貧困縣將會增長較快,因此,在消除掉“收斂”效應后發現,貧困縣的經濟增長不如非貧困縣快。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本文所研究的時間跨度較長,經歷了兩次貧困縣的調整。

其次,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縣域經濟增長。與OLS 回歸結果中儲蓄的正向增長效應不同的是,儲蓄增長對縣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顯著為負,這與當前中國縣域經濟中資金供求矛盾是一致的,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縣域資金流出嚴重,加劇了縣域資金供求矛盾,嚴重地影響了縣域經濟的增長,不利于縣域需求市場的形成。在產業結構中,第一、二產業占比的增加并不利于縣域地區的經濟增長,尤其是第一產業占比增長的負效應更大,因而產業結構升級對地區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對地區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向高質量增長階段邁進,縣域經濟的增長方式也將由依靠投資增長轉向依靠消費推動服務業發展。不僅如此,政府規模的過快增長對于縣域經濟增長也是不利的,這與前期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而與OLS回歸結果不同。

再次,人口與基礎教育是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推動區域經濟增長中,基礎教育依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口的增長速度與縣域經濟增長負相關,人口增長越快的地方經濟增長反而越慢。這與人口規模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并不矛盾,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所帶來的勞動紅利和國內需求顯著地促進了中國地區經濟增長。但是,人口增長較快的地區并不是縣域經濟增長較快的地區,這是由于農村勞動力大量向發達地區流動,從而使得人口增長的紅利被一些發達地區所獲取。不僅如此,縣域的人才外流和人才缺失所帶來的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空心化”“邊緣化”,不利于激發國內需求活力。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1999 年至2019 年的縣級面板數據分析中國縣域經濟增長平衡性問題。研究發現,中國縣域經濟增長差距總體上存在顯著縮小趨勢,有平衡發展的態勢。但是,各地區的縣域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異質性,因此,要推動縣域經濟均衡增長,必須注意以下方面。

其一,在制定推動縣域經濟均衡發展的政策時,需要關注落后地區內部發展的差異性。雖然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扶持能夠推動其經濟增長,但是貧困地區各縣發展差距的擴大削弱了政策的平衡效應,而經濟發展較快的縣之間差異在不斷縮小。因此,對于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需要根據不同縣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特征制定有針對性和差異性的政策,才能推動貧困地區平衡增長,加快共同富裕的進程。

其二,傳統的物質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依然是推動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是,在推動縣域經濟均衡發展上,基礎教育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而傳統的物質資本投資不利于地區的平衡發展,反而加大了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在新時代,要推動中國縣域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就需要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人才和資金回流,從依靠固定資產投資的傳統增長模式,轉向依靠創新、消費、新基建等需求引領的新方式推動縣域經濟增長。第一產業是縣域均衡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還需要加快農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第一產業發展在縣域平衡發展中的作用。

其三,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政府要合理利用財政政策,推動財政政策從總量調節轉變到結構調節。一方面調整財政支出的結構,增加基礎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社會安全網方面的支出,提高縣級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快縣域經濟的振興。

總之,高質量經濟增長要求轉變縣域經濟的傳統粗放的增長模式,從推動農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創新和加快新基建的布局等角度,促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使之成為連接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的橋梁,加快城鄉融合的進程,提升縣域經濟發展在推動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噜噜噜|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黄色a一级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欧美www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无套av在线|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黄色片中文字幕| 99久久99视频| 国产精品主播|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色婷婷成人|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免费高清毛片|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一级在线毛片| 一区二区影院| 三区在线视频|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激情乱人伦|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福利一区三区| 福利视频99|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swag国产精品|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 国产性精品|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人妻21p大胆|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高清不卡毛片|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亚洲色图欧美|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