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翠綠小學 胡火金
“以生為本”與傳統的“以師為本”的課堂不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更具靈活性與創新性,注重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拓展與開發。在當今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以生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它不僅適應當今社會的人才培養需求,同樣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有效性,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我們就對以生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的組織與實施展開探討。
以生為本的課堂是當今教學背景下的主要發展趨勢。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能夠使教學內容切實地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針對學習的問題著重進行講解,也能讓教師更容易把控課堂教學的節奏,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課堂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轉向為實踐教學,增加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對于小學數學來說,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能夠更好地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將學生放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漸延伸和拓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最為關鍵的是以生為本的數學課堂展現了它的靈活性和創新性,能夠更容易應對課堂中發生的狀況,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促使學生在思維的深度碰撞中逐漸探究數學問題的本質,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除此之外,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符合我國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相較于傳統教學,以生為本課堂在教學形式上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學生在課堂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利,學習過程也會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思考,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要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并在課堂中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在探討交流中促進教學,首先就是要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是一切互動的前提。其次,教師要深刻理解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逐漸滲透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在和諧融洽的溝通交流中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而且,良好的師生氛圍有助于維持課堂紀律,保持課堂教學的節奏,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質疑并探究和解決,這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有效性的先決條件。首先,為了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例如:利用班級的板報、學習園地、壁畫等創造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內心深處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熏陶。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班會、運動會等活動與學生進行親密的師生互動,培養師生濃厚的情感,促進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和互通,也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施行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理念是關鍵因素。對于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師要盡快適應并創新教學方法,把握教學的節奏。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進行有效的備課,分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并做出針對性的預案,避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因為意外情況的發生而影響正常教學的進行,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在以生為本理念下的備課要區別于傳統的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考慮怎樣能夠更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根據教學節奏有效地思考,而不是被教師的節奏完全控制,不能進行思考和提出質疑,完全被動的接受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好處的。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地考慮到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利用生活中或者之前學習過的類似的道理解決學生的疑問,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一個思維框架,讓數學課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注重實踐教學,構建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能力的養成。
這樣的課堂內容才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也是以生為本課堂構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數學是一門復雜且抽象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時期,他們對抽象的數學概念較難理解,這增加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難度。以生為本數學課堂的構建,除了掌握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外,還要在此基礎上巧妙使用教學工具,以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進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的現象,認知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者軸對稱的變換就可以形成一個復雜的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平移、旋轉、軸對稱等運動后形成的圖形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并不能快速辨認出某個圖形是經過怎樣的圖形運動得來的,對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時考慮到學生遇到的問題,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采用學生熟知的教學用具進行形象教學,促進學生對此形成聯想對比,從中發現問題并總結規律。教師可以拿出一個教學中常用的三角板,并將其置于黑板上,圍繞著一個固定的邊旋轉,讓學生仔細觀察形成的圖形,以實際的事物促進學生的思維聯想。再比如,教師可以直接利用信息資源,播放教學微視頻,包括一些簡單圖形經過一系列的圖形運動之后形成的復雜圖形,讓學生對基本的圖形變化有更深刻的認知。教師還可以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生活中有哪些圖形是經過平移、旋轉或者軸對稱的變換而形成的呢?”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
游戲教學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每個學生都可以投入更大的精力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并積極地主動思考。教學游戲是能夠同時滿足提升學生積極性并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數學游戲可以更好地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有效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簡單的游戲設計,將當節課的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達到練習的目的。在游戲的過程中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活躍狀態,開發他們的內在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而且游戲對于學生智力和記憶力的開發是很有幫助的,這對于他們來說具有更大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的章節時,為讓學生快速掌握各種圖形的形態,可以讓幾個學生分別代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圖形,讓他們之間進行對話,但是需要叫對方在數學游戲中的名字。具體的游戲環節可以是這樣的:“三角形你好,我是圓形,你可以轉一個圈圈嗎?”“三角形”聽到后要按照要求完成動作并指定下一個“長方形你好,我是三角形,你可以跳一下嗎?”這個數學游戲要求提問者要知道自己所代表的形狀,還要在對方叫到自己的時候快速反應,通過幾輪的游戲可以加深學生對圖形形狀的認知。對于被叫到的學生要完成的規定動作就是增加游戲的趣味性的因素,以此達到教學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結合。
由此,學生在趣味游戲中參與性和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課堂氛圍也會更加活躍,將知識與游戲相結合,還能為后續教學活動做鋪墊。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順應教學改革的趨勢,從根本上更新教學觀念,摒棄傳統老舊的教學方式方法,留下其中的精髓部分,再補充新的教學方式,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以生為本非常適合當今的教學形式,而且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將更容易被實現。當然,教師必須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增加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飽滿度。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制作短視頻動畫,為本節課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將靜態的文字以動態的形式展示出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讓學生沉浸其中,深入對知識的探究。
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課程內容的時候,可以制作一個問題情境的微視頻動畫。在動畫中,有幾個標志性的建筑物,學校、家、圖書館,在地圖上它們的位置順時針排布剛好成一個正三角形。問題由一只可愛的狐貍提出:“我想從家出發去學校,我該往哪個方向走呢?”看到這,學生也同時陷入思考,紛紛拿出筆按照地圖上的位置計算起來。這時可以停下視頻的播放,等待大多數學生基本計算出答案后再繼續播放。狐貍媽媽回答說:“你應該向南偏東30°的方向走。”然后播放出狐貍媽媽這么說的原因,即整個思維過程的展示。這樣,學生在聽完視頻后會更容易明白整個思維過程,從而達到思維可視化教學的目的。這一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對數學課堂保持更為持久的注意力,并愿意跟著視頻的節奏積極參與其中,進行深度思考。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課堂的教學環節,設置提問、思考、拓展等關鍵性環節,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這樣課堂的教學效率會大幅度提升。
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訓練學生相互之間的協作能力,培養他們信息的提取、辨別、推理、探究、分析和質疑能力,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所以,分組探究的教學方式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的創新路徑,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不拘泥于空間,而是針對問題、思路的不同,進行思維和觀點的碰撞,進行探究性的合作學習。
例如:在學習統計和概率知識的時候,為了增加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利用云課堂隨機創建學習分組,教師在計算機上發布學習任務:“1.選擇生活中一種常見的信息進行統計。2.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計算。3.選擇一種適合的統計方式做出統計圖。4.設置幾個有價值的題目,算出在某種條件下的概率。”收到任務后,小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先確定統計的方向,然后在計算機上繪制出本次學習任務的思維導圖,按照步驟實施。有的小組選擇的統計方向是“班級中的男女生比例”,根據統計特點選擇扇形統計圖,并計算出男女生的概率。還有的小組選擇的統計方向是“班級學生成績的優良中及格的數量統計”,根據統計特點選擇條形統計圖。另外,還有小組選擇統計近幾天的氣溫變化規律,小組討論后最終確定利用折線統計圖,更加直觀。最終,教師可以要求各小組在云課堂平臺上提交各組的任務,并附加一份詳細的流程圖,呈現出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基本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實現優勢互補,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度探究。教師也能夠在作業呈現中找到學生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輔導,培養學生更為完善的數學思維。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對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就是提高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因為不會學習而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而且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很多時候,學生不是因為智力上的差距而造成學習成績差距大,更多的是學習的方法不對,不能夠找到知識的重點,面對問題時也不能在第一時間抓到突破點,從而造成思維的偏差和解題的錯誤。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專門輔導學生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講課的時候特別強調突出重點,方便學生課下的學習和復習。在講課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引導他們的思維進行深入思考。并且,教師要嘗試去利用教學手段創造思維的可視化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的思維,教會他們會思考、會學習,知道重點、懂得拓展,讓其養成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雖然分享給學生教學方法是要讓學生總結經驗,但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還是有差異的,需要根據自己平時學習的習慣來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學生也可以對教師傳授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融入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使“新的”學習方式更貼合實際學習需求。
以生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是當今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能夠促使教師將教學的首要目標放在學生身上,切實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