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濤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農業農村局 河北廊坊 065000)
肉雞馬立克氏病是由皰疹病毒又被稱為馬立克氏病毒感染引發的一種高度接觸性急性傳染性疾病,雞是該種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任何年齡任何性別的雞都可以受到該種病毒的入侵。馬立克氏病毒侵染雞群機體之后,雞群的抗病能力不同,身體抵抗能力不同,潛伏周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有的潛伏周期相對較長,有的在短期就會表現出特征性的臨床癥狀。發病之后,患病雞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精神狀態逐漸變差,雙翅下垂,羽毛雜亂失去光澤,隨著病情的延長,患病雞會出現特征性的劈叉動作,嚴重時會造成雞群死亡。馬立克氏病雖然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但是會引發雞群出現嚴重的免疫抑制,危及到雞群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產蛋性能,最為嚴重的是該種疾病經常和其他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并發感染表現出復雜的臨床癥狀,給疾病的診斷防控工作帶來很大難度。防控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就需要注重做好流行病學的有效調查,充分掌握轄區范圍內馬立克氏病的具體發生流行現狀,提前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處理,確保養殖安全。
雞馬立克氏病是由皰疹病毒又被稱為馬立克氏病毒感染引發的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該種病毒包括了無囊膜的裸體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無囊膜的裸體病毒主要存在于雞群腫瘤細胞和腎臟細胞當中,細胞當中繁殖生長與細胞共存亡,后者主要存在于雞毛囊的上皮細胞組織中,可以脫離細胞獨自存活。在自然條件下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強。根據馬立克氏病毒抗原性差異性等生物學特征,可以將其劃分成血清1 型、血清2 型以及血清3 型,其中血清1 型具有較強的致腫瘤性,血清2 型在自然環境下僅存在于雞體內,不存在致腫瘤性,而血清3 型主要是對火雞造成嚴重的威脅。自然條件之下,馬立克氏病毒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強,但常用的消毒劑能夠短時間內將其滅活,不耐高溫,60℃環境下,1min 就可以滅活處理,對各種抗生素不敏感,但是使用抗生素進行協同治療能夠有效預防繼發感染。
患病雞帶毒雞是馬立克氏病的最主要的傳染源,患病雞和帶毒雞的羽毛囊和脫落的毛囊上皮細胞當中均會攜帶大量的馬立克氏病毒,這類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感染馬立克氏病毒的雞群,即使不發病和死亡,也會終身攜帶該種病毒,終身向外排毒,這也是造成馬立克氏病疫情傳播難以控制,難以清理的一個主要原因。雖然馬立克氏病毒能夠造成多種禽類動物共患,但相較于其他動物雞的感染率最高,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雞群易感,易感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公雞相較于母雞易感性更強,2 周齡以內的雛雞感染病毒之后具有極高的發病率,成年階段的雞群感染馬立克氏病毒之后,往往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是會長期攜帶病毒向外排出病毒。馬立克氏病的流行特點主要包括了早期感染中后期發病,感染毒株的毒力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不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強力毒株感染會引發一系列的腫瘤病變,弱毒力毒株主要損傷外周圍神經。不同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或者是同一個地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會與雞舍的養殖管理條件不同,環境衛生不一樣,免疫接種效果不同,病毒的毒力不同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雖然馬立克氏病是一種典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但是在某些沒有免疫接種的養殖場當中,會呈現急性發病流行的態勢,控制不到位很容易出現繼發感染并發感染的現象,加重病情的傳播,使得大量雞群發病死亡。
雞馬立克氏病是一種典型的腫瘤性傳染性疾病,潛伏周期相對較長,一般潛伏期在3~4 周,2~5 月齡的雛雞感染該種疾病之后,70 日齡進入發病高峰期和死亡高峰期,4 月齡以后雞群很少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死亡率通常在10%~15%。根據臨床癥狀將馬立克氏病劃分成4 種類型:第1 種是神經型,主要以外周神經病變最為嚴重,主要侵害神經部位而表現出不同的神經癥狀,最常見的是侵害坐骨神經,患病雞雙側腿部麻痹,倒地不起,嚴重時癱瘓,出現一腿前伸一腿后伸的典型劈叉姿勢,并且發病一側的肌肉逐漸萎縮,當病毒侵害到頸部神經之后,患病雞的頭部下垂,當迷走神經受到危害之后,會造成雞只的嗉囊顯著膨脹,不能夠鳴叫,呼吸極度困難。該類型的患病雞發病時間相對較長,雖然精神狀態不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但會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身體消瘦,體重減輕,嚴重貧血,失去光澤;第2 種是內臟型,大多發生在2~3 月齡的青年雞群當中,患病雞表現為采食量逐漸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羽毛雜亂,身體消逝,腹瀉明顯。該類疾病是養殖場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病周期相對較長,最后因為內臟變性,衰竭死亡,一般的死亡率在30%左右,也有高達70%的;第3 種類型是眼睛出現病變,患病雞的虹膜遭到侵害,導致一側或者兩側的眼睛失去顏色,被稱為灰眼病,有時由正常的橘紅色變成同心環狀斑點狀,乃至整個顏色呈現灰白色,瞳孔邊緣不是很整齊,發病嚴重時視力減退,直到失明;第4 種是皮膚型,在臨床上比較少見,主要發生在雞群換羽的階段,沒有出現任何臨床癥狀,病變位置主要發生在有粗大羽毛的部位,例如大腿部、頸部,表現為毛囊的腫脹,并形成很多蛋白色的結節組織或者腫瘤塊狀物。
2021 年的4 月中旬在一肉雞養殖場當中,33 日齡的生長雞群突然出現了一種神經癥狀為主的傳染性疾病,患病雞主要表現為腿部變差,不能正常站立,全身肌肉麻痹,行走時左右搖擺,患病雞嗉囊嚴重擴張,頸部神經受到損傷,頭部下垂,個別患病雞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現象,隨著患病階段延長,出現了灰白色的病變,俗稱灰眼病。當養殖場出現病情之后,養殖戶把握不清是哪種傳染性疾病,將病情上報當地獸醫站。獸醫到達養殖場通過對發病情況進行初步有效的診斷,初步判定為雞馬立克氏病,隨即對病死雞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檢查,采集患病雞的典型病變組織和血液,帶回實驗室進行病原分離鑒定,確診為馬立克氏病毒感染。隨后又對養殖場的整體養殖現狀進行了調查,養殖戶疫苗免疫接種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只進行了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毒性傳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種,沒有免疫接種馬立克氏病毒疫苗,不同年齡的雞群在同一個雞舍當中混合養殖,引種渠道不科學,引進的雞群可能會攜帶某些病原。由于該類疾病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再加上屬于重大傳染性疾病,發生流行之后對養殖場的雞群進行嚴格的撲殺無害化處理,選擇使用1%戊二醛溶液對雞舍和用具進行消毒處理,選擇使用3%氫氧化鈉溶液對雞舍地面環境進行噴灑消毒。并做好整個雞群的血清抗體水平監測,檢測出帶毒雞之后立即淘汰處理,對于受到威脅沒有感染的雞群,在飼料當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同時緊急免疫接種馬立克氏疫苗,通過連續一個月的疾病防控,養殖場的病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沒有繼續出現發病情況。
結合馬立克氏病毒的流行特點和傳播現狀,應該保證整個雞舍干燥整潔衛生,避免雞舍凹凸不平,及時將污水和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進行全面的清理,并落實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防止雞群飲入含有病毒的污水。加強消毒滅源,對雞舍的墻壁地面、整個養殖場選擇使用3%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尤其是應該添加多種維生素,在飼料當中加入0.03%的鹽酸多西環素粉劑,預防內源性的繼發感染。養殖場應該盡量堅持自繁自養、封閉化的養殖管理模式,避免隨意從外地引進雞群。
綜上所述,隨著雞養殖產業不斷向著集約化規?;较虬l展,養殖密度增加的同時,各類傳染性疾病的暴發流行概率大大增強,表現出多種疾病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目前還沒有針對馬立克氏病的特效藥物,需要做好針對性的養殖管理,及時發現患病雞撲殺患病雞,對受威脅的雞群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如此才能夠實現對雞群的針對性防控。最為重要的是在日常養殖管理期間,應該不斷加強養殖工作經驗的有效總結,切實提升該種疾病的防控重視程度,落實重大傳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種要求,增強雞群抵抗力,從而降低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