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麗靜
(榮成市石島管理區王連畜牧獸醫站 山東威海 264309)
雞支原體屬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發病比較緩慢,但是病程較長,發病時的呼吸道癥狀比較明顯。雞大腸桿菌病是一種多發病,會引發氣囊炎和腹膜炎等疾病,經常會出現雞支原體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的情況,死亡率大約在10%~40%之間,病雞很容易產生抗藥性,需要合理用藥,發現某種藥物治療效果較差時,及時更換新的藥物,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治療。
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引發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如養殖密度過大、雞舍氨氣濃度過高、雞舍濕度忽低忽高、通風不良、活毒疫苗接種不良反應,呼吸道疾病多發的冬春季節更容易出現這類感染,不全面營養提供、不均衡飼料配比帶來的影響也需要得到重視。2020 年1 月,某養雞場養殖有4,000 只蛋雛雞,在50 日齡后,雛雞向保育舍轉移,56 日齡后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在雞群中陸續出現,主要表現為呼嚕聲從呼吸道處發出,病雞同時存在采食量下降、流鼻涕、咳嗽、腹瀉等癥狀。受當地衛生條件限制,最初鄉鎮畜牧獸醫站判定養雞場出現支原體病,基于這一判斷進行的治療使用高敏抗生素,病雞在治療后出現一定程度的癥狀緩解,但病情在停藥后反復加重出現。在70 日齡后,雞群存在日漸增多的病雞數量,同時嚴重死亡現象隨之出現,由于無法有效控制病情,養殖場向市級畜牧獸醫局上報病情,在市局人員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中,調查發現案例養雞場存在過大的養殖密度和較差的環境衛生情況,同時存在大量未及時清理的雞糞,檢查人員在進入雞舍后感到氣味過于刺鼻,用手觸摸,發現雞體表存在較大濕度。結合病雞存在的顯著呼吸道癥狀,調查人員首先認為案例養雞場出現支原體病,但考慮到雞在50 日齡后不會因支原體感染出現腹瀉,因此進一步判斷案例養雞場出現多種致病原混合感染,通過嚴格、細致的實驗室診斷,調查人員最終斷定案例養雞場出現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并開展針對性治療,最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養雞場損失得以降到最低。
在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后,雞群的生長發育受到嚴重負面影響,蛋雞大小、雛雞整齊度均會受到直接影響,同時這種感染存在較高的致死率,對養雞業的威脅極大。在發病初期,雞群的呼吸道癥狀較為嚴重,病雞存在咳嗽現象,同時呼嚕聲從氣管和支氣管處出現,在采食、運動后或夜間休息時,病雞存在尤為明顯的呼嚕聲。在發病2d 后,病雞存在咳嗽、甩鼻、甩頭等癥狀,這是為了甩出鼻腔內容物,病雞在出現這類癥狀后同時存在顯著下降的采食量。在發病3d 后,部分病雞出現顯著的腹瀉癥狀,最早排出粥樣稀便,顏色為黃綠色或灰白色,繼續發展會變為水樣稀便。在病雞出現腹瀉癥狀后,病雞的生長發育開始受到直接影響,進而出現消瘦脫水情況,病雞會隨病情發展最終因衰竭死亡。在發病后期,個別病雞出現呈紫紅色或暗紅色的雞冠,同時眶下竇和鼻竇大量積蓄分泌物,這類病雞存在更高的死亡率,為準確判斷感染類型,必須圍繞病情不同發展時期的具體癥狀開展深入調研。
分析病理變化需要對雞進行解剖,將養殖場中患病和即將死亡的雞挑選出來,處死后將其解剖,發現鼻腔中含有非常多的分泌物,這些病死雞的鼻黏膜出現充血的情況,這些分泌物大都為膿性分泌物,在分泌物的影響下,鼻竇呈現出發腫的狀態。觀察病死雞的喉頭與氣管,發現其中有較多的黏液,但是這部分黏液比較清澈,與之相比,病死雞的氣囊部位極其渾濁,氣囊內部的物質比較黏稠,這些物質呈泡沫狀,顏色主要為黃色,部分病死雞氣囊部位的壞死病灶主要為灰黃色黏液,呈捻珠狀;如果用較輕的力度進行擠壓,能夠擠出泡沫狀黏液,這些黏液是黃灰相間的顏色。觀察病死雞的臟器部位,其中包含較多白色的、絮狀的物質,在病死雞的心包中,會滲出淡黃色的液體,有較為嚴重的心肌炎。對心臟部位和肝臟部位進行檢查,在表面有黃色的、膠凍狀的物質,這些物質從心臟和肝臟中滲出,有較為嚴重的腹膜炎。將附著在肝臟上的滲出物清理干凈后,可以看到病死雞的肝臟充血問題嚴重,肝臟中大量出血,從外觀上看,肝臟主要為紫褐色或土黃色,部分病死雞腹腔部位有明顯的腥臭味,說明腸系膜淋巴結炎癥發生了病變,輸卵管發腫變大,黏膜充血,其中的物質為條絮狀和干酪樣。
從病死雞中采集樣本,將部分病變臟器組織樣本帶到實驗室中,從細菌學的層面對這些樣本進行檢查。對病料進行粉碎處理,形成涂片,在染色鏡檢環節,可以使用兩種染色劑,一種是革蘭氏染色劑,對染色后的涂片進行檢查,能夠發現一種致病菌,這種致病菌兩側較鈍較圓,為革蘭氏陰性染色小桿菌,病菌中含有莢膜和芽孢。另一種染色劑是姬姆薩染色劑。染色后的涂片能夠檢測出兩種致病菌,第一種致病菌的兩側同樣比較鈍圓,小桿菌有可能單獨存在,也可能成對出現,第二種致病菌形態較多,有痘點狀的病菌,也有螺桿狀的病菌。經過染色涂片的檢測,可以發現傳染性疾病包含兩種致病原。
準備三種培養基,一是支原體培養基,二是普通營養輕質培養基,三是麥康凱瓊脂培養基,準備好培養基后,對病料進行劃分,將病料分別接種到三個培養基中,統一放到生化培養箱中,將溫度調整到37℃,保持在恒溫的狀態,放置24h,發現第二種和第三種培養基都出現了致病菌菌落,只有第一種培養基沒有發生變化,并未出現致病菌。第二種培養基的病原菌表面光滑,外觀為圓形,中間部位出現了致病菌菌落,該致病菌菌落沒有呈現出其他顏色。第三種培養基的致病菌菌落主要為紅色,這兩種培養基培養出來的致病菌菌落只有顏色不同,屬于同一種致病菌菌落。對于第一種培養基來說,培養24h 后沒有發生變化,這是因為培養的時間較短,需要繼續培養5~6d,之后就能發現培養基上出現非常小的白色致病菌菌落,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可以發現致病菌菌落中間部位凸起,這樣就能夠判斷出致病原主要是支原體和大腸桿菌。由此,得到兩種致病菌,在高敏試驗中,發現兩種致病菌都對氟苯尼考高敏,具體來說,支原體還對林可霉素高敏,大腸桿菌還對慶大霉素高敏。
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的防治工作應以預防為主。在引種的過程中,必須要在正規的養殖場引種,檢查養殖場的環境,確保環境干凈整潔,沒有污染和病雞,同時還要第一時間進行免疫,保證種蛋的質量和雛雞的健康,引種是雞養殖的基礎,要從源頭上進行把關,在引種階段預防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對雞養殖環境進行控制,采用科學的飼養方法。雞舍應保持較好的通風條件,將氨氣等有害氣體排放出去,適當通風能夠降低濕度。要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可以直接噴灑消毒液,也可以用中草藥進行熏蒸。在飼養的過程中,不要喂變質的食物,要提供清潔的水,準備優質飼料。
對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進行治理時,先將病雞隔離,準備上午的水,將環丙沙星與水混合到一起,每1L 水的藥物用量為50mg,還可以使用氟苯尼考或頭孢噻呋鈉;準備下午的水時,可以將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與水混合到一起,還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硫氰酸紅霉素可溶性粉或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用藥的天數為4d,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 次。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可以肌內注射鹽酸土霉素注射液?;蚴褂?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飲水給藥,每1L 水兌75mg。當患病雞無法自行吃飼料時,可以在治療期間采用20%氟苯尼考注射液,用藥天數為3d,參照藥物說明書,以0.1mL/kg·bw 標準給藥。在用藥期間,要同時進行消毒,可使用0.3%癸甲溴銨溶液,還可以使用過氧乙酸,將溶液噴灑到雞舍中,帶雞消毒。為了進一步保證治療的效果,可以使用清瘟止痢散,需要注意這個中藥制劑的用藥天數為5d,可將制劑直接倒入飼料中。如果患病比較嚴重,可適當增加用藥量,或者增加用藥的天數。
支原體病和大腸桿菌病都是比較常見的禽類疾病,均為條件性致病菌,在特定環境的刺激下,會引發流行病,需要對混合感染病的癥狀進行分析,及時診斷出患病雞,在防治工作中,要準確用藥,及時打疫苗,對雞舍環境進行控制,在防治藥物的選擇中,可采用氟苯尼考、環丙沙星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