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明鳳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閭井鎮畜牧獸醫站 甘肅定西 748407)
引發豬疝氣的原因非常復雜,其首先可能是由于環境和遺傳所導致的,或者是由于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豬群的品種、飼養方式以及不同,生豬患疝氣的概率也各不相同,針對該疫病在臨床上多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筆者結合多年豬疝氣治療經驗發現外科手術治療率較高,現將診斷和手術方式做出報告,供廣大養殖人員參考。
導致豬疝氣的原因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原因為遺傳導致,所以在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淘汰患病母豬,且某些母豬呈現出隱性患病現象,因此養殖人員還需要及時排查隱性患病母豬,防止對仔豬造成遺傳,而后天性豬疝氣多由于日常飼養不當所導致,首先,疝氣病的發病原因與豬腹腔內的壓力存在密切關系,腹內壓力過高以及腹壁的強度減低均是豬疝氣的主要原因,而導致腹腔壓力升高的原因又包括以下幾種:①豬出現慢性咳嗽疾病時,長時間的咳嗽會對豬腹腔的壓力造成影響;②在過量進食后生豬經過大量活動也會造成腹腔壓力變化;③生豬患有排尿困難、便秘以及腹水等;④養殖密度過大,生豬內發生踐踏等也會導致豬腹腔壓力升高。生豬腹壁強度減弱包括遺傳性和后天性兩種因素,遺傳性主要為腹膜鞘狀突未閉合或者臍環閉鎖不全等,后天性因素則主要與生豬的治療方式相關,尤其是手術因素,如術后切口處理、傷口發炎造成炎癥等,此外,在日常養殖中生豬外部皮膚破損等也是重要原因。
依據患病部位不同,豬疝氣主要可以分為腹壁疝氣、臍疝氣以及睪丸疝氣三種,首先,腹壁疝氣是生豬腹壁部位的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等部位病變形成,發病部位不確定,常見部位有腸道、肝臟以及子宮等,導致腹壁疝疾病的原因通常與劇烈的碰撞造成的損傷相關,且養殖過程中站立生豬踐踏躺臥生豬腹部,或者受到養殖人員的踢打也會產生腹壁疝,此外,不科學的分娩也是導致該類型的重要原因。其次,臍疝多出現于仔豬當中,臍疝原因臍帶輪閉鎖不全所導致,仔豬貪食、劇烈活動以及被養殖人員按壓等會誘發此種類型疝氣。最后,睪丸疝同樣多發生于仔豬當中,多為遺傳導致,但是后期養殖過程中仔豬受驚尖叫,或者玩耍時相互追逐,會使得腹腔內壓力增高,使得腸管由腹股溝管進入到睪丸陰囊內,最終造成睪丸疝。豬疝氣的主要患病類型包括上述三種,致病因素不同,所表現的臨床表現也不相同,且后期手術治療方式也存在較大差異,且豬疝氣除先天性因素外與日常的養殖存在很大關系,基于此,養殖人員首先要掌握三種疝氣類型的誘因以及臨床表現,及時發展患病豬,而后依據患病類型展開針對性地治療。
豬患腹壁疝后精神狀態、進食量、運動狀態以及體溫等并不會出現異常,且與健康豬一起時并不會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很難發現患病豬,但是其顯著特征為腹部下方會出現隆起,大小與雞蛋類似,且凸起部位顏色與周邊皮膚顏色相同,不會出現潰瘍或者皮膚損傷等現象,觸摸時能夠感受到腫脹部位的界限,多為半圓形且帶有彈性,輕微按壓后腫脹凸起消失,且能夠感覺到腫塊內的異物進入到腹腔蘗,停止按壓后腫塊再次出現,腫塊比較柔軟,仔細觸摸腫塊時能夠觸摸到腹壁肌肉的破裂口(疝孔),使用聽診器能夠聽到內部的蠕動聲。
豬腹壁疝多以手術治療,在治療時應當提前停止進食1d,在治療過程中準備干凈的場地且對環境進行徹底消殺,地面灑水防止塵土,并將患病豬腹部朝上仰臥進行固定,使用剪刀將患病部位周邊的毛發清理干凈,并使用酒精將患病部位和周邊進行消毒,手術前為了降低患病豬的疼痛感,還應當對其進行局部麻醉,準備1%普魯卡因5mL 對手術部位進行麻醉,待10min 左右進入麻醉狀態,通過麻醉能夠降低手術過程中患病豬的反應,手術時使用消毒手術刀緩慢切開疝囊,切開方式為以疝囊為中央進行縱切,鈍性分離皮下脂肪,切開后組織、黏膜以及腸道系膜等并未出現粘連,則代表未出現發炎,且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對豬的疝囊內的腸管造成損傷,若疝口過小還應當擴大疝口,并緩慢將腸管還納入到腹腔中,而后縫合腹腔以及疝口的肌肉組織,且在傷口縫合過程中刺入不宜過深,防止對病豬的內部器官造成影響,為了避免傷口感染,養殖人員可以準備青霉素粉,待縫合完成后敷至手術部位,或者通過肌注青霉素、鏈霉素的方式防止感染,用藥2 次/d,連續使用4d 左右,若一周后手術傷口沒有出現發炎,且疝氣沒有復發,則代表手術成功,患病豬的身體會逐漸恢復。
在手術后還要做好患病豬的養護工作,首先,在手術后的一周內不可向患病豬投喂過量的飼料,且使用的飼料要容易病豬消化,這一時期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干飼料,可以使用稀狀飼料等;其次,做好衛生管理工作,防止室內細菌病毒等對手術傷口造成繼發感染,且要清除豬舍內裸露的鐵絲、木刺等尖銳物體,防止其劃破皮膚;再次,減少病豬康復期的運動量;最后,患病豬在躺臥時腹部容易沾染糞便等污染物,所以養殖人員要及時清理生豬排泄物,若手術部位被排泄物污染要使用干凈的水沖洗并進行消毒,有條件的養殖人員可以對手術豬隔離飼養,防止其他豬對手術豬造成損傷。
豬臍疝最為明顯的臨床表現為臍帶部位會出現隆起大包,且觸摸后患病豬會出現疼痛感,通常患病豬的體溫以及食欲不會出現變化,但是少數患病豬會出現躁動不安的情況,且隨著病情的惡化,腫脹會越來越大,嚴重時還會對周邊的皮膚造成磨損,此外患病豬會出現嘔吐以及心跳加快等現象,并出現腹膜炎等。
豬臍疝在早期時可以通過扎帶治療法以及分點注射法進行治療,患病豬早期時凸起部位不明顯,可以用手壓住凸出部位使其復位,而后使用扎帶緊緊捆住,一周左右即可松開扎帶,而分點注射法則是通過刺激性藥物在生豬患病部位進行點狀注射,注射部位的肌肉受到刺激后會收縮,此種方式能夠抑制臍疝的加重,且隨著生豬生長患病部位會痊愈。但是無論是扎帶治療還是分點注射法,其只能夠用于患病初期的治療當中,而重度患病豬則只能通過手術治療,在手術前1d 停止進食,術前清理手術部位,如剪毛以及消毒等,而后使用普魯卡因進行麻醉,使用消毒后的手術刀切開患病部位,若手術部位較大,則應當避免對病豬的陰莖以及腹膜造成影響,保護好疝囊后將腸管送至腹腔,而后將疝囊內翻,使用針線沿著疝囊環作內翻縫合,而后切除多余的囊壁,最后使用清水對手術部位進行沖洗,并使用青霉素防止后期發炎感染。
臍疝手術復雜程度要略微高于豬腹壁疝,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建議由專業的獸醫人員操刀治療,在治療后3d 內每天使用青霉素注射液防止繼發感染,由于臍疝前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治療,因此養殖人員在養殖過程中要早發現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睪丸疝臨床表現為陰囊部位腫脹,聽診能夠聽見蠕動聲,且兩只睪丸常常表現為一大一小,將病豬后肢提起,或者輕輕按壓患病部位后腫脹消失,除去壓力后繼續出現腫脹。睪丸疝多通過手術進行治療,手術較為簡單,在手術前對患病部位進行剪毛和消殺,而后將患病豬固定,后肢吊起后腸管會自動納入腹腔內,將患病豬陰囊切開后能夠看見鞘膜管,而后將鞘膜腔內的腸管送至腹腔內,最后將鞘膜管和精索旋轉后使用針線貫穿,并縫在皮下環的兩緣結扎切斷,手術切口處使用青霉素粉涂抹,皮膚周邊涂碘酊。
豬疝氣主要表現為以上三種類型,且各種類型的疝氣疾病均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但是在治療前養殖人員需要依據臨床表現確定病因,而后才能夠展開手術,此外,無論手術前后均要進行消毒,其中包括手術部位的消毒、手術用具消毒以及環境消毒等,因此在手術前就要準備好充足且合適的消毒藥劑,如碘酊、酒精等,手術后要使用青霉素對傷口進行消炎,除青霉素外還要準備充足的樟腦油以及消炎粉等,并在手術后通過科學的養護工作提升患病豬恢復速度。
綜上所述,豬疝氣是生豬養殖中的常見疾病,該疾病與遺傳以及日常養殖方式存在密切聯系,因此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要掌握疝氣原因以及臨床表現,并依據病因展開針對性地治療,從而確保生豬養殖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