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麒,矣晨,徐紅萍
(1.峨山縣畜牧獸醫中心 云南玉溪 653200;2.峨山縣塔甸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獸醫辦 云南玉溪 653207)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一種在消化道發病的接觸性疾病。健康肉豬在感染上該疾病后,一般的表現為嘔吐、脫水、腹瀉等方面的癥狀。養殖場內部的群體飼養過程中,豬的生長周期越短,死亡的概率便會越大,同時該疾病由于癥狀很普遍,經常會讓將其與流行性腹瀉發生混淆,致使最佳治療時機被耽誤,導致內部肉豬大批量地死亡。與此同時,養殖的專業知識不充足、防治工作缺少科學性,以及不具備對癥的藥物,這都讓死亡數量大幅提升,給從事該行業的人員帶來了嚴重損失。
傳染性胃腸炎病原是屬于冠狀病毒科的,其會在病體的全身所有器官中分布,例如:體液、排泄物質、腸道組織中。肉豬在感染上該疾病之后,會在十二指腸與空腸等位置大量聚集。該疾病存在一種血清型,并且還與豬血凝型腦髓炎病毒、犬冠狀病毒等存在一定關聯性。在相應臨床上都認為犬、貓是該病毒的主要攜帶、傳播者。
1)傳染源。主要傳染源便是患病或是攜帶病毒的肉豬,其在呼吸時排出的氣體、鼻腔分泌物質、糞便、乳汁等方面都存在病原體。病原攜帶體還會對周邊一定范圍內的空氣、水源、用具等進行感染。
2)傳播途徑。傳染性胃腸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便是身體內部的呼吸道、消化道。健康體患病的主要原因便是與帶病體、病豬產生了接觸而被感染。與此同時,貓、犬等動物都能夠對該病毒進行攜帶,因此導致健康肉豬間接性得病。
3)流行趨勢。傳染性胃腸炎在傳播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季節性特點。在每年冬季到第二年春季中發病數量、概率都是最高的,1~2 月中是其中的高發時期,夏季出現的可能較小。在疾病發生時間內相對較短的區域中,疾病通常都是依據流行性的特點出現,并且發病的速度較快,僅需要一周的時間便能夠蔓延到整個場地中,并讓所有的肉豬都發病,在10d 以內,死亡概率能夠高達100%,幾周之后,其便會消失,已經成年或處于青年時期的豬會產生主動免疫的情況,大多數的病豬在恢復健康之后,會成為病毒的攜帶體,想要將其完全排除,還需等待兩個月的時間,還有一部分甚至要利用3 個月來完全清除。
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在肉豬體內能夠潛伏的時間相對較短,并具備發病較快,具備突然性的特點。肉豬在感染該疾病后的12h內,會出現非常經典的癥狀,在養殖場中最先發病的,便是抵抗能力更弱的仔豬,其主要癥狀是突然的嘔吐,之后是水樣狀的腹瀉,糞便顏色多為黃、黃白、灰白顏色,氣味腥臭,并且在其中還會夾雜著未被完全消化的乳塊。生豬在發病之后,還會出現長時間的腹瀉,身體重量持續下降,并產生較為明顯分的脫水情況,飲水欲望大幅提升。
如果是母豬發病,產生的癥狀會存在一定不同,部分會停止進食,還有一些會嘔吐與腹瀉,并在一周時間內恢復正常,在不具備特殊情況時,便不會發生死亡的情況。
從臨床的角度,可以對傳染性胃腸炎的特點、癥狀進行簡單判斷,但是想要確定疾病的具體情況,還需使用較為先進的技術手段,之后依據相應實驗室方法來進行狀況的判斷。在對其診斷的過程中,可以先對病豬的腸道組織進行采集,之后使用倍數較低的顯微鏡進行觀察,如果發現了絨毛變短、彎曲、掉落的情況時,便很有可能是傳染性胃腸炎。
1)做好消毒。養殖場中肉豬暴發傳染性胃腸炎時雖然較為可怕,但是如果能夠在日常的飼養工作中,及時發現存在病毒感染的生豬,并對其進行隔離、便不會存在大面積的感染與發病。為此管理人員在每日的工作中,一定要對養殖的群體進行嚴格檢查、全方位監督管控,便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現存在患病的肉豬,并對其進行治理。
在定期消毒殺菌的工作中,每周開展的次數要超過4 次。在該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的消毒藥劑,嚴禁利用氣味過大、刺激性較強的種類。正常情況下,可使用20%新鮮石灰水、3%甲醛溶液、1%甲酚皂溶液進行消毒殺菌即可。
2)飼料安全。傳染性胃腸炎的病毒還可能存在于飼料中,并在管理人員對肉豬投喂時,通過食道進入體內,依附在相應的器官中。為此養殖人員在對群體進行管控、飼養時,要確保對水槽、食槽等位置開展全面性的消毒,還要在填充飼料之前,對其進行細致的檢查,防止被污染的物質被肉豬吃下。與此同時,要確保飼料的養分平衡、充足,以此填補肉豬在成長、發育過程中的需要,只有依據該方式,才能將其免疫力、抗病能力大幅提升,減少該病毒對其產生的危害。
3)優化管理。在預防傳染性胃腸炎時,養殖場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來達到目標:①在規模較大的養殖場中,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操作規范,并對其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細致記載。在管理體系內部主要包括了飼養操作、管控流程、場地清掃、消毒滅菌等方面,通過科學合理養殖措施的使用,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出現的概率;②注重養殖場內部的環境情況,通過在特定的時間內進行清掃、創建良好的排水系統、按時完成滅菌工作,保障場地內部采光與通風的良好性,來防止由于以上一系列的原因而出現的傳染性胃腸炎;③依據肉豬的生長周期,來為其配備出適宜的飼料,禁止喂食發霉、變質的物質,并根據其不同階段中的需求,來選擇適宜的種類進行喂養,防止因為營養不充分、過剩對正常的成長發育產生影響,增加得病的幾率。
4)按時接種。在肉豬接種傳染性胃腸炎的疫苗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該疾病的出現概率,尤其是在2 周齡以內的仔豬。在對其進行接種時,要在母豬分娩之前的五周內、前兩周中,對母體進行注射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二聯的疫苗。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母豬分娩之前的30d 內,根據母體接種過的疫苗種類,仔豬在體內吸收羊水養分,來產生對該疾病的抵抗力,確保在分娩之后的健康程度。
5)劃分隔離。在養殖場內部,管理人員要依據相應的比例數值,來對隔離區進行科學劃分,并確保其與正常養殖區域距離100m、擁有良好的通風效果,規范化的排水系統,并且內部還設有良好的消毒裝置,例如:紅外線消毒裝置。以此來保障內部空間會被全面性、多角度地滅菌,以及在肉豬隔離的過程中能定時進行清掃、消毒,并在結束之后進行大面積的消毒殺菌。
面對傳染性胃腸炎時,雖然該疾病不具備相應的特效藥,但是在現實疾病治療的工程中,可通過結合病體的真實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從而將治愈效果改善,降低產生的不良影響。在治療工作進行之前,還需對相應區域進行合理消毒,防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面對被病毒感染的仔豬時,一定要將其嘔吐出的穢物、糞便進行及時清理,并做好良好的消毒工作。嘔吐的仔豬可通過進行肌肉注射5mL 左右的VB,2 次/d,連續進行3d 便能得到一定改善;面對食欲減退的肉豬時,要進行液體的補充,可通過口服的葡萄糖溶液來改善情況;生長時間為一周齡以上的仔豬,可用10%恩諾沙星10mL、80 萬IU 的慶大霉素、100mL 生理鹽水,來結合當前幼崽的體重情況進行灌服,1 次/d,連續使用3d,可以得到一定改善。幼崽在斷奶之后,要及時注射頭孢噻呋1mL/頭;面對腹瀉情況較為嚴重的仔豬,可口服2g 鞣酸蛋白、10g 活性炭,與0.5g 的蛋白酶、1mL 稀釋鹽酸,來達到健脾的目標,在連續使用2d 之后,便能夠發揮出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豬所感染的傳染性胃腸炎在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并且還呈現出了不斷惡化的趨勢,為此要對其具體癥狀診斷要點進行充分了解,之后科學診治。通過對傳染性胃腸炎主要病原、疾病診斷、疾病防治進行細致分析后,了解到在當前養殖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強化對傳染性胃腸炎的認知,之后依據合理的措施,來對疾病進行合理治療,減少養殖人員的經濟損失,促進行業內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