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鵬,王姝婕,梁玉穎
(1.山東省榮成市滕家畜牧獸醫站 山東威海 264300;2.山東省榮成市人和畜牧獸醫站 山東威海 264300;3.山東省榮成市東山畜牧獸醫站 山東威海 264300)
牛配種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兩種。如果只通過自然交配的方式實現受胎,不僅會增加疾病交叉感染的幾率,也會影響種公牛的繁殖性能。牛人工授精技術主要包含精液采集之前的種公牛選取與飼養、精液收集準備工作、采集精液、種公牛精液質量檢測與處理、精液的貯存以及為母牛授精等內容。牛人工授精技術早在上個世紀40 年代就開始應用,上個世紀70 年代在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而在我國牛人工授精技術普及的時間相對較晚。牛人工授精技術具有諸多優點,例如充分提高了優質種公牛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養殖戶購買種公牛的成本;促使優質的牛品種快速普及,改善了我國整體的養牛產業低產量問題等。牛人工授精技術在提高了養牛業生產效益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的相關的問題,如授精技術對操作員的技術要求較高、不能準確鑒定的母牛發情時間、精液的保存等問題,只有真正解決了這一系列的問題,才能充分發揮牛人工授精技術的優勢,更好的服務于畜牧產業的發展。
在進行人工授精的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術問題,常常給授精工作增加了難度,例如輸精器不能夠準確的送入母牛陰道、輸精器無法準確插入子宮頸口、輸精的過程中出現精液倒流等相關問題。由于操作員對牛的生理結構不夠了解并且操作不夠嫻熟,一方面,長時間操作引起精子的活力下降,影響人工授精后的懷孕率。另外一方面,由于錯誤的操作造成精液被輸入到直腸,不僅不能夠達到人工授精的目的,反而還會引發母羊的健康問題。
在牛人工授精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對母牛的發情鑒定不準確。在生產中,通常是通過肉眼觀察進行判斷,觀察母牛有無爬跨行為,母牛陰門內是否流出透明的黏液,依據這兩點來確定母牛是否發情。這對于缺乏臨床經驗的操作員,常出現發情時間不能夠準確判斷,而造成人工授精失敗的情況,降低了母牛的受胎率。
輸精時間的控制也很重要,在人工授精前一旦發現有母牛開始發情,便立即對其進行輸精操作,或者在發現母牛發情完畢后才開始輸精操作,這些時間點的輸精都不合理。選擇這樣的時間點進行人工授精操作會影響母牛受胎率,后期即使能懷孕,其產出的犢牛也會有先天不足的風險,其生長發育性能也會受到影響。
牛精液在保存的過程中,保存的溫度不合適、保存液成分不準確或者出現反復的解凍或冷凍都會影響精子的活力。從而大大降低了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可能。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基層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都相對緊缺,大多來自鄉鎮獸醫或民間自學非專業人員,專業知識相對缺乏,使得有關牛授精過程中的消毒工作無法嚴格執行,造成人工授精過程中出現公牛或母牛人為感染的現象,嚴重影響公牛或母牛的正常繁育性能。有些疾病還對人具有感染性。最常見的疾病為牛的流感病毒以及布氏桿菌,均能引起人的感染和發病。
首先,要對授精用到的器械進行嚴格消毒。其次,要對授精母牛進行保定,確保授精操作的順利進行。再次,操作員要清理指甲、對手進行全面消毒、規范佩戴乳膠手套。最后,要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輸精操作,輸精結束后應對母牛子宮頸進行按摩,增加精子與卵子結合的機會,提高受胎率。
通常情況下,母牛發情時間持續10~20h,最長能夠達到48h左右,發情周期在21d 左右。因此,需結合發情周期、發情時間等,同時還要結合母牛在發情時會出現爬跨、興奮不安、外陰發紅、光滑腫脹、陰道中有透明、清亮的黏液分泌等情況,來準確判斷母牛的發情情況。輸精時間一般控制在母牛發情后的10~12h,或是母牛排卵前的10~20h 之前。為提高受胎率,在母牛授精前后,還可以通過直腸檢查卵泡發育、排卵情況。
精液保存一般分為冷凍顆粒精液和細管凍精兩種方式進行保存。細管凍精因其具有方便攜帶、方便解凍、方便輸精的特點而被廣泛采用。一般使用38℃左右的溫水直接浸泡解凍,解凍后的精液溫度,一般應控制在10℃左右,解凍完后應盡快進行輸精,若不能進行及時輸精時,應將精液應置于4~5℃的溫度下保存,時間不得超過8h。由于進行人工授精的精液是來源不同的公牛,其質量上差異較大。首先,在保證牛品質的情況下,盡量從正規渠道獲取精液。其次,若是自行采集精液,盡量選擇毛色光澤、體質結實、后軀豐滿、前驅開闊以及有明顯雄性特征的牛的精液。最后,精液的保存,需要在低溫冷凍的環境,因此盡量選擇低溫冷凍、采精時間不長的精液。在進行人工授精前要對冷凍精液的質量進行科學的檢查,包括其活力、畸形率及密度等,若有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均不能應用于母牛的輸精;如果采用活力相對較低的精子,無法有效保證其受胎率。另外,對采集的精液進行反復的冷凍或者解凍也會影響精子的活力,因此盡量避免精液的反復冷凍或解凍。
1)母牛的護理。母牛的體質會直接影響到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如果母牛的身體不健康,很容易導致發情不規律、不穩定等情況出現,因此良好的體質是保證受胎率的首要前提。對于準備用于配種的母牛,要使用清水對其外陰部污物進行清洗,并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2%甲酚皂溶液擦洗干凈,避免污物進入陰道影響授精質量。
2)人員、配種器具及環境的消毒。輸精工作人員在進行輸精前,穿著干凈的防護服,佩戴好手套,并對手部進行全面消毒,以確保自身的潔凈。同時還要確保操作室的清潔與衛生,定期加強室內消毒與滅菌。在每次配種前都要對相關人工授精用的器械進行高溫消毒;在每次授精完后,都要用消毒液(如苯扎溴銨)對器械浸泡消毒,并用無菌紗布或棉球擦拭干凈。
1)加強防寒防暑。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防暑,以確保牛舍時常通風換氣。
2)改善飼養條件。營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牛性機能活動,如果飼養條件惡劣,必然會導致牛消瘦,嚴重影響了母牛發情周期,另外,飼料的質量也是造成人工授精受胎率較低的重要因素,若飼料搭配不科學,類型單一且營養價值不高,則會導致母牛的受胎率下降。在對牛進行養殖時,養殖場要確保飼料的配方和質量能夠有效滿足牛在發育成長過程中的實際需求,高質量的飼料會提高母牛生殖器官的健康程度,同時能夠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保證母牛的身體健康,如飼料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常會造成母牛的難產或者胎衣不下等情況。
3)加強人員的管理。目前許多基層地區需要建立相應的技術推廣部門,通過明確責任意識、加強組織領導力度,來進行有效的技術推廣工作。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技術推廣體系,加大對牛人工授精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通過全面提升技術水平為牛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充分應用宣傳欄、報紙、當地新聞媒體、互聯網等方式進行宣傳推廣,在宣傳過程中要充分讓養殖戶明白采用牛人工授精技術能夠減少養殖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從而主動學習牛人工授精技術。
1)生殖道的感染。一般情況下,在出現陰道炎癥時,可采取0.1%高錳酸鉀溶液對母牛外陰部位和陰道內進行及時清洗,早晚各一次,連續清洗3d 即可;若感染情況比較嚴重,需采用抗炎、殺菌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若母牛出現卵巢囊腫的情況,可注射黃體酮進行治療,按照劑量要求,連續治療一周。由于很多養殖場都是規模化的養殖模式,因此母牛常常都患有隱性子宮內膜炎,此種病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疾病癥狀,但生殖系統器官機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直接造成人工授精后的受胎率明顯下降。如果母牛患有隱性子宮內膜炎,會出現子宮黏膜損傷、上皮組織脫落等癥狀,導致母牛的卵細胞無法正常排出或者受精之后受精卵無法有效著床,進而引起母牛流產,導致受胎率降低。如果發生母牛出現子宮內膜炎,可采取針對子宮炎癥的藥物(如醋酸氯己定)進行治療,同時配合使用磺胺類抗炎藥增強療效。
2)母牛的周期性發情問題。為確保母牛能夠規律性、周期性發情或者能夠穩定發情,可選用一頭或幾頭月齡超過8 個月的去勢小公牛作為試情牛,利用小公牛爬跨等物理性刺激來確保母牛規律發情。相比于藥物治療與調控,此種處理方式不僅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還可節省大量的藥費,甚至可減少麻煩,縮短治療期。
牛人工授精技術是畜牧養殖業中最常用的人工繁殖技術,目前在基層牛場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針對牛的人工授精技術,在實際操作當中仍然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就如上文提到的母牛發情鑒定不準確、輸精操作規范性差等,給人工授精技術快速推進造成了一些障礙。對此,基層操作員應熟練掌握并規范人工授精過程的各個環節,提高母牛受胎率,從而確保人工授精的速度和質量,更好的助力牛人工繁育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