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麗
(榮成市崖西畜牧獸醫站 山東威海 264325)
妊娠期的母羊其自身免疫力較差,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或由于自身的問題,造成胎兒發育異常,出現妊娠中斷等情況,流產的幾率升高。一旦出現流產的情況,可能導致胎兒死亡,且會對母羊的生長造成極大不利影響,對其繁育能力產生較大的威脅。養殖工作進行時,母羊的繁育能力以及妊娠的成功率,是增加養殖場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還需對母羊流產的原因做好分析,并加強妊娠期母羊的飼養管理,以保障母羊妊娠成功率。
母羊進入妊娠期后,胎兒生長發育不斷加快,因此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量進一步提升,若是在該階段未能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則容易導致母羊營養不良,繼而出現流產的情況。尤其是妊娠后期,胎兒生長發育速度快,胎兒70%左右的體重都是在這一階段發育而成的,所以應保證母羊可以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若是該階段母羊的日糧營養的物質不足,成分單一,則非常容易威脅母羊的生長,制約胎兒的生長發育,導致營養性流產的情況出現。
妊娠母羊養殖工作進行時,若是管理不當,容易導致母羊出現流產的情況。首先,飼養環境比較差,環境臟亂且潮濕,易導致各種病原菌滋生,并威脅母羊的生長;同時環境比較嘈雜,飼養人員粗暴對待母羊,導致母羊頻繁受到驚嚇,容易出現流產的情況。
其次,養殖過程中的養殖密度不科學,密度過大,母羊沒有單獨進行飼養導致其與其他羊密切接觸,容易由于沖撞而引發流產的情況。
另外,母羊放牧或是活動時,活動時間過長或是運動量過大,都容易導致母羊身體勞累,出現流產的情況。
母羊人工授精時操作不當或是未能對授精儀器做好徹底的消毒,容易感染陰道或是子宮,導致孕后易流產。
導致母羊流產的因素和母羊自身感染疾病有關。像病原微生物造成的疾病和寄生蟲疾病,均可能導致母羊流產。病原微生物可以分為病毒性因素和細菌性因素兩種,像口蹄疫病毒就是常見的病毒性病原微生物,細菌性病原微生物有布魯氏菌等病菌,其感染后都可能導致母羊患病,導致自身身體較為虛弱,并出現流產的情況。母羊感染布病后,第一胎大概率會流產,第二胎雖然流產幾率小,但容易出現早產或是弱胎的情況,產后易出現胎衣不下、乳房炎與子宮炎等問題。同時母羊可能終生帶菌,導致產下羔羊同樣會感染布病,會對羊的健康生長以及養殖工作的發展造成極大不利影響。
母羊感染寄生蟲病后,寄生蟲會吸食母羊的血液,汲取母羊體內的養分,破壞母羊的組織器官,母羊在患滴蟲病、弓形體病等疾病后,這些寄生蟲會在母羊體內產生大量毒素,威脅母羊的健康生長,導致胎兒死亡和母羊流產。另外,妊娠母羊肝臟、腎臟等主要器產生病變,非常容易出現流產的情況。母羊出現生殖疾病,像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疾病,容易導致流產的情況出現。進行疾病治療時,藥物使用不當,容易產生流產的情況。
結合母羊流產時間以及癥狀的差異,可將其臨床癥狀劃分為妊娠早期流產、妊娠中后期流產等情況。
首先,妊娠早期流產表現為胎兒死亡,陰道中有紅色物質流出,且母羊在妊娠后期易出現頻繁發情的情況。
妊娠中后期流產,可能導致母羊產下死胎或是出現早產、延期流產等情況。具體表現為胎兒突然排出。
母羊流產具體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行為不安,不斷呻吟,食欲明顯下降,頻繁做出排尿的姿勢,并有黏液從陰道中流出,顏色為紅色,味道惡臭。部分母羊伴有體溫升高的情況的,產道出現炎癥,后期恢復困難。
做好母羊流產的預防工作,需科學掌握養殖場易導致母羊流產的主要原因,結合具體原因,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做好疾病的預防,及時消除誘因,降低母羊流產的發生幾率。
母羊其整個妊娠階段,需加強飼養管理,相關養殖人員應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之下,積極學習相關飼養和護理技術,積累養殖經驗,做好整個妊娠過程的飼養管理。
首先,需結合實際,構建科學完善的飼養管理方案,做好科學飼喂,滿足母羊以及體內胎兒對于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應定時定量給母羊添加飼料,注意少喂勤添,并在添加飼料前,做好食槽的清潔消毒工作,避免剩余的飼料長期堆積,會對母羊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注意在更換飼料時要循序漸進,避免母羊不適應而出現應激。
其次要注意為母羊提供營養價值更為豐富的飼料,保證飼料搭配科學。注意母羊在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所以需要結合母羊各個不同妊娠階段的實際情況,對飼喂方案做出調整,以保證母羊的身體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避免出現營養性流產的情況。保證飼料營養全面。通常妊娠前期需飼喂一些多汁牧草、青貯玉米、精飼料等物質。中后期除了飼喂上述物質外,還應及時補充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還可以在飼料中摻加食鹽等物質。注意保證飼料類型的多樣化,并注意飼料干凈衛生,禁止投喂發霉變質的飼料或帶有冰碴的飼料,尤其注意在冬春季節,禁止向妊娠母羊提供過涼的水或飼料。放牧時應該避免妊娠母羊誤食有毒有害的植物。母羊分娩前兩周,是飼養管理的關鍵階段,這時候需向母羊投喂優質青干草以及一些易消化的青綠多汁飼料,保證飲水干凈充足,禁止放牧,提前做好產房清潔、消毒工作,做好分娩的準備。
母羊整個妊娠階段,還需注意做好保胎工作。養殖場的管理人員應對母羊進行悉心照料,做好妊娠母羊的管理工作。妊娠中后期的羊,應進行單獨飼養,避免由于養殖密度過大而出現擁擠、沖撞的情況,使得母羊出現流產的情況。妊娠中后期的母羊,應保證其進行適當的活動,這有助于增強母羊身體素質,促進其順利分娩,但同時要注意控制好運動時間,同時為其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其受到驚嚇。
疾病出現會誘發母羊流產,可能威脅母羊的身體健康。所以還需注意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首先,要注意為母羊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控制好圈舍的溫度濕度,以免對母羊造成應激。結合養殖實際,制定科學完善的消毒清潔制度,及時清理養殖產生的各種污染物,并對糞便以及其他分泌物等進行徹底的消毒,做好無害化處理。消毒清潔工作要及時進行,同時應徹底進行,做好養殖場內外部環境的嚴格消毒,并科學選擇各種消毒劑,定期進行消毒劑的更換,以免出現耐藥的情況。消毒后需要做好通風工作,以免對母羊的產生刺激,同時保證消毒劑的使用配比科學合理,能夠達到預期的消毒效果。對于流產的死胎,更應該做好消毒工作,同時進行深埋、焚燒等措施。
養殖場還需結合一些疫情的流行情況和自身的養殖實際,制定科學完善的免疫接種制度,嚴格對母羊做好免疫接種。通常妊娠期母羊不建議接種多種疫苗,尤其是活疫苗。可在配種前1~2 個月進行接種,以免造成母羊流產。
母羊在配種前,需要做好驅蟲工作,以免母羊在妊娠期受寄生蟲病的影響,而導致流產。且在配種前,最好進行一次體檢工作,患有生殖系統疾病的母羊需在徹底治愈后才可以進行飼養管理。驅蟲時可選擇高效、低毒、安全的藥物,具體有阿維菌素、阿苯達唑、雙甲脒溶液、芬苯達唑等。每年春秋兩季可進行驅蟲,對于羊排出的糞便,要做好科學處理。
最后還應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加強疾病的監測,若母羊妊娠期間存在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發熱、連續不斷的流產等情況,則需要養殖人員給予關注,及時排查原因,并進行單獨隔離飼養,做好防控與撲殺。部分由于患病所造成的流產病例,其所患疾病還可能具備一定的傳染性,所以更應該做好巡視檢查,盡早采取措施,避免對養殖工作造成更大的威脅。母羊流產前,會表現出一些癥狀,養殖人員一旦發現后,要及時進行處理,采取科學的保胎措施,避免羊流產,維護母羊與胎兒的健康。
綜上所述,導致母羊出現流產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原因不同,其可能出現的臨床癥狀存在一定差異,所以需要養殖人員加強飼養管理,掌握母羊流產發生的原因、臨床癥狀等,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有針對性的采取多項預防措施,切實降低母羊流產的發生幾率,維護母羊和胎兒的身體健康,促進養殖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