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南
(云南輕紡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本文對60余所高職院校進行調查訪問后發現,其中僅有13所高職院校成立了專業足球隊伍,這些高職院校的共同點是高職院校均擁有為數不等的足球特招名額,球隊主力成員均為特招入校,而其他高職院校僅有業余足球隊伍,各高職院校之間的足球競技水平差距較大。高職院校在沒有特招、單招名額的情況下較少會給予足球運動有效支持,經費、器材、場地、訓練時間等無法達到基本要求,最終高職學生只能組建業余球隊或足球俱樂部,系統訓練與競賽交流的缺失導致高職學生的足球水平發展緩慢。高職院校足球人口流失嚴重,個別高職院校足球運動水平的提升不僅未能發揮驅動作用,反而破壞了原有平衡和競爭。在現有情況下,高職院校足球運動的開展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構建全新的高職院校足球運動體系的框架并實現各高職院校足球運動的系統發展,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高職院校的足球隊伍成員主要來自普招學生,少部分高職院校擁有單招或特招名額,因此高職院校足球隊的主力隊員為普招學生。高職院校的學制為3年,高職學生在有限時間里需要完成文化課學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專升本考試等任務,導致很多高職學生能接受訓練的時間有限,如果球隊人員流動性較強或缺席訓練人數較多則會影響球隊的戰斗力與凝聚力。因此,高職院校在足球隊選擇方面首先要考慮到高職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實際情況,向高職學生闡明足球隊的發展規劃、訓練計劃、訓練時間、比賽時間等內容,確保高職學生能擁有充足時間參與訓練和競賽。校園足球的發展既需要院校的積極組織,同時也需要高職學生的投入,院系、班級、寢室等都可以成為高職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的組織集體,高職院校足球隊選材要充分考慮到如何有效帶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避免集中于某一個系或某幾個系。校隊成員的組成比例對校內足球運動開展的影響至關重要,教練員在選材時要用發現的眼光關注所有學生,避免輕易放棄某部分學生。在選材的技術環節,教練員可以綜合推薦選材、模式選材和經驗選材等方式,全面審視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指標、比賽表現、平時發揮等,不同教練員的關注點和側重點不盡相同,這更加考驗教練員的足球理解與足球智慧。此外,高職院校足球人才選拔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好的成績,作為一項競技性運動,高職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好的成績才能夠激發其訓練熱情。因此,人才選拔既要考慮校園足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也要兼顧校內外足球競賽成績,真正將足球隊伍組建的積極影響充分發揮。
高職學生入學時年齡為18~20歲,身體已經度過了主要發育期,身體素質培養和挖掘潛力有限,教練員繼續采用傳統身體素質訓練方式不僅無法到達較好訓練效果,反而可能導致學生出現運動疲勞或運動損傷,影響訓練效果,降低學生的運動積極性。高職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主要動機是熱愛、展示自我、獲得良好成績,因此本文認為該階段身體素質訓練應以力量素質和速度耐力為主,而靈敏、耐力、反應、協調等素質的訓練可以在足球比賽訓練中完成。高職學生往往具有足球技術基礎,但是非特招學生掌握的足球技術一般源自自我摸索,這就導致多數高職學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技術習慣,教練員往往將大量精力用于糾正學生基礎技術問題環節,耗費了過多精力與時間,高職學生的訓練時間有限且非常寶貴,已成年的學生改掉動作或習慣的難度非常大,這時教練員應該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解決,特別是要避免高職學生過度追求“規范”而喪失“靈動”情況的出現。教練員可以采用技術同化訓練,即將技術規范的學生與技術不規范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小組,引導高職學生逐漸感受到規范動作的作用與效果,促使高職學生主動適應和調整自己的技術動作。教練員在不同動作訓練中可以將高職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這也有助于隊員之間更好地同化和融合,最終凝聚成更有戰斗力的團隊。
在高職學生逐漸掌握了基本技術動作后,教練員可以在此基礎上嘗試戰術訓練,足球戰術源自運動員對技術的掌握和理解,技術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了戰術層次。高職院校普招學生的足球技術水平不高,絕大多數足球隊無法將復雜戰術完美演繹且不出現失誤,激烈的比賽節奏下能目標明確清晰地傳接球已經非常困難。因此,教練員應該對高職學生的能力與技術水平形成清醒認識,針對高職學生特點設計戰術并展開訓練,發揮高職學生特長的同時凝聚隊伍。高職院校的足球訓練既可以采用常規訓練模式,也可以嘗試“以賽代練”模式,由學校方面或社團方面組織校內外足球比賽,邀請校外優秀的教練員給予球隊指導,多種訓練模式的整合能獲得更好的效果。訓練機制構建應該以常規訓練為主、多種訓練模式為輔,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主動性,強化高職學生的足球運動感知能力,使高職學生在自由氛圍下練習動作,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主動發現自己的錯誤,逐漸調整自己的技術細節并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足球運動的發展需要保障機制作為堅實后盾,高職院校首先需要在場地建設及器材更新等方面給予支持,足球運動對場地具有較高要求,一大塊足球場僅能同時容納二三十人運動,很多高職院校不具備基本足球運動場地,愛好足球運動的高職學生只能在擁擠的球場上練習技術,常會發生碰撞,發生運動損傷。因此,高職院校可以考慮分場地分層次開放模式,同時為足球場增加燈光照明設備,使高職學生能在不同時間段充分利用足球場。高職院校可以根據校園條件為高職學生提供專項技術訓練場地,如射門墻能滿足高職學生的射門技術練習需求;傳接球訓練場地可以設置在較空曠的空地上;一小塊草地就能滿足高職學生基本控球訓練需求等。高職學生在不同區域可以展開不同技術訓練,相較于傳統技術訓練模式而言其更具有趣味性,這對足球運動的開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利用現有室內空間打造多個室內小足球場,使高職學生在雨季或冬季也能參與足球運動。高職院校還應對多媒體與網絡設施建設保持關注,足球運動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可以借助多媒體更好地呈現,高職學生可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觀看重要賽事、完成在線學習、展示自我特長等,這有助于進一步激發高職學生的參與熱情與足球能力。高職院校足球保障機制的建設需要高職院校付出更多努力,在保障體系構建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強化高職院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反饋高職學生的想法與意見,持續改進優化保障機制。
高職院校足球隊代表著不同學生群體,高職院校學生既是足球愛好者,更是各支足球隊的基礎來源。二者的關系猶如“根”與“花”,共生共存又相互促進,因此良性管理機制的構建對高職足球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招球隊可以采取分散培養模式,避免將所有特招的高職學生集中于同一個根上,而是要發揮所有學生的作用。普通選拔球隊則可以采用集中管理與分層競爭相結合的模式,深入了解全體學生的情況并定時檢查,根據高職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實際表現確定其所處層次,同時保障各個層次高職學生的定期流動,這對于高職院校足球隊學生的管理和發展而言非常重要。此外,高職足球管理體系中還要配套宣傳體系,通過有組織和有規劃的宣傳使更多高職學生了解本校的足球運動發展,讓足球隊伍在校園內產生良好的化學影響,使足球能真正在高職院校生根發芽。
高職院校的足球人口在不斷減少,但足球文化依然在不斷傳播發展,各種足球比賽、足球解說展示、足球寶貝競選、足球新聞廣播等在高職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將足球的魅力更好地散播能引導更多高職學生關注并參與足球運動。因此,高職院校在組織足球活動和球隊訓練中要注重足球理念的灌輸,高職院校可以成立專門機構進行足球文化宣傳和推廣,如在組織足球活動前全面闡釋活動目的,在足球活動進行過程中監督活動效果,在足球活動完成后組織學生交流理念等。校園足球文化傳播機制的構建能吸引更多高職學生參與足球運動,在校園內構建良好的文化氛圍并強化高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得更多高職學生接受足球并熱愛足球,有效傳播足球的種子,持續推動高職足球群眾基礎的完善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