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紫紅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之中,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融民間藝術于幼兒教育之中,融節日文化于幼兒教育之中,融民間文化于幼兒教育之中,能夠豐富幼兒教育活動。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更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之中,既能夠為幼兒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又能夠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本文立足于當前幼兒園教學現狀,結合幼兒現階段生理、心理特征,設計相關傳統文化課程,組織開展豐富的特色活動,力爭為傳統文化教學提供實踐參考。
民間傳統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環境創設與教學中融入傳統藝術,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幼兒園絕大部分教學活動的進行都需要依靠幼兒的興趣來驅動,如果幼兒不愿了解傳統文化,教師就很難順利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設計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活動時,必須考慮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從幼兒生活中的藝術元素著手,設計了一次趣味性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留心觀察生活,記錄自己認為具有藝術美的事物。這種活動能夠讓幼兒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事物,發現日常生活中民間藝術的身影。幼兒完成了這一任務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挖掘生活中的民間藝術,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其感受傳統民間藝術之美。
在幼兒階段開設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動性。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有意識地帶領幼兒認識新鮮事物。此外,幼兒都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肯定,教師在教學時要多關注不同幼兒的心理特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
例如,教師可在班級里組織幼兒觀看皮影戲,讓幼兒積極發言,談談自己看到了什么,從而了解幼兒的關注點,并根據他們不同的回答進一步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討論、探究。這樣的教學既為課堂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又盡量照顧到了每個幼兒,從而幫助他們加深了對民間藝術的認識。
民俗節日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承載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教師將民俗節日融入幼兒園教育中,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認同感。
環境不僅能夠影響幼兒的情緒,還能夠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傳統節日元素創設教育環境,讓幼兒沉浸在節日氣氛中,從而豐富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知。教師在開展節日主題活動時,要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豐富的主題活動中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一些傳統節日恰逢幼兒家長放假,這就為家園合作提供了契機。教師在設計民俗節日教學活動時,可以結合親子活動形式,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民俗節日相關活動。這既能促進親子間的交流,又能夠加深幼兒對傳統民俗節日的認識與了解。
例如,教師在端午節期間組織了一次節日主題的親子活動,設計了制作粽子、制作香包、踏青等活動環節,讓幼兒與家長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又一個挑戰。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切實感受到了傳統民俗節日所帶來的樂趣,同時還了解了端午節的相關文化知識。教師通過豐富的活動增強了幼兒對傳統民俗節日的認同感,也達到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目的。
教師要靈活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更好地開展民俗節日的相關課程,以提升教學效果。在課程設計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資料,搜尋與民俗節日相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并將這些有用的素材進行整合,做成課件,在課堂上向幼兒展示。
例如,教師在向幼兒介紹中秋節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幼兒播放了關于中秋節神話傳說的視頻,讓幼兒了解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故事。此外,教師還結合生活實際,向幼兒講述了中國探月工程,讓幼兒了解中國探月工程中“嫦娥一號”“玉兔號”等名字的由來。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從古到今,讓幼兒深入理解了節日的文化內涵,了解了我國航天工程的相關成就,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浪漫情懷與勇于探索的精神。
音樂是當前幼兒園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之一。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幼兒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靈的凈化。有調查表明,古典音樂能夠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將古典音樂融入教學之中,讓幼兒在感受傳統音樂之美的同時實現思維的發展。
古典文學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據著一席之地。教師要依據不同階段幼兒的理解能力,選擇相應的經典作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讓幼兒充分體會到閱讀古典文學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在古典文學作品的教學中增添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學習任務,通過互動游戲、故事教學等形式,讓幼兒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
教師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每天的教學活動中,讓傳統文化貫穿于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將名人故事、成語典故、神話傳說等作為幼兒的午睡故事,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導他們接觸傳統文化。一方面,這些故事能豐富他們在幼兒園期間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又如,教師在教學二十四節氣相關內容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了北京冬奧會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視頻。對于看過開幕式的幼兒來說,這并不陌生,他們都躍躍欲試,爭相說出自己知道的節氣。這既渲染了文化氛圍,又引起了幼兒的回憶,激發了他們的表達欲,讓他們意識到傳統文化早已融入生活之中。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之后,教師簡單介紹了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讓幼兒了解了二十四節氣中蘊藏的文化,進一步提高了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相融合,是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教師開設傳統文化相關課程,不僅能讓幼兒從小樹立起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還能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教師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還要努力探索,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的融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傳統節日主題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幼兒自身的認知與發展特點,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任務,讓幼兒充分了解我國的傳統民俗、節日,對中華傳統文化感到自豪,以培養他們的文化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