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張妤婷,陳 鑫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將觸角從原有業務領域探向其他產業,通過跨界創新探尋產業和知識邊界的擴張。一方面,跨界創新可以使組織優勢資源得到更充分利用,提升創新績效;另一方面,跨界創新也是突破現有技術創新窘境、謀求新發展的一項可行途徑,且有可能帶來跨界顛覆。但由于跨界創新必須突破企業原有的組織慣性,在不熟悉的領域開展探索,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因此風險非常高。
近年來,跨界創新已逐漸成為創新管理領域的熱點研究問題,但整體來看研究數量還很有限,主要基于兩個視角:一是從跨界創新的整體觀出發,探究企業跨界創新的戰略管理模式;二是探究影響跨界創新成功的關鍵因素。但關于跨界創新內在機理與演變路徑等問題,學術界和業界尚未給出全面、深入的解答,尤其是針對新興技術環境背景下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機理和路徑的研究非常缺乏,亟須相關的理論探索與突破。
為此,本文選擇高科技公司的典型代表A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該公司三個成功的跨界創新案例,運用扎根理論分析和編碼方式,對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內在機理和路徑進行探索性案例研究,以期獲得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基本路徑范式,豐富和完善跨界創新管理理論,擴展該理論的實踐應用。
本文采用基于扎根理論的案例研究方法,原因主要有幾點。首先,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機理與路徑現有相關研究較少,這種情況下適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翔實的案例資料,提煉總結出結論性概念模型;其次,本文探索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現象背后的深層機理,案例研究在檢驗這類復雜現實問題以及剖析現象背后的因果關系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最后,扎根理論是規范地從廣泛資料文本中逐步編碼提煉結論命題或概念模型的方法論,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案例研究方法缺乏規范、研究程序不嚴謹,難溯源等方面的不足,提升了研究結論的信度和效度水平。
基于研究目的和內容,選擇A公司作為案例企業。A公司是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符合高科技公司的基本特征。同時,A公司也是較早開始部署跨界創新戰略的公司,跨界領域涉及能源、航天、通訊、機械制造、醫療等,其跨界創新內容相對全面,以其為研究對象可以較為完整、系統地揭示跨界創新機理與路徑。基于理論抽樣法,本文選擇A公司跨界創新中三個已經初獲成功的項目作為研究案例,分別為自動駕駛Waymo案例、智能家居Nest案例和手術方案Verb Surgical案例。
案例數據收集工作從2020年1月開始,直到數據達到理論飽和為止。廣泛收集了案例相關的行業統計報告、新聞、書籍、文獻等公開數據及內部書面資料,整理后獲得共計12.6萬字文本資料。案例分析過程中,對以上資料進行多來源驗證,通過三角證據強化結論的效度。
根據扎根理論,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編碼。在開放式編碼中,由本研究組三位成員共同完成從原始資料中提煉相應的初始概念,并將初始概念進行范疇化,獲得14個概念范疇。在主軸編碼中,進一步對所得范疇進行歸納,提煉出8個主范疇,如表1所示。受篇幅限制,這里每個范疇僅列舉1條原始資料。選擇編碼是梳理主范疇、對應范疇之間的關系結構,構建出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內在機理概念模型和演化路徑模型。

表1 基于扎根理論的編碼范疇化
選擇編碼中,總結歸納了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所涉及的范疇及其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放式創新系統,涉及組織內外部的相關要素,每個要素在跨界創新系統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強大的資金投入是重要基礎要素,會對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產生積極影響,鼓勵跨界創新的企業文化以及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分別起到關鍵驅動和保健要素的作用,也對跨界創新有積極影響。多元化的人力資源結構和積極推動跨界創新的組織領導會促進高科技公司的跨界創新,而相對較薄弱的跨界生產能力和跨界營銷能力則會抑制跨界創新的順利推進。外部互動方面,盈利不穩定帶來的投資者質疑以及并購時企業文化推行困難會對高科技公司的跨界創新產生負面影響。
基于案例分析,總結歸納出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兩階段演化路徑。在第一階段,以公司原有核心技術為基礎,選擇的探索方向不偏離原有核心技術領域,充分利用了技術優勢;在第二階段,再依據不同跨界市場情況,選擇原始創新、二次創新和集成創新中的一種方式切入跨界行業。
1.第一階段:以原有核心技術為基礎。跨界創新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識邊界和組織邊界,創造新的價值,所面臨的風險比改進現有產品更大。在選擇跨界創新領域時,如果能夠與現有核心技術和能力有所連接,那么將為跨界創新創造巨大優勢,提升跨界成功的可能性。第一,以原有核心技術為基礎的跨界創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技術研發成本投入和風險;第二,與跨界領域中的競爭者相比,利用原有核心技術能為缺少制造能力、營銷渠道或先發優勢的跨界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第三,以原有核心技術為基礎可以將原有良好的企業形象延伸至跨界領域,降低跨界市場進入成本。
2.第二階段:三種跨界創新路徑。在確定以原有核心技術為跨界創新的關鍵能力之后,根據不同的跨界情況,選擇第二階段的路徑,即原始創新路徑、二次創新路徑或集成創新路徑。第一,原始創新路徑,指在進行技術開發時,沒有已有技術作為基礎,依靠內部研發,攻破技術難關,獲得有價值的技術開發成果,并依靠自身技術研發能力推動創新的后續環節,完善商品化過程。該路徑能創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風險性很高,但成果一旦成功落地,就能為企業帶來極高的收益和回報,以及難以復制的持續競爭優勢。第二,二次創新路徑,指企業通過并購、知識引進、模仿等方式直接獲得其他企業的核心技術或設備,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場需要,通過內部研發能力進行完善和創新。二次創新不需要過多的技術摸索和研發過程,在獲得了關鍵技術后通過一定的改進可以直接投入生產,避免了投入大量技術研究開發成本卻失敗的結果,更高效且更具有市場針對性。第三,集成創新路徑,以資源共享或優勢互補為前提,在合作伙伴擁有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共同投入、共擔風險、共享收益。一般其中一方擁有部分核心技術知識和其他資源,但不足以完成創新的全過程,所以需要與外部組織進行合作,雙方的知識源有機結合并產生協同效應,最終使企業完成互利共贏。
3.跨界創新路徑的選擇。跨界創新案例分析中發現,原有核心技術對產品的影響以及跨界市場競爭者的反應是跨界創新路徑選擇的關鍵。高科技公司在跨界創新演化的第二階段如何選擇跨界路徑可從公司原有核心技術能否極大改變產品以及跨界市場現有競爭強弱與否兩個維度來判斷。第一,當核心技術改進效用大、跨界市場競爭強時,適合選擇集成創新路徑。如Verb Surgical對外科手術方案有顛覆性創新理念,但市場中存在IS等寡頭企業造成較激烈的競爭,這時,選擇集成創新與其他互補企業聯合利用雙方優勢,可以縮短研發時間并順利進入市場。第二,當核心技術改進效用大、跨界市場競爭弱時,適合選擇原始創新路徑。如Waymo的技術可以改變自動駕駛汽車產業且現有市場競爭尚不十分激烈,企業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技術研發且產品發布后可自由占據市場份額,選擇原始創新可以最大創造產品價值并獲得超額回報。第三,當核心技術改進效用小、跨界市場競爭弱時,適合選擇二次創新路徑。如Nest在被收購后推出的二代、三代溫控器雖然只是在原有基礎上漸進創新,但跨界市場中沒有足夠大的競爭企業,選擇直接購入關鍵技術的二次創新,可以盡快進入市場,依靠母公司的優勢擠壓中小型競爭企業。第四,當核心技術改進效用小、跨界市場競爭強時,企業不應進入該市場。當企業技術對產品的改進空間小且跨界市場中存在強勢競爭者時,企業將面臨強競爭者的敵對,而跨界創新也不能創造對消費者有價值的產品,無法為企業創造足夠的利益,不宜進行跨界。
本文以A公司為案例企業,選取A公司在自動駕駛、智能家居和手術方案三個領域的跨界創新為研究案例,運用基于扎根理論的案例研究方法,研究了高科技公司跨界創新的內在機理及演化路徑。研究發現,在高科技公司,對跨界創新有正向影響的要素包括資金投入、跨界文化、扁平化組織結構、多元化人才結構、領導者支持等;有負向影響的要素包括薄弱的跨界生產能力和營銷能力,以及盈利不穩定帶來的投資者質疑和并購時組織文化推行困難等。同時,本文還提出了高科技公司二段式跨界創新路徑。第一階段,以原有核心技術作為跨界基礎能力,實現突破;第二階段,根據核心技術對產品的影響以及跨界市場的競爭強度做出綜合判斷,在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或二次創新三條路徑中選擇一條進行跨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