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君
(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8)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常見于患代謝性疾病、圍絕經期或中老年人群,以女性者居多。骨質疏松屬中醫“骨痿”、“骨痹”等范疇[1]。腎陽不足為病因,治療應以滋補肝腎、驅逐瘀寒為原則[2]。本研究用調身通痹湯熱熨輔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并觀察對疼痛癥狀及腰部活動的影響,總結如下。
共86例,均為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抽取平均分成兩組各43例。觀察組男14例,女29例;年齡65~80歲,平均(70.13±0.12)歲;病程1~8年,平均(4.07±0.62)年;NRS 1~3分(輕度疼痛)7例,NRS 4~6分(中度疼痛)28例,NRS 7~9分(重度疼痛)8例。對照組男15例,女28例;年齡66~80歲,平均(70.22±0.11)歲;病程1~8年,平均(4.10±0.59)年;NRS 0~3分(輕度疼痛)7例,NRS 4~7分(中度疼痛)27例,NRS 8~10分(重度疼痛)9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及疼痛程度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修訂的2017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診斷標準[3],即橈骨遠端1/3、腰椎1~4、股骨頸的骨密度應用雙能X線吸收法測定值≤-2.5。且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主癥和至少2項次證,加舌脈象可診斷[4],主癥為腰膝酸軟無力、腰脊或全身廣泛性疼痛、骨與關節局部刺痛,次癥為下肢痿弱、五心煩熱、頭暈目眩、耳鳴盜汗、口咽干燥、潮熱或畏寒怕冷,舌苔少或黃、舌質紅或絳或淡或伴裂紋、脈細數。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大于等于65周歲;③自發性或負重性腰背疼痛;④曾有脆性骨折史大于等于3年;⑤近1個月內未曾使用過治療骨質疏松藥物;⑥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甲亢、甲狀旁腺功能異常、慢性肝腎疾病;②合并癲癇、精神疾病、老年癡呆癥;③合并惡性腫瘤、臥床時間大于1個月、無法生活自理者;④熱熨部位存在皮膚損傷或皮膚病;⑤對所用藥物有禁忌癥或過敏史。
剔除標準:①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脆性骨折需住院治療或臥床治療;②嚴重藥物反應無法耐受治療;③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無法配合隨訪。
兩組均給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軟膠囊(上海信宜延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618)0.5μg,1天1次,連續口服10天為一療程,視病情服用1~2個月。
觀察組加用院內自制調身通痹湯熱熨治療。姜黃20g,醋沒藥15g,獨活15g,川牛膝15g,當歸10g,威靈仙15g,鹽杜仲15g,紅花15g,醋乳香15g,細辛6g,桑寄生15g,桂枝20g,醋延胡索15g,仙茅15g,燙狗脊15g,伸筋草20g,蜈蚣1條。打成粉末,以白醋調勻,制作成中藥熱熨包1天1副,每天晚上17:00~19:00(酉時)治療,加熱至50℃左右,敷貼于患部,10劑為一療程,視病情治療1~2個月。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的主癥與次癥[4],主要包括腰膝酸軟、腰背或下肢疼痛、頭暈目眩、下肢痿弱,每個條目按0~3分打分,0分為無,3分為嚴重,計算出總分,總分為0~12分,得分越高表示中醫證候越嚴重。
采用腰椎功能障礙指數(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調查表進行評分[5],共10個條目,包括單項功能(提物、行走、坐、站立),疼痛(程度、對睡眠的影響)、個人綜合功能(社會活動、穿脫衣物、性生活、郊游旅行),按0~5分的評分原則,ODI指數=各條目下的子項目得分相加/總分×100%,ODI指數越高表示腰椎功能障礙越嚴重。
采用疼痛數字表評價量表(NRS)對腰痛癥狀進行評分[6],0分為無疼痛,1~3分為輕度、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偶爾影響睡眠,7~9分為重度、睡眠中途痛醒或無法入睡,10分為劇烈疼痛,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腰部活動能力檢查。①伸展:在患者背后固定其兩側骨盆及髖關節,讓患者腰部盡量向后彎曲,測量其腰部伸展度,正常為35°左右;②前屈:讓患者彎腰并盡量手觸地面,觀察其脊柱形態,并記錄屈曲度數,正常為45°左右;③側屈:在患者背后固定其兩側骨盆及髖關節,讓患者分別向左右兩側做彎腰動作,檢查其脊柱向兩側的活動度,正常為30°左右;④旋轉:在患者背后固定其兩側骨盆及髖關節,讓患者肩部向左右兩側做旋轉動作,檢查其軀干旋轉度,正常為45°左右[7]。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臨床治愈:疼痛癥狀完全或基本消除,腰部活動度檢查均為正常范圍,可恢復正常工作。好轉:疼痛癥狀有所減輕,腰部活動度檢查較治療前有改善,能從事輕型工作。未愈:疼痛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腰部活動度檢查無變化或變差,影響睡眠和日常生活、無法工作。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腰膝酸軟 腰背或下肢疼痛 頭暈目眩 下肢痿弱 總分觀察組 43 治療前 2.23±0.25 2.31±0.24 2.08±0.16 2.15±0.18 8.77±0.81治療后 0.86±0.06△ 0.88±0.05△ 0.82±0.03△ 0.87±0.07△ 3.43±0.20△t 34.943 38.250 50.755 43.460 41.97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43 治療前 2.24±0.23 2.33±0.22 2.10±0.15 2.14±0.16 8.81±0.82治療后 1.61±0.11 1.63±0.12 1.59±0.10 1.58±0.12 6.41±0.44 t 16.204 18.317 18.551 18.361 16.91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NRS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R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R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3 8.44±1.58 3.59±0.72 18.317 0.000對照組 43 8.38±1.56 6.23±1.45 6.620 0.000 t 0.177 10.693 P 0.86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ODI指數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ODI指數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ODI指數比較 (±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3 38.34±8.86 16.98±3.56 14.669 0.000對照組 43 38.46±8.59 29.78±5.88 5.468 0.000 t 0.064 12.211 P 0.949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腰部活動能力檢查異常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腰部活動能力檢查異常比較 例(%)
兩組療效見表5。

表5 兩組療效比較 例(%)
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群體的常見病和高發病,多因骨代謝功能紊亂或自身合并代謝性疾病等導致,隨著骨量丟失逐漸加重,易發生脆性骨折,對中老年群體的生命質量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西醫治療以補充鈣制劑、雙磷酸鹽類藥物等為主,常用阿法骨化醇軟膠囊,是骨化三醇類似物,通過增加腎小管、腸道對鈣的重吸收,抑制減少甲狀旁腺激素合成與釋放,從而改善由于維生素D代謝異常、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旁腺功能障礙等原因導致的骨痛、低鈣血癥及骨損害[9]。但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尤其患有腎損傷或腎功能不全者,與鈣劑合用容易引起高鈣尿癥或高鈣血癥,還有胃腸道等不良反應。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屬中醫“骨痿”、“骨痹”等范疇。肝腎不足為病機,病位在骨[10]。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謂“腎生骨髓”,指出“腎充則髓實”,腎氣、腎精為先天之本,卻與后天之精的脾胃有關聯,尤以年邁者,天葵衰竭,腎精虧虛而失去髓養,髓減則骨枯,脾失健運遂氣血乏源,氣血不足則無法化精生髓[11]。《醫經精義》謂:“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合也。”《靈樞·經脈》云:“足少陰氣絕則骨枯。”皆指出骨疾病的發生與腎氣、腎精之間密切相關[12]。
調身通痹湯方中醋沒藥、醋乳香活血散瘀,醋延胡索行氣通血,當歸活血養血,細辛、桂枝祛寒解表,紅花活血祛瘀。川牛膝通經活絡、祛風濕,威靈仙祛風止痛、通絡除濕,獨活祛風止痛、祛濕通痹,鹽杜仲補益肝腎、壯骨強筋,伸筋草舒筋活絡、祛瘀止痛,桑寄生祛風濕、強筋骨,姜黃祛風濕痹痛,仙茅補腎陽不足,燙狗脊補益肝腎、祛風濕、固腎填精,蜈蚣息風止痛、通絡散瘀。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活血通經、祛風散寒止痛之效。另外,基于中醫“子午流注理論”[13],酉時為腎經當令,此時腎臟血流灌注豐富,采用熨燙之法更能發揮補腎作用,也更能發揮補腎藥物的功效。
調身通痹湯熱熨輔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