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瑤,湯濤屹
(1.江西省武寧縣中醫院針灸科,江西 武寧 332300;2.江西省武寧縣泉口鎮中心衛生院,江西 武寧 332305)
帶狀皰疹(HZ)是常見的一種皮膚疾病,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臨床若未能有效治療,在皮疹消退后,可引發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表現為被侵犯部位出現持續性、慢性神經疼痛,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不良影響[1]。針刺具有溝通內外、調整臟腑、平衡陰陽、抵抗外邪等作用,麥粒灸具有溫通經絡、扶正卻邪、行氣活血之效[2]。本研究用針刺聯合麥粒灸治療PHN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74例,均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PHN患者,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7例。試驗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39~77歲,平均(57.04±7.75)歲;病程5~11個月,平均(7.10±2.02)個月。對照組男18例,女19例;年齡40~78歲,平均(58.25±7.66)歲;病程5~12個月,平均(7.35±2.2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臨床診療中國多學科專家共識解讀》[3]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辨證分型為血瘀型,表現為皮疹消退后有色素沉著或有疤痕遺留,伴有局部疼痛、且持續時間較長,坐臥難安;脈弦細、舌黯苔白。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PHN診斷標準;②入組前1個月未接受相關治療;③具備基礎認知能力,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損傷;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兩組均用常規針刺治療。主穴選阿是穴、夾脊穴,配穴取血海、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太沖等,針刺時,患者取臥位,用醫用酒精消毒上述穴位后,除阿是穴,其他穴位常規進針得氣后,留針20min;采用圍刺法針刺阿是穴,捻轉得氣后,留針20min;隔天針刺1次,連續治療1個月。
試驗組加用麥粒灸治療。將艾絨揉搓成麥粒大小的艾柱,針刺結束后,連續治療1個月。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評估臨床療效。無疼痛癥狀,且隨訪1個月病情無復發為治愈。疼痛基本消失,不影響正常生活為顯效。疼痛有所減輕,但影響正常生活為有效。疼痛無好轉甚至加重為無效。
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分別評估治療前、治療1個月疼痛程度,總分為0~10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
生活質量:采用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LQI)[6]對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滿分30分,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不良反應: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皮膚損傷、皮膚過敏、暈厥、異常疼痛等)發生情況。
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1個月 t P試驗組 37 7.71±1.19 1.62±0.38 29.654 0.000對照組 37 7.80±1.22 3.04±0.54 21.702 0.000 t 0.321 13.081 P 0.749 0.000
兩組治療前后DLQI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DLQI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DLQI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 t P試驗組 37 20.54±4.92 8.11±1.58 14.632 0.000對照組 37 21.24±4.89 12.14±2.30 10.243 0.000 t 0.614 8.785 P 0.541 0.000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例(%)
目前,臨床尚未明確PHN發病機制,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水痘-帶狀皰疹導致的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病理改變相關。臨床西醫多采用鎮靜止痛、抗病毒、免疫調節劑、營養神經等方法治療該病[7]。
PHN屬中醫“痹證”、“肋痛”等范疇。主要因機體虧虛,無法徹底排出邪毒,余毒阻滯經脈致使血氣不通,不通則痛,加之病勢綿延,致使氣血虧虛,導致肌膚、經脈失于濡養,進而引起疼痛。臨床治療需遵循舒筋通絡、活血、養血原則[8]。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更高,VAS評分、DLQI評分更低,且組間不良反應無差異。提示針刺聯合麥粒灸治療PHN安全可靠,可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通過針刺阿是穴,可溝通皮部與經脈聯系,通暢氣血,起調血理氣、解毒清熱之效。針刺夾脊穴可促使交感神經節興奮,改善神經節段感覺障礙,改善脊神經根處微循環,對交感干及脊神經的生理功能起調節作用,可增強機體耐受力,緩解疼痛[9]。針刺血海、三陰交可起化濕、化瘀、活血之效,針刺足三里、合谷、太沖等穴可起通經活絡、止痛之效。灸法具有消瘀拔毒、逐痹祛濕、通經溫絡之效,而麥粒灸屬于灸法中的一種,不僅具備普通艾灸療法的效果,還具備藥力滲透強、見效快、作用點準確等優點。麥粒灸通過燃燒艾絨的純陽之火,可達溫通經絡、活血行氣、扶正祛邪之效。還可通過較強的穿透力、滲透火力及藥力,以熱引熱,引出體內滯留的濕熱火毒,達到扶正祛邪作用[10]。且現代藥理表明,麥粒灸可通過熱效應使血管擴張,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組織代謝,減輕局部炎癥反應,進而減輕疼痛程度。與針刺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強化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止痛之效,進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針刺聯合麥粒灸治療PHN可提高療效,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量,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