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順任
(白城中心醫院兒科,吉林白城 137000)
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是指在1年內超出正常范圍內多次發生呼吸道感染,為常見兒科疾病,包括感冒、鼻炎、咽炎、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因患兒免疫系統及生理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患兒呼吸道極易被病菌侵襲,或因長期處于空氣質量差、被動吸煙等不適環境中,發病后病程長,若不及時治療易反復發作,影響患兒健康,且兒童RRTI就診量已占呼吸系統疾病就診量的20%,故受到臨床重視[2]。目前臨床治療兒童RRTI多以抗感染、消炎、止咳為主,但有研究發現,免疫功能低下是導致兒童RRTI的因素。患兒免疫系統發育未成熟,用藥后癥狀消退不完全而易引起反復感染、加重癥狀,故提高患兒免疫力也成為治療兒童RRTI的重點[3]。匹多莫德是免疫調節劑,常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在縮短患者病程、預防急性感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4]。五維賴氨酸顆粒則由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組成,可有效改善機體免疫功能[5]。本研究分析匹多莫德聯合五維賴氨酸顆粒治療RRTI患兒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白城中心醫院2019年4月 至2021年10月 收 治 的86例RRTI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43例。觀察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0、23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4.94±2.56)歲;體質量指數(BMI)16~21 kg/m2,平均BMI(18.53±1.67)kg/m2;感染頻率5~17次/年,平均感染頻率(11.57±3.09)次/年。對照組中男、女患兒分別為24、19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5.13±2.71)歲;BMI 15~22 kg/m2,平均BMI(17.93±2.67)kg/m2;感染頻率7~19次/年,平均感染頻率(13.16±2.73)次/年。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白城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兒科學》[6]中兒童RRTI的診斷標準;②年齡≤11歲;③上呼吸道感染者。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已使用免疫調節藥物;②先天免疫缺陷;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消炎、止咳等常規干預。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采用下述藥物治療:匹多莫德(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30463,規格:10 mL∶0.4 g)口服治療,400 mg/次,1~2次/d;五維賴氨酸顆粒(南京厚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434,規格:5 g/袋)口服治療,5 g/次(>1歲的患兒,10 g/次),1次/d。對照組患兒僅服用匹多莫德治療,用法用量與觀察組一致。兩組患兒均治療8周,治療后隨訪半年。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顯效:隨訪時間內患兒呼吸道感染發生次數≤1次,每次發病時間<5天;有效:隨訪時間內感染次數2~4次,發病時間5~10天;無效:患兒呼吸道感染發病時間與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7]。②比較兩組患兒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包括退熱、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時間。③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功能。于治療前后抽取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北京普朗新技術有限公司,型號:PUZS-600A/B),以免疫比濁法測定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④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及治療后以“③”中同樣方法取血、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公司。⑤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對比。包括皮疹、嘔吐、頭暈、腹瀉。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兒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退熱、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比較(d,x)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免疫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IgA、IgM、IgG水平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g/L,x)
2.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IL-2水平比治療前高,TNF-α 、IL-6、IL-8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IL-2水平比對照組高,TNF-α 、IL-6、IL-8水平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pg/mL,x)
2.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兒童RRTI多是病菌侵襲引起,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為引發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菌[8]。在嬰兒出生6個月后,其體內母傳抗體逐漸消失,難以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合成免疫球蛋白,故嬰幼兒的免疫功能狀態低下,此時最易受病菌侵襲,增加兒童RRTI發生的可能性。RRTI在損傷呼吸系統時,大量消耗體內抗體,導致機體產生免疫抑制,同時隨著RRTI反復多次長時間刺激免疫系統,致病菌進一步侵襲患兒,導致患兒免疫系統功能恢復緩慢,形成惡性循環,病情越來越嚴重[9]。RRTI患兒體內淋巴細胞凋亡率比正常兒童高,當其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紊亂后,阻礙新生細胞發育分化,延緩患兒病情恢復進程,故多數學者認為免疫功能低下是RRTI患兒的主要誘因,因此除了抗病菌感染、退熱、消炎外,增強患兒免疫功能是提高療效的重點[10]。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療效比對照組好,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對照組短,提示匹多莫德聯合五維賴氨酸顆粒用于治療兒童RRTI效果顯著,且兩種藥物聯合使用的效果優于單純使用匹多莫德,可緩解臨床癥狀、縮短其持續時間。本研究發現,治療后兩組患兒IgA、IgM、IgG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匹多莫德聯合五維賴氨酸顆粒在改善患兒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優于單一使用匹多莫德。匹多莫德作為免疫促進劑,無論針對特異性免疫反應還是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其均可發揮促進作用,通過加強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活性,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提高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從而調節機體的體液免疫反應,達到改善患兒免疫功能目的。另本研究中所用佐治藥物為五維賴氨酸顆粒,此藥物中包含人體所需的鹽酸賴氨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煙酰胺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以滿足機體所需的營養,其中的維生素參與形成體內輔酶,促進T細胞、B細胞增殖后分化,可幫助修復受損的T細胞功能以及分泌IgG,促進患兒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同時兩種藥物相互作用下進一步減少RRTI發作頻率,提高患兒免疫功能[11]。
IL-2是調節機體免疫的核心物質,其通過促進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及促進B細胞分泌抗體,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IL-6作為刺激因子參與炎癥反應,當其水平異常升高將導致機體病理性損傷;IL-8與TNF-α通過激活、趨化中性粒細胞引發炎癥反應,多種炎癥因子共同作用下加重患兒炎癥反應,導致患兒臨床癥狀難以消退[12]。本研究發現,治療后兩組患兒IL-2水平比治療前高,TNF-α、IL-6、IL-8水平比治療前低,且觀察組患兒IL-2水平比對照組高,TNF-α、IL-6、IL-8水平比對照組低,表明匹多莫德聯合五維賴氨酸顆粒抑制炎癥因子釋放的作用更佳,炎癥反應得到顯著減輕。
綜上所述,匹多莫德聯合五維賴氨酸顆粒治療兒童RRTI療效顯著,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兒免疫力,減輕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