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華,黃小梅,梁 量,路 杰,謝 彤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廣東湛江 5240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破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RA在我國的發病率在0.3%左右,5年內致殘率在30%以上[1]。RA早期臨床表現以關節腫脹、疼痛及晨僵為主,若未及時治療,晚期將會出現骨侵蝕或關節軟骨破壞等病理特征[2]。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自身免疫紊亂有關,其中輔助性T細胞17(Th17)和調節性T細胞(Treg)應答失衡是較為明確的發病機制[3]。Th17/Treg在正常狀態下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一旦Th17活化或Treg數量減少,均會引發RA,而相關研究發現,外泌體可調節Th17/Treg細胞應答失衡,且外泌體攜帶的miRNAs還能反映疾病的病理狀態。基于此,本研究就外泌體在RA與Th17/Treg細胞應答失衡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90例RA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疾病活動度(DAS28)積分[4]將其分為輕度組(2.6分<DAS28積分≤3.2分)、中度組(3.2分<DAS28積分≤5.1分)和重度組(DAS28積分>5.1分),每組30例;另回顧性分析同期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內30例健康體檢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對照組。輕度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49.52±5.31)歲;體質量指數(BMI)23.57~25.15 kg/cm2,平均BMI(24.35±2.54)kg/cm2。中度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1.02±5.37)歲;BMI 23.41~25.02 kg/cm2,平均BMI(24.41±2.47)kg/cm2。重度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8~71歲,平均年齡(50.89±5.41)歲;BMI 23.37~25.67 kg/cm2,平均BMI(24.61±2.31)kg/cm2。對照組研究對象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50.43±5.21)歲;BMI 23.54~25.34 kg/cm2,平均BMI(24.27±2.35)kg/cm2。4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2018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5]中RA的診斷標準;②關節功能分級為Ⅰ~Ⅳ級;③入組前未接受相關治療。排除標準:①精神或認知障礙者;②合并骨折的患者;③合并循環系統疾病者。
1.2 檢測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或研究對象體檢當天清晨,采集其空腹肘靜脈血6 mL,分為3等份;其中2 mL利用外泌體試劑盒(德國QIAGEN公司)提取,采集血清外泌體;另外2等份分別用于檢測Th17細胞、Treg亞群水平。外泌體檢測:利用外泌體RNA提取試劑盒(美國Life公司生產)提取血清外泌體總RNA,試劑盒富集miRNAs,將細胞內有核小RNA(U6)作為內參,通過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技術對外泌體miR-223、miR-155表達水平進行檢測。Th17細胞檢測:取靜脈血2 mL,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棄血清,將10 μL CD4-FITC單抗加入沉淀細胞中,常溫、避光條件下孵育15 min,采用5 mL PBS緩沖液洗滌,并加入100 μL固定液,再次孵育15 min,二次加入PBS洗滌;離心、棄血清,將100 μL破膜劑加入沉淀細胞中,混合,避光孵育5 min,加入10 μL Alexa Fluor647IL-17 抗體,混合,避光孵育15 min,3次加入PBS洗滌;離心、棄血清,采用ZE5流式細胞儀測定Th17細胞含量。Treg亞群檢測:在2 mL靜脈血中加入50 μ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處理,隨后分別加入10 μL單克隆抗體(CD25-PE、CD4-FITC、CD127-PE-CY5)混勻,室溫下孵育20 min,隨后加入500 μL紅細胞裂解液,、混勻后再加入5 mL 磷酸緩沖鹽溶液(PBS);離心棄血清,并于沉淀細胞中加入300 μL PBS緩沖液重懸細胞,同時采用流式細胞儀(上海艾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ZE5)測定Treg亞群含量。計算Th17/Treg。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各組研究對象Th17、Th17/Treg和Treg亞群水平。②比較各組研究對象miR-223、miR-155表達水平。③分析外泌體與Th17/Treg水平對RA的診斷效能。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④分析外泌體miR-223、miR-155水平與RA Th17/Treg水平相關性。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診斷效能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相關性采用Pearson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4組研究對象Th17、Treg亞群和Th17/Treg水平比較 重度組、中度組及輕度組患者Th17、Th17/Tre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重度組、中度組及輕度組患者Treg亞群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研究對象Th17、Treg亞群和Th17/Treg水平比較(%,x)
2.2 4組研究對象外泌體miR-223、miR-155表達水平比較 重度組、中度組及輕度組患者miR-223、miR-155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組研究對象外泌體miR-223、miR-155表達水平比較(x)
2.3 外泌體與Th17/Treg水平對RA的診斷效能分析 Th17細胞、Treg亞群、Th17/Treg、miR-223、miR-155對RA的 敏 感 度 分 別 為87.04%、88.89%、94.59%、87.04%、88.89%,特異度分別為75.00%、75.00%、81.25%、68.75%、81.25%,見表3、圖1。

圖1 外泌體與Th17 /Treg水平對RA的診斷效能分析

表3 外泌體與Th17/Treg水平對RA的診斷效能分析
2.4 外泌體miR-223、miR-155水平與RA Th17/Treg水平相關性分析 外泌體miR-223、miR-155水平與Th17細胞、Th17/Treg均呈正相關性,與Treg亞群呈負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外泌體miR-223、miR-155水平與RA Th17/Treg水平相關性分析
RA目前僅能通過服用非甾類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穩定病情、改善臨床癥狀,因此只有明確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才能給予其合適的藥物治療。相關研究表明,炎癥反應、免疫細胞活性失衡等均在RA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6],因此,通過檢測RA相關生物指標的方式,在RA早期診斷和治療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Treg細胞屬于調節性T細胞,而Th細胞則屬于輔助性T細胞,Treg細胞不僅能夠激活Th17細胞,而且還能對Th細胞的部分功能進行限制,使Th細胞在機體中保持平衡,從而保證機體內免疫功能的正常運轉[7]。Th17細胞可對局部炎癥反應進行誘導,同時還能上調滑膜成纖維細胞上的破骨細胞分化因子(RANKL),從而對關節炎骨組織造成破壞。RA的發生與免疫系統和骨骼系統功能失衡有關,因此,RA發病時,體內的Th17數量和功能也會隨之出現異常。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組、中度組及輕度組患者Th17、Th17/Tre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Treg亞群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與李智偉等[8]研究結果相似,說明研究結果可信度較高。這提示Th17/Treg細胞應答失衡會引發RA,且Th17/Treg細胞應答失衡越嚴重,RA病情也會隨之加重。外泌體主要由多種細胞產生,含有脂類、蛋白質及核酸等物質,外泌體中的miRNA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均存在一定關聯。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組、中度組及輕度組患者miR-223、miR-155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與孫廣等[9]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說明根據外泌體miR-223、miR-155表達水平上調情況可有效評估RA的疾病嚴重程度。另外,本研究對Th17/Treg細胞應答失衡與外泌體miR-223、miR-155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后發現,外泌體miR-223、miR-155水平與Th17細胞、Th17/Treg均呈正相關,與Treg亞群呈負相關性。這提示外泌體異常表達可反映RA Th17/Treg細胞應答失衡狀態,進而有效評估RA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RA的發生、發展與外泌體miR-223、miR-155和Th17/Treg均存在一定關聯,可根據外泌體miR-223、miR-155表達情況明確RA患者體內的Th17上升和Treg亞群下降情況,在判斷RA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