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加,劉瑞瑛,紀禹同,馮國飛,林仲秋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干部病房四科,廣東廣州 510010 )
衰弱是機體功能下降、儲備減少及多個生理系統功能衰退導致的老年綜合征。衰弱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主要見于老年人。老年人衰弱的發生率為7%~16%,并隨年齡增加而增加,高齡老年人衰弱的發生率可達28%[1],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功能和生活質量[2]。目前,對于高血壓和衰弱同時存在的老年患者,降壓治療方案選擇對衰弱是否造成影響,目前仍沒有統一定論[3-4]。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老年高血壓患者衰弱發生的影響因素,為老年高血壓的個性化治療提供更多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體檢篩選出的561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國際衰弱和肌肉減少癥研究會議工作組(ICFSR)推薦的衰弱篩查量表(FRAIL)分為衰弱組(142例)和非衰弱組(419例)。本研究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1版)》[5]中老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5歲。排除標準:①精神失常者;②無法完成衰弱評估者;③惡性疾病晚期。
1.2 研究方法 采用FRAIL[6]和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7]調查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FRAIL判斷衰弱的表現。①阻力感:在不使用任何外力情況(如輔助工具、他人幫助)下上一層樓梯即感費力;②疲乏感:過去4周內大部分時間感到疲乏;③疾病情況:存在5種或以上疾病;④體力活動下降:無法獨自行走100 m;⑤體質量情況:1年內出現體質量減輕4.5 kg以上。以上內容具備3項或以上即可診斷為衰弱。健康狀況調查簡表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如姓名、年齡等)、合并疾病、運動情況、吸煙、飲酒、2周內服藥情況(通過咨詢患者及查看相關病史)。血壓和心率檢測:室內保持安靜,被測量者精神放松,靜息狀態下休息20 min,檢測前排空膀胱尿液,患者取坐位或者仰臥位,采用水銀血壓計(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A型)測量3次,測量間隔1 min,取后兩次血壓值的平均值。抗高血壓單藥方案:利尿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β受體阻滯劑(β-R-B)。雙藥方案:CCB+ACEI、ARB+CCB、利尿劑+CCB、利尿劑+ACEI、利尿劑+ARB、β-R-B+CCB。3種及以上降壓藥物。方案:上述藥物中3種及更多種藥物。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質量指數(BMI)、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血糖、肌酐、尿酸、血紅蛋白。②比較兩組患者合并疾病、降壓藥物使用情況。合并疾病包括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體位性低血壓。③分析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衰弱的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進行。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BMI、SBP、DBP、心率、血糖、肌酐、尿酸、血紅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x)
2.2 兩組患者合并疾病、降壓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衰弱組患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腦卒中、體位性低血壓占比高于非衰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衰弱組患者ACEI/ARB、CCB藥物、雙藥、≥3種降壓藥物的使用率高于非衰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患者合并疾病比較 [例(%)]

表3 兩組患者降壓藥物使用情降壓藥物使用情況降壓藥物使用情況情況比較 [例(%)]
2.3 老年高血壓患者衰弱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高血壓是否合并衰弱為因變量(衰弱組=2,非衰弱組=1),以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腦卒中、體位性低血壓、ACEI/ARB、CCB藥物、3種以上降壓藥物為自變量(是=2,否=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腦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使用2種以上降壓藥物是老年高血壓患者衰弱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老年高血壓患者衰弱發生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近年人們對衰弱的認知水平及研究熱度不斷提升,有關衰弱與合并疾病的相關研究也日益增多[8]。既往研究顯示,在高血壓人群中,衰弱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相關[9]。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的衰弱狀態、血壓、死亡率 3者存在相關性[10],在無衰弱健康老人中,血壓越高,心血管死亡風險越高;在衰弱患者中,血壓高低與全因死亡發生率相關[11]。本研究結果顯示,衰弱組患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腦卒中、體位性低血壓占比高于非衰弱組,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衰弱在老年高血壓人群比較常見,尤其是合并體位性低血壓時,衰弱的患病率隨之升高[12]。國內外研究發現,在體位性低血壓的老年患者中,年齡、衰弱、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與死亡率之間存在相關性[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衰弱組患者使用ACEI/ARB、CCB藥物、雙藥、≥3種降壓藥物衰弱的發生率高于非衰弱組,分析原因,在衰弱老年人群中隨著疾病種類及數量增多,導致多重用藥普遍存在。而共病及多重用藥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等關系,進一步增加心腦血管事件、死亡發生率[14]。因此,在老年衰弱人群中,有效評估并制訂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對老年患者的傷害至關重要。國內高血壓相關管理指南[15]也指出,在高血壓患者人群中, 尤其是≥80歲的高齡患者,衰弱評估的時機及合并疾病對個體化的降壓方案制訂有一定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使用3種以上降壓藥物是老年高血壓患者衰弱的危險因素,衰弱的發生率與用藥種類相關,隨著用藥種類的增多有增大的趨勢。衰弱程度越高、并存多種疾病,對降壓治療耐受性越差,老年高血壓合并衰弱患者降壓藥物盡量控制在3種以內(排除難治性高血壓患者)。
對于老年高血壓合并衰弱應采取分層、合并疾病、用藥情況并個體化調整降壓治療策略,制訂衰弱康復計劃,延緩衰弱,減少患者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實現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面規范管理,從而提高老年人群身體素質及活動耐力,減少醫療經濟壓力[16]。由于本研究的高血壓人群以男性患者為主,存在一定的偏倚,需多中心、大樣本作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衰弱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發生率更高,3種及其以上降壓藥物聯合使用促進衰弱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