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濤
(淄博市中醫醫院特檢科,山東淄博 255300)
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乳腺癌的發病率較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臨床上主張對乳腺癌進行盡早診斷,以區分乳腺良性腫瘤與乳腺癌,便于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盡早給予患者有效治療。影像學方法是臨床診斷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以超聲為主,乳腺超聲檢查主要是利用超聲探頭對患者胸部進行掃查,可顯示乳腺組織。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展,剪切波彈性成像及應變彈性成像被逐漸用于乳腺腫瘤定性診斷中,本研究進一步探討剪切波彈性成像與應變彈性成像聯合診斷乳腺腫瘤的效果,以期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淄博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64歲,平均年齡(47.63±6.92)歲。本研究經淄博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版)》[2]中乳腺腫瘤的診斷標準,出現不明原因乳房疼痛癥狀,乳房可觸摸到包塊,就診后經超聲檢查初步確診,需進一步檢查判斷乳腺腫瘤的性質;②年齡≥18歲;③精神正常,認知清晰。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胸部手術史或乳房整形手術史;②妊娠或哺乳期者;③不配合檢者。
1.2 檢查方法 100例乳腺腫瘤患者均進行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檢查及病理檢查,具體檢查步驟為:①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查時,患者取平臥位,上舉雙手,顯露雙側腋窩,在胸部涂抹耦合劑。采用剪切波彈性成像超聲診斷儀(法國聲科,型號:SuPersonic AixPlorer),探頭頻率為4~15 MHz,將探頭輕輕置于患者胸部,將信號框覆蓋整個乳房部位。囑咐患者屏住呼吸,在患者屏氣時放置超聲探頭持續3 s,保存穩定圖像,啟動定量分析系統對圖像進行分析。重復測量3次乳腺腫瘤組織的最大彈性值,取3次平均值,如乳腺腫瘤組織最大彈性值超過47.2 kPa即可判斷為乳腺癌,反之則為乳腺良性腫瘤[3]。②應變彈性成像。檢查時,患者取平臥位,上舉雙手,顯露雙側腋窩,在胸部涂抹耦合劑。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通用電氣,型號:GE Logiq E9),探頭頻率為7~13 MHz,將探頭置于患者胸部可捫及乳腺腫塊的皮膚位置,適當對超聲探頭進行垂直加壓,再放松探頭,小幅度振動的頻率為1~2次/s,計算應變彈性成像的彈性評分與應變率的比值,如比值達到3.08即可判斷為乳腺癌,反之則為乳腺良性腫瘤[3]。③穿刺活檢病理檢查:采用超聲對乳腺病灶進行定位,在體表標記穿刺點,采用活檢針于穿刺點進行穿刺,采集乳腺病灶組織,取材2次,采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組織標本后送病理檢查。
1.3 觀察指標 ①以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比較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乳腺腫瘤定性診斷的結果。指標包括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陰性例數+假陽性例數+真陰性例數);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例數+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真陰性例數+假陰性例數)×100%。②分析應用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與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結果的一致性。③比較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乳腺癌患者不同腫瘤分期診斷的符合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多組間比較行χ2檢驗,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χ2檢驗;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檢驗,以Kappa<0.4為低度一致性,0.4≤Kappa<0.7為中度一致性,Kappa≥0.7為高度一致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乳腺腫瘤定性診斷的結果比較 在100例乳腺腫瘤患者中,經穿刺活檢病理診斷,有68例患者確診乳腺癌(包括I期28例、Ⅱ期30例、Ⅲ期10例),其余32例患者確診乳腺良性腫瘤。在乳腺腫瘤定性診斷中,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在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純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剪切波彈性成像與應變彈性成像的診斷結果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乳腺腫瘤定性診斷的結果比較

表2 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乳腺腫瘤定性診斷指標比較(%)
2.2 兩種檢查與乳腺腫瘤定性診斷金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在乳腺腫瘤定性診斷一致性分析時,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結果與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結果間均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分別為0.674、0.681,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結果與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結果間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為0.865。
2.3 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乳腺癌患者不同腫瘤分期診斷的符合率比較 對于I期、Ⅱ期乳腺癌,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的診斷符合率高于單純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Ⅲ 期乳腺癌,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的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乳腺癌患者不同腫瘤分期診斷的符合率比較(%)
乳腺癌嚴重危害廣大女性的生命健康,故臨床上主張盡早診斷乳腺癌,并給予有效治療。但乳腺癌與乳腺良性腫瘤在超聲圖像中的表現相似,均可見占位效應,其臨床表現均以乳房脹痛、乳房包塊為主,在臨床診斷時如何明確區分乳腺癌與乳腺良性腫瘤是乳腺病變診斷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4]。
手術病理診斷、穿刺活檢病理檢查是臨床診斷乳腺癌的金標準,但手術病理診斷主要是在手術后開展,在手術后通過對術中切取的病灶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來實現診斷目標,無法在術前進行明確診斷,而穿刺活檢病理診斷主要在術前開展,臨床建議將穿刺活檢病理檢查作為乳腺癌術前診斷的金標準,但其為有創操作,還需尋找其他的術前無創檢查方法作為初步診斷方法。
影像學檢查是乳腺腫瘤在術前進行定性診斷時常用的手段,超聲具有無創、檢查方便等優點,是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常規超聲主要是通過對患者胸部進行超聲掃描,獲取乳腺超聲圖像。乳腺超聲圖像可顯示乳腺病灶的大小和形態,但由于女性患者乳房組織的脂肪含量高,在常規超聲檢查時,其超聲圖像會受到脂肪組織的干擾,導致圖像清晰度下降,無法清晰顯示乳腺微小病灶及病變細節,在判斷乳腺腫瘤性質時易出現誤差。近年來,新型的超聲技術在臨床診斷中逐漸出現,如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等,其中剪切波彈性成像主要是利用超聲波對乳房感興趣區的組織彈性值進行測量,根據測量得到的乳腺病灶組織最大彈性值,可直觀顯示組織彈性,量化判斷乳腺病灶組織硬度,還可通過判斷乳腺病灶組織最大彈性值,輔助判斷乳腺腫瘤性質[5]。而應變彈性成像主要是通過對掃描時的超聲探頭施加壓力,可對乳腺病灶組織在外力加壓時的形變程度進行評估,從而反映乳腺病灶組織的相對硬度,還可通過測量乳腺病灶組織的應變率比值,實現對乳腺腫瘤的量化診斷[6]。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乳腺腫瘤定性診斷中,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單純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而剪切波彈性成像與應變彈性成像的診斷結果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結果與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結果間均具有中度一致性,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結果與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結果間具有高度一致性。這說明剪切波彈性成像和應變彈性成像對于乳腺腫瘤的定性診斷準確性高,究其原因為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通過測量最大彈性值和應變率比值,可量化診斷乳腺腫瘤,避免醫師在診斷時受到主觀經驗的影響,從而作出更加客觀、準確的判斷[7],而兩種超聲新技術聯合應用可起到互補的作用,取長補短,盡可能減輕其他因素對診斷結果造成的影響,減少漏診和誤診[8]。本研究顯示,對于I期、Ⅱ期乳腺癌,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的診斷符合率高于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而對于Ⅲ期乳腺癌,剪切波彈性成像、應變彈性成像、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的診斷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應變彈性成像對于早期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可在乳腺癌早期對其進行準確診斷,與鞏海燕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乳腺腫瘤的定性診斷,剪切波彈性成像與應變彈性成像聯合應用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不僅可靈敏、準確地鑒別診斷乳腺腫瘤性質,還可對乳腺癌的臨床分期進行準確判斷,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