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佳
(江蘇德力化纖有限公司,江蘇 宿遷 223800)
采用53 dtex/36 F半消光POY滌綸長絲,纖度為53.50 dtex 2.00%,斷裂伸長率為116.50% 4.00%,熱應力為27.0 cN。
原絲架→預網絡→切絲器→第一羅拉→升絲桿→第一熱箱→冷卻板→假捻器→張力探測儀→第二羅拉→網絡噴嘴→輔助羅拉→第二熱箱→第三羅拉→探絲器→上油輪→分絲桿→卷繞成型。
改批生產時,通過實驗得到相關物性指標后不斷調試優化工藝,最終選擇加工速度為680 m/min、拉伸倍數為1.67、變形熱箱溫度為175 ℃、定型熱箱溫度為150 ℃、D/Y比為1.65、網絡超喂率(W2X)為 - 4.50%、定型超喂率(W3)為 - 6.00%、卷繞超喂率(W4)為 - 5.70%、預網絡氣壓為0.04 MPa、中網絡氣壓為0.20 MPa、油輪轉速為0.65 r/min、卷繞時間為1 360 min。設定以上工藝參數批量生產,指標良好。
30 D/36 F屬于細旦絲,能夠承受的拉伸強度較低,在拉伸過程中易出現毛絲、斷頭現象,相比常規品種和粗旦絲,其加工速度需適度減緩。先將滌綸預取向絲(Pre-Oriented Yarn,POY)投到加彈機投絲打樣,確定該品種的極限速度,預設車速進行打樣,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快車速,確定該品種在機臺上的極限速度。當張力圖譜出現10 s/次的波動時,此時的車速為極限車速(830 m/min)。一般情況下,加工速度=極限車速×85.00%左右,確定加工速度范圍,在此范圍內通過實驗(表1),最終確定車速為680 m/min。

表1 加工速度對生產的影響
由表1可知,當加工速度為650 m/min時,產品指標較好。但考慮到提速對生產效率和產能效益具有較大影響,最終選擇將加工速度定為680 m/min,指標較好且產量較高。
2.2.1 拉伸比
拉伸比是第二羅拉和第一羅拉之間的速度比,拉伸倍數對產品物性指標影響較大。拉伸倍數較低,則拉伸不足,假捻張力低,體系不穩定,絲條易形成僵絲和緊點;拉伸倍數過高,則易導致毛絲和斷頭。拉伸倍數大致為POY實際纖度/DTY名義纖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打樣實驗,并測量加捻張力T1與解捻張力T2。
2.2.2 D/Y比
D/Y比是摩擦片表面轉速與絲條離開假捻器的速度之比。隨著D/Y比的增加,解捻張力T2減小,即T2/T1(K值)減小。K值過低易產生僵絲,K值過高易產生毛絲。
根據經驗,一般情況下,該品種K值為0.65~0.85時,各項物性指標良好。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最終確認拉伸倍數為1.67。

表2 拉伸倍數對物性指標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當拉伸倍數為1.67時,絲條的各項物性指標良好。
30 D/36 F由于單絲纖度低、加工速度慢、絲條停留在熱箱的時間較長,變形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容易導致單絲粘連并絲、絲條發脆,影響產品斷裂強度。此外,不同變形溫度對絲條的染色性能影響也較大。實驗數據表明,當溫度為170~175 ℃時,絲條染色較好。綜合考慮,最終選擇175 ℃的變形溫度。表3是不同變形溫度對絲條品質的影響。

表3 變形溫度對滌綸DTY質量的影響
定型熱箱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絲條的卷曲收縮率,溫度過高,絲條的殘余扭矩會減小,卷曲收縮率會降低,但過高會導致絲條發硬,手感不好;溫度過低,絲條會比較蓬松,但定型效果不好,纖維的內部應力沒有消除,卷曲收縮率偏高,后紡不易退繞,斷頭多。通過實驗可知,當定型溫度為140 ℃時,卷曲收縮率為20.36%;當定型溫度為145 ℃時,卷曲收縮率為15.61%;當定型溫度為150 ℃時,卷曲收縮率為10.33%,最終選擇定型溫度為150 ℃。
2.4.1 定型超喂
定型超喂決定絲條在下熱箱的停留時間,進而影響滌綸DTY的卷曲性能,主要防止絲條運行時出現抖動和不穩定情況,影響絲條的品質。在實際生產中,根據絲條的運行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超喂率在-6.00%~-4.00%。通過實驗可知,當該品種W2X及W3分別為-4.50%、-6.00%時,絲條在下熱箱前后不抖動,運行較為穩定。
2.4.2 卷繞超喂
卷繞超喂主要控制絲條卷繞張力的大小,進而影響DTY紗筒的卷徑與成型。當卷繞張力過大時,紗筒卷徑偏小,成型較硬;當卷繞張力過小時,紗筒蓬松,不易退繞。通過實驗可知,當該品種的卷繞超喂率為-5.70%、卷繞張力控制在6~7 cN時,成品DTY紗筒的成型和退繞性能良好。
由于30 D/36 F滌綸DTY屬于細旦絲范疇,絲條在經過假捻器的摩擦片時容易受損,會產生毛絲和斷頭,因此,應采用材質較軟、表面較光滑的聚氨酯盤片。通過實驗可知,采用1-4-1的盤片組合方式,毛絲及斷頭較少,染色M率較高(表4)。

表4 摩擦片組合對染色M率的影響
30 D/36 F細旦絲的生產對網絡要求嚴格,若網絡點太多、太牢,后續織造時會因網絡點不能完全打開,導致布面風格不好,手感較差;若網絡點太輕,后道織造時斷頭率高。
網絡可增加其單絲間的抱合力,改善后加工性能。在第一羅拉前加裝預網絡噴嘴可提高絲條的集束性,并結合海博林P142型號中網噴嘴兩道網絡生產,根據實驗測試結果,將預網絡與中網絡氣壓分別控制在0.04 MPa及0.20 MPa,絲條更具抱合力,后加工退繞性能良好,且在拉伸變形時不易產生毛絲、斷頭等。
在30 D/36 F滌綸DTY的生產過程中,上油也極為重要。給DTY上油可使絲條具有平滑性、抱合性和抗靜電性。由于單絲纖度較小,對含油量的控制較為嚴格。若上油較少,易產生大量靜電,布面易產生經條,影響品質;若上油較多,會導致整經上漿時漿料不均勻,在后面的織造中容易起毛絲,導致斷頭增多。根據經驗,含油率一般控制在3.00%左右,該品種的油輪轉速為0.65 r/min。
對成品DTY進行定長定重,以滿足后道織造的需求。卷繞時間的計算公式:卷繞時間=定重×107/車速/實際纖度/0.98。在實際生產中,考慮到上油輪轉速及油位等因素,一般第一批紗筒需提前1 h核重,計算出滿卷時間及錠重,再微調卷繞時間。
通過以上工藝實驗,30 D/36 F滌綸DTY的主要工藝參數如下:加工速度為680 m/min,拉伸倍數為1.67,變形熱箱溫度為175 ℃,定型熱箱溫度為150 ℃,D/Y比為1.65,W2X為-4.5%,W3為-6.0%,W4為-5.7%,預網絡氣壓為0.04 MPa,中網絡氣壓為0.20 MPa,油輪轉速為0.65 r/min,卷繞時間為1 360 min。
通過以上工藝參數制得的30 D/36 F滌綸DTY主要物性指標如下:線密度為33.75 dtex,斷裂伸長率為21.22%,斷裂伸長率變異系數為4.26%,斷裂強度為4.23 cN/dtex,斷裂強度變異系數為2.05%,卷曲收縮率為10.26%,卷曲收縮率變異系數為3.25%,卷曲穩定度為84.80%,沸水收縮率為2.96%,含油率為3.11%,網絡為163 N/m,該物性指標符合《滌綸低彈絲》(GB/T 14460—2015)的生產標準。
綜上所述,30 D/36 F滌綸DTY根據以上工藝參數批量生產,產品指標良好,生產穩定,可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