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苒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中國傳統印染藝術不僅屬于工藝美術范疇,更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對其進行保護的同時持續宣傳和研究,對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1]。傳統藝術及工藝能否被年輕人接受和喜愛,是推廣和傳承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從現代審美和應用的角度來分析傳統印染技藝發現,傳統印染作品色彩組合方式不夠豐富、圖案形式單一、設計手法缺少創新、表現形式單一且實用性不強,在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無法有效凸顯作品的感染力及生命力,使其視覺傳達效果也不太理想。圖形視覺設計是從西方傳入的設計方法,結合了現代創新設計理念,綜合運用了當下信息技術及圖案繪制技術[2]。在改良與發展傳統印染工藝的過程中尋求創新方法,探索性融入圖形視覺設計思維,可以使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緊密融合,進而展現出最佳藝術效果,增強其實用性。將圖形創意思維方式應用于傳統印染圖案設計中,可進一步豐富印染圖案的內涵及文化寓意,增強表意功能,迸發年輕活力,產生更強的視覺沖擊,賦予傳統印染藝術更多的可能性,促進印染藝術多樣化發展。
中國傳統印染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沉淀,在彩色印染上有著較成熟的工藝技術,圖案的造型特色鮮明,但在染劑和植物的融合上,傳統印染技術未有大的突破。傳統印染工藝使用的彩色染劑成本較高,所以印染過程中多使用易于染色的藍色染劑,對織物印染色彩時,多采用藍白兩色組合,不僅可以避免印染色彩單一,還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藍色與白色的穿插搭配雖然能保證傳統印染工藝的視覺審美效果,但色彩構架過于單一,色調也僅有冷色調,與當下豐富的色彩構架相比,其視覺沖擊力較弱,無法有效展現印染藝術更多的可能性。
我國傳統印染藝術有豐富的圖案種類,每個歷史時期的圖案紋樣都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及獨有的審美特征。在傳統圖案設計和應用過程中,設計者為了保留其特色,將傳統染藍印花圖案直接平鋪于服裝上,雖然藍染印花圖案保留了傳統搭配和古樸的特點,但這種過于簡單的直接挪用難逃呆板和僵化。
圖形視覺設計是基于人類視覺信息傳達功能的設計方法[3],其涉及行業多、應用范圍廣,如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平面廣告、Logo、手機App的圖標等都屬于圖形視覺設計的范疇。圖形視覺設計隨著視覺傳達設計和數字媒體設計行業的發展,其涉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產品種類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趨勢,同時也深受傳統工藝制作行業的青睞。
圖形視覺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符號、圖形、色彩、語義[4]。符號是對事物簡化處理的一種表達形式,使用較直白的符號來展現煩瑣復雜的內容,容易被人們理解,且使用符號還會為人們帶來直觀生動的視覺體驗。在印染藝術中運用符號元素,多使用創意思維方式,打破傳統印染思維的固化框架,使符號運用更加靈活,保證符號元素符合大眾審美標準。圖形是視覺設計的重要載體,是對符號元素的升華,能直觀地表達設計思想。利用圖形元素對視覺設計進行描述及客觀處理,可保證設計作品的藝術效果,使人們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進而優化產品形象。色彩是視覺審美的核心要素,每種色彩都蘊含獨特的意義,特定的色彩搭配可迅速向人們傳達信息,帶給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色彩的選擇和搭配過程中,要注意色彩之間的協調性,和諧的配色方案才能確保正確的信息傳達和良好的視覺感受,反之則會引起視覺不適,降低藝術效果和傳達效果。符號和圖形都離不開色彩的點綴,在傳染印染藝術中,色彩的運用也是核心工藝,能使視覺藝術更加完美。語義是信息傳遞載體,了解語義可實現順暢的信息交換和思想交流。語義要素表達具有直觀性,對視覺圖形可起到豐富內涵的作用。有效使用語義要素,可使圖形的藝術信息表達更加清晰和簡潔。
傳統印染藝術運用于圖案設計時,會使用點、線、面、幾何等元素設計構圖,或直接用自然及動植物圖案紋樣。印染工藝的限制導致形成的圖案形狀較為單一,缺乏視覺感官豐富性。現代社會處于信息爆炸時期,圖形視覺設計的應用可謂是創意無限,不僅選擇的題材廣泛,還可利用現代技術創作出嶄新的圖形。將印染工藝中原有的圖案通過圖形視覺設計進行拆解和重組,可使其具有現代化色彩。
中國傳統印染工藝的發展歷史悠久,傳承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設計,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之美。將圖形視覺設計與傳統印染結合運用,不僅是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還是對傳統印染藝術的有效傳承與發揚。利用現代藝術手段可賦予傳統印染產品更深厚的意蘊,更耐人尋味,進而確保傳統印染藝術在激烈的現代化競爭中獲得新的生命力,被更多年輕群體接受和喜愛,使其更好地傳承發展。
傳統藝術價值的呈現應著眼于結構優化上。我國傳統印染藝術是文化體系的重要分支,在傳承過程需要探尋傳統藝術和現代文化的契合點,讓傳統印染作品獲得年輕群體的認可。傳統單一結構的工藝制作方式傳遞的信息有限,無法滿足現代受眾的需求,所以需從視覺設計角度出發,優化結構,賦予印染藝術作品更豐富的內涵,提升市場對其的認可度。圖形的表意較迅速、直接,將其應用于印染作品中,能簡化印染織物圖案結構,拉近人與作品之間的距離,拓展傳統工藝表現空間。在當下大多群體不了解傳統印染工藝的情況下,視覺設計理念能打破印染作品原有的程式,豐富藝術效果,打破人們對傳統印染作品的固有印象。
我國傳統印染圖案因技法的特殊性,一般具有獨特的圖形特征和藝術韻味。對這些較傳統的圖案進行合理的視覺設計后,將其應用于服裝印染中,能使傳統印染藝術更加日常化,突出服裝的地域性特征。設計師可對傳統印染圖案中的圖形元素進行提取,結合打散、重構、交錯、滲透等圖案構成方法,將元素進行變化處理后再應用于服裝圖案印染中,使傳統印染藝術能在服裝設計中得到延伸及發展。
在圖形視覺設計中,設計師常用解構及重構的手法創作新的圖形,以打破人們的常規認識,進而產生出乎意料的藝術效果。我國傳統印染藝術圖案元素布局規整,民族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內涵寓意深刻。由于現代人的審美多元化,注重圖形的個性表達,我國古老的傳統印染藝術展現出新氣象、新活力,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例如將傳統絞纈與蠟染圖案進行簡化及提煉,加以錯位排列及局部點綴,使其不失文化韻味的同時又符合現代化簡潔的審美宗旨(圖1)。

圖1 傳統絞纈與蠟染圖案相結合(源于網絡)
傳統圖案常用重復的構成方式,如布依族衣袖上的蠟染圖案(圖2)。使用圖形視覺設計手法,結合傳統元素,創新配色方式,使整個圖案紋飾符合現代審美需求,如圖3所示。

圖3 學生團花圖案創新性設計作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崇尚傳統印染圖案的個性化設計,分形圖形的不規則、無序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審美追求。分形圖形是根據數學理論得來,通過計算機技術得到圖形要素,帶來新的形態及語義表現,給人們新的視覺沖擊(圖4)。將其應用于傳統印染藝術中,可使紡織品的圖形設計具有豐富多彩的變化,將傳統圖形中連續、重復、群化的構成形式轉變為分形圖形中分叉、纏繞、不規則邊緣的豐富變換,使其更具多變性、靈活性、精細性,以全新的形象帶來視覺沖擊。分形圖形的多種造型形態及豐富的色彩變化為紡織品印染增添了無盡魅力,如在家紡印染中使用重復元素,可讓人感到身心放松。服裝設計中的分形圖形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可以彰顯穿著者的個性魅力。

圖4 分形圖形設計(源于網絡)
傳統印染作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常見的藍白色系平添了作品獨特、古樸的魅力,使印染作品成為重要的文化符號。在當下的印染過程中,設計師應結合視覺傳達設計理念對色彩圖形的線條進行大膽創新,根據色彩圖形結構,巧妙組合不同色系,進而豐富作品色彩。線條有多種搭配形式,而色彩語言可通過視覺設計豐富線條的搭配形式,進而掀起時尚浪潮,獲得年輕群體的喜愛。隨著國內市場規模的拓展,很多印染紡織物不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人們追捧的藝術品。我國文化底蘊深厚,這些文化因子為印染作品注入了生機,體現了民族文化之美,呈現出傳統藝術的獨特風貌。
藝術價值的呈現應著眼于結構優化上。我國傳統印染藝術是文化體系的重要分支,藝術傳承需借鑒人文要素,結合時代發展,探尋古老藝術和當代的文化契合點,讓印染作品得到世界認可。傳統單一結構的傳遞信息有限,無法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因此,需從視覺設計角度出發,優化結構,全新詮釋印染藝術作品內涵,提升市場滿意度。圖形視覺設計的信息傳達較迅速、直接,將其應用于印染作品中,能簡化印染織物的結構,讓傳統工藝表現空間更大。運用視覺設計理念能打破印染作品原有的程式,使藝術效果更加豐富,生成具有深刻意義的鑒賞空間,帶給人們不一樣的審美感受。
我國傳統印染工藝源遠流長,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較高,但色彩和圖案的組合形式較為單一。圖形視覺設計在傳統印染藝術中的應用是多方面、深入性的,體現在圖案改進、色彩與現代理念的融合上。將圖形視覺設計運用于傳統印染藝術中,應注意了解其中的文化元素,以更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避免生硬、不協調而破壞印染藝術的美感,應根據自身特點,通過圖形設計進行取長補短,使傳統印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