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瑤
摘要: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消防救援隊伍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種災害事故,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責使命。在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后,消防救援隊伍需迅速出動,在最短時間內抵達現場。因此,在車輛事故救援教學中,現場急救模塊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具備了相應的急救技能,才能在專業醫護人員到場之前對傷員進行及時且正確的救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達到救援目的。
關鍵詞:消防;車輛事故救援;教學;急救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與人民對消防救援隊伍的能力水平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消防救援人員必須堅持學習,與時俱進,強化自身綜合能力素養,才能更好地履行職責使命,這也為消防人才培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消防救援人員車輛事故救援教學中,現場急救教學模塊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救援人員對現場急救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可能直接關系到救援的最終效果,對現場急救教學的研究與探討關系著消防救援隊伍的救援能力,也關系著社會和人民對消防的期待和要求。
1 車輛事故救援現場急救教學的意義
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關聯深刻,相輔相成。交通搭載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我們社會發展的各類需求也在不停推動交通運輸的變革與發展。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就是車輛,隨著技術發展,車輛不停更新換代,不論是速度還是運載量都在提升,在人們享受著車輛帶來的便利時,車輛事故也始終如影隨形,事故發生時,輕者破皮流血,重者肢殘骨折乃至死亡,對個人和社會造成很大傷害。
在消防出警比例中,交通事故占比不可忽視。關于交通事故傷員的搶救,主要分為現場急救與院內急救兩部分。據相關研究,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中,約50%的發生于事故的瞬間,此時傷員已受到致命傷害,即使第一時間救援也無法挽救生命。約35%的死亡發生于受傷后的1~2 h中,約15%的死亡發生于受傷害后的7日之內。由此可見,及時且正確的現場急救不僅能有效挽救生命,緩解傷痛,而且有助于避免后期可能產生的疾病,促進恢復。反之,若是在抵達現場第一時間無法進行有效的急救,不但無法及時減輕傷員痛苦,甚至可能導致二次傷害使傷勢變重,甚至威脅生命。
消防救援人員具備相應的現場急救技能,便可在專業醫護人員到場前為傷員提供正確、及時的急救,達到維持傷員基本生命,減輕痛苦、穩定傷情及情緒的目的,同時還起到避免二次損傷,降低傷殘率和死亡率的作用,有效提高最終的救治質量。
2 車輛事故救援現場急救教學的特點
2.1? 課程特點
有人員傷亡的車輛事故發生后,雖然專業醫療隊伍也會趕到現場對傷員進行院前急救,但是由于事故現場的復雜性和救援過程的不確定性,救援隊伍中負責急救的衛生員需要進行關鍵的、及時的急救,幫助傷員盡快脫離生命危險,因而車輛事故救援教學中現場急救部分對醫療專業性要求相對較低。課程中主要介紹基礎理論知識,強調急救技能,開展反復的操作練習和模擬演練。
2.2? 學員特點
本文討論的車輛事故救援教學對象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新招錄的地方院校畢業生,他們知識豐富、思維活躍、富有很強的創造性,對實際救援現場了解較少,在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方面需要增加認知和實踐;第二類是大學生消防員,他們在基層已經具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救援基礎知識面廣,視野寬闊,對實際工作面臨的問題和需求有著切身的體會和思考,對知識的學習更具目的性和思辨性[1]。
2.3? 授課特點
授課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現場急救是與消防救援各類科目存在交叉性的實用知識體系,只有在結構化中才可獲得良好的傳承,因此要幫助學員建構自己獨立的知識體系,設計以學員為中心的課程,同時授課中既要有效突出重點,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又要強調足夠量的練習和實踐,貼近實戰,才能滿足第一任職需要。
3 車輛事故救援現場急救教學的理念
3.1? 提高教官能力素質,激發學員對知識的熱情
車輛事故救援課程教學對教官的能力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與時俱進,了解現場急救的新進展、新技術和新手段,任課教官需要長期關注最新救援動態并將現場急救知識與消防工作緊密聯系,授課時才能盡可能地激發學員學習熱情,滿足學員的求知欲。
3.2? 突出消防職業特性,將知識貫穿于工作情景
在授課的內容和方式上突出消防職業特性。在課程內容上盡量聯系基層實際救援的案例,將現場急救的知識點貫穿到案例的各個部分,緊密聯系工作實際。在授課方式上則可搭建車輛事故現場作為救援情景,開展模擬教學,幫助學員通過反復練習將理論知識融入于實戰中。
3.3? 培養自我防護意識,兼顧救援與自保
根據近年來相關數據,消防隊伍的救援能力得到社會與人民的認可的同時,消防救援人員傷亡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交通事故的突發性,救援人員抵達現場的短時間內難以明確事故狀態,現場情況多變,人員復雜,隱藏的危險性極大,因此要幫助學員牢固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要求全面做好防護工作,授課中應當著重強調救援時防護不到位的嚴重后果,清楚介紹各類防護裝備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力求消防救援人員在完成救援任務的同時保護好自身,將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3.4? 優化教學課程體系,探索創新教學手段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要總結教學經驗,結合業務需求與教學實踐,積極與學員探討交流,增強與基層隊伍之間的聯結,為后續開展業務演練、培訓、研討相關工作提供助力,不斷推動教學發展進步,進一步促進學科體系的建設。[2]
4 車輛事故救援現場急救教學的要點
4.1? 事故現場救援原則
學員對救援原則的掌握直接影響著在實際救援中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著重強調車輛事故現場救援原則[3]:
一是挽救生命原則。在醫療急救人員到達現場之前,消防救援人員應盡快處理危及傷員生命的外傷,如止住大出血、保持呼吸道通暢等,力求保住傷員性命,若是在現場盲目治傷,或是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前擅自將傷者救出,極有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二次損傷”。
二是快速原則。在交通事故現場,時間就是生命,消防救援人員要時刻繃緊神經,緊抓每分每秒,迅速搶救傷員生命,緩解傷員痛苦,才有利于后續的脫困和搬運等工作。
三是有序原則。車輛碰撞能量巨大,往往導致傷員傷情復雜又嚴重,常見復合傷。救援時要遵循“先搶后救,邊搶邊救”“先重后輕”“先止血后包扎”“先分類再搬運后送”的順序,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死亡和其他損傷。
四是自我保護原則。消防救援人員長期沖鋒在一線,出入各類災害場所,救人于水火,只有強化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救援能力,保全救援力量。
4.2? 傷情判斷與檢傷分類
消防救援人員參與的道路車輛事故救援中,通常存在人員傷亡的情況,現場的傷員多處于受傷被困的狀態,消防人員不僅要竭力幫助傷員脫困,還要對傷員進行及時的傷情判斷和現場急救,教學中就應當要求學員熟悉現場頭、胸、腹的檢查流程,了解檢傷分類流程,掌握不同部位的檢傷判斷方法,才能在救援現場迅速準確進行傷情判斷,以便下步后送工作的開展。此外,當傷員數量較多時,需要根據傷情,協助醫護人員進行傷員現場分類,檢傷分類的相關知識也可作為授課知識點[4]。
4.3? 現場急救的基本技能
車輛事故中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有大出血、多發性損傷、擠壓傷、氣道阻塞等,通常事故現場最基本的緊急救護措施包括保護頸椎和脊椎、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血液循環和止痛等。此類情況的現場急救教學中強調的知識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簡稱CPR),包括開放氣道、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二是創傷救護,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教學中應當注重練習操作,重點突出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針對性訓練。通過教學引導學員了解心肺復蘇的相關基礎知識,要求熟知復蘇體位及復原體位,熟悉CPR操作方式及不同年齡復蘇特點,熟練掌握現場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的流程和方式。
4.4? 特殊傷的緊急處理方式
高速行駛的車輛發生事故瞬間產生的巨大能量會導致車上或是道路上的人員受到嚴重傷害,同時易出現特殊傷,對于這些特殊傷的處理也是現場急救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課堂上應當引導學員了解事故現場常見的如異物嵌入、眼部受傷、器官脫出、頭部受傷、肢體離斷、斷肢處理、燒傷、化學燒傷、低體溫癥、開放性氣胸、擠壓傷等特殊傷的處理方式。
4.5? 登記后送
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登記與后送對救援后期的各項工作有著一定作用,可提示學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前,對危重傷員進行記錄和觀察,即對傷情進行“再評估”。另外,救援人員將傷員移交給專業醫療隊伍時,應當做好登記統計,核查人數,完善檔案記錄。教學中應提醒學員與專業醫療隊伍進行溝通,對傷員的特殊傷情進行說明,以便后續治療發揮最大作用,有效挽救生命。
5 車輛事故救援現場急救教學的拓展
車輛交通事故現場往往非常慘烈而血腥,會使人產生巨大的心理創傷。遭遇車輛事故的人員面臨毫無預兆的死亡、傷痛,極易造成心理創傷,甚至留下無法彌補的長久心理傷害,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遭遇災難后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的發病率可高達33.3%,抑郁癥的發病率可高達25%,及時的心理援助可以幫助傷員更好地面對創傷,走出心理陰影,預防后期的精神疾病。
此外,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更為復雜,由于職業特質,他們習慣于承擔拯救者、被期待者的角色,長期處于大量的創傷刺激之下,加之救援失敗的可能性導致的壓力,都極大地考驗著每一名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承受能力,極易導致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是焦慮、抑郁,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
有效心理干預不僅可以降低嚴重創傷性災害的影響,也可以預防長期的精神疾病。因此除去交通事故救援時的現場急救之外,對于傷員和消防救援人員雙方的心理干預亦是教學中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點。在交通事故救援教學中,應當對此有所拓展,體現出對雙方心理的重視與關懷,開展相關心理干預教學內容,在重視急救技術的同時兼顧雙方的心理健康。這也意味著教官需要拓展自身的能力水平,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積極探索救援中心理救援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履行職責,為消防隊伍人才培養做出更大貢獻。
5.1? 對傷員的心理干預
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在解救傷員的同時,衛生員應該在整個救援過程中給予傷員情感支持,一是保持從容鎮定,鼓勵傷員,并且提前告知傷員下一步救援行動,以便傷員配合救援行動,采用和藹可親的態度適當安慰傷員,緩解其緊張、恐懼心理。二是盡量為傷員營造相對安靜的環境。若是在城市道路上,應當勸服圍觀群眾離去,盡可能使傷員感到舒適。三是耐心交流。若被困期間的傷員有所傾訴,救援人員要耐心聆聽,適當以柔和語氣回應,幫助傷員放松情緒。
5.2? 對救援人員的心理干預
完成救援工作后,消防救援人員會因上述種種原因產生心理變化,只有及時發現并進行調整,才能減小負面情緒的不良影響,幫助救援人員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生活、工作狀態。
客觀上,消防救援人員的組織、家庭、朋友應提高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度,盡可能隨時關注,及時發現問題苗頭并采取相應措施;主觀上,救援人員自身也應當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全方面接納自己、善待自己,以盡量冷靜的態度分析事件,促使理智主導行為,同時,要勇于表達自我、求助外界,避免負面情緒因得不到開解而積累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6 結語
綜上所述,消防救援人員掌握現場急救能力不僅有助于提升隊伍的救援能力與自保能力,更是滿足新形勢下“全災種、大應急”任務需求的重要條件,也是進一步滿足社會和人民對消防救援隊伍的期待,提升隊伍形象的必要之舉。作為消防救援人員實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場急救教學模塊在車輛事故救援教學中的作用尤為明顯,實際救援中亦直接影響整個救援行動的最終結果,因此在開展教學時不僅要高度重視,完善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更要努力探索如何幫助學員完成急救知識的遷移內化,達到成功將現場急救知識融入系統化的救援工作過程中,從而實現在救援中挽救生命,減少傷殘的目標。[5]
參考文獻:
[1]陳秀榮.國防生應急救援課程教學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4(5):43-44.
[2]賀森,尹芳秋,許崇亮,等.在衛生士官學員中開設災難醫學救援課程的探索[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2,10(1):63-65.
[3]中國紅十字總會,編著.救護員[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4]李春梅,張鈺華,張惠娟,編著.現場急救與突發事故處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5]李丹.警察現場急救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解析與建議[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8(1):106-110.
Reflections on on-site first
aid in teaching vehicle accident rescue
Chen Biyao
(Fire and Rescue Department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Kunming Training Corps, Yunnan Kunming 650000)
Abstract:As the main force of emergency rescue and the national team, the fire rescue team undertakes the duty and mission of preventing and resolving major security risks, responding to and handling various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maintaining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fter receiving the traffic accident alarm, the fire rescue team needs to be quickly dispatched to arrive at the scene in the shortest possible time,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vehicle accident rescue, the module of on-site first aid is indispensable, only with the appropriate first aid skill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imely and correct treatment of the injured before the arrival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personnel, to minimize casualties and achieve rescue purposes.
Keywords:firefighting; vehicle accident rescue; teaching; first 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