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強
2022年3月的一天,患者劉女士(化名)到我院心血管科門診就診。她拿出檢查結果焦急地說:“大夫,這幾天因為壓力大加上熬夜,總是覺得心慌,做了一個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Holter),結果上寫著有幾十次房性早搏,這個要緊嗎,需要吃藥嗎?”
早搏學名叫期前收縮,是指異位起搏點發出的過早沖動引起的心臟搏動,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可見于正常人,或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見于奎尼丁、普魯卡因胺、洋地黃或銻劑中毒;血鉀過低;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時對心臟的機械刺激等。劉女士的情況在臨床上非常普遍,正常成人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Holter),大約99%至少出現一次或數十次房性期前收縮,也稱為房性早搏。
想要了解自己的房性早搏是否疾病所致,是否需要治療,我們先要了解心臟正常的生理活動。正常心臟有四個“小房間”,分別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通過心臟有節律的收縮活動,心房的血液進入心室,進而輸送到全身各處;進行組織內物質交換和氣體交換后,血液通過靜脈回流到心臟,完成一次體循環。
心臟的跳動有賴于竇房結的正確指揮,竇房結位于右心房,規律地發出指令,通過“傳令兵”結間束,將指令傳達至心房各處;心房接收指令完成一次有效的收縮,將血液泵人心室。所以由竇房結發出的心臟正常跳動的節律稱為竇性心律。
我們在影視作品中也經常可以看到,患者在搶救成功后恢復了正常的竇性心律。在竇房結的指揮下,心房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但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心房組織蠢蠢欲動,抓住機會搶先發出命令,指揮心房提前收縮,出現房性期前收縮。其心電圖表現為提前發生的P波,形態與竇性P波不同,PR間期>120毫秒(ms)。
問:房性早搏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專家解答:主要表現為心慌,一些病人伴有心臟停搏感、胸悶、乏力等癥狀,部分患者無任何癥狀。
問:為什么會出現房性早搏?
動態心電圖報告
房性早搏心電圖
專家解答:房性早搏通常由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吸煙、飲酒、過度疲勞、焦慮、飲用濃茶或刺激性飲料、過量活動等因素誘發;在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患者中,房性早搏發生率顯著增加;一些全身疾病如感染、甲狀腺功能亢進、電解質紊亂等亦會引起房性早搏。
問:出現房性早搏需要進行治療嗎?
專家解答:①對于合并器質性心臟病或全身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原發病得到改善后再進行評估;②對于24小時房性早搏數量小于1萬次,無癥狀或癥狀輕微者,通常不需要治療,建議積極調整生活方式,消除緊張激動情緒、吸煙、飲酒、熬夜、劇烈運動等引起早搏的誘因,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③若自覺癥狀明顯不能耐受,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藥物治療。
問:房性早搏會進一步惡化嗎?
專家解答:近年來,“房性早搏是良性的且不具備顯著臨床意義”的觀點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頻繁的房性早搏可能是心房顫動(簡稱房顫)發展的獨立預測因素,增加了遠期中風和死亡的風險;但目前臨床上尚無明確臨界值,定義何為高頻房性早搏。
在最新版歐洲心律失常協會對無癥狀心律失常的共識中提出,24小時房性早搏數量大于500次可認為存在高負荷,需要接受房顫的健康宣教以及更長時間的節律監測,通過超聲心動評價心臟結構及功能,并進行全面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調整,包括減輕體重、篩查并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等。
問:中醫怎樣認識房性早搏?
專家解答:本病多屬于中醫“心悸”范疇,病位在心,與肝、脾、肺、腎密切相關。由于心神失養或不寧,引起心神動搖,從而悸動不安。本病有虛實兩端,虛實之間可以相互夾雜或轉化。實證日久,病邪傷正,可分別兼見氣、血、陰、陽之虧損;而虛證也可因虛致實,如脾虛日久,運化水液無力,痰濕內生,內擾心神而發為心悸,兼見實證表現。故心悸基本病機為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或痰、飲、瘀、火擾心,心神不寧。在治療上,虛證當補氣血陰陽之不足,實證當活血化瘀、化痰逐飲,配合安神之品,以增寧心之效。
24小時動態心電圖是一種長時間連續記錄并編集分析人體心臟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狀況。包括ST水平趨勢圖、心率變異、身體運動后的數據及各種心律失常的鑒別診斷。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診斷,對陣發性暈厥、眩暈和心悸原因及性質的確定,對藥物療效的評定及起搏器的功能評定。能夠記錄全部的異常電波,能檢出各類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小時內各個狀態下所出現的有或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對心臟病的診斷提供精確可靠的依據。在臨床應用中,尤其對早期冠心病有較高的檢出率。
患者戴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注意事項:①患者戴上記錄盒之后,可進行日常各項活動,如上班、散步、簡單家務等;②要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避免接觸強烈的磁場和電場,以免心電圖波形失真,干擾過多而影響診斷報告;③監測全程要求患者記錄日志,按時間記錄活動狀態和有關癥狀,一份詳細完整的生活日志對于正確分析動態心電圖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④動態心電圖常常受監測過程中病人的體位、活動、情緒、睡眠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對動態心電圖檢測到的結果,應結合病史、癥狀及其他臨床資料綜合分析做出正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