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腎臟病作為腎臟內科的多發病,是許多因素引發的一種腎臟慢性損傷。患者除了服用藥物外,還應當注意飲食調理。科學的營養治療一方面能改善腎臟病相關癥狀,另一方面可遲滯腎臟病進程。
食物通常由以下幾種成分組成:脂肪、蛋白質、糖類、水及無機鹽。因此,在幫助慢性腎病患者制訂飲食方案時,既應結合食物的主要成分,又要參照慢性腎病患者的具體情況。
腎功能狀況直接關系著人體排泄蛋白質分解物的能力,所以攝入蛋白質的量應由腎功能狀況決定。
腎功能正常者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腎功能正常時,對蛋白質的正常攝入無須管控,當然,不宜太多。
腎功能受損者若腎功能變差,攝取的蛋白則要變少,特別是當腎功能中度受損時,蛋白攝入量宜限定為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取0.6~0.8克蛋白。主要選取優質蛋白,減少植物蛋白的攝取量,讓動物蛋白的占比增加到60%以上,多吃雞蛋、牛奶、瘦肉等。
透析患者透析患者因為蛋白質流失了,要慢慢增加蛋白的攝取。推薦蛋白攝取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1.2克;若患者并發高分解代謝狀態時,蛋白攝取量要加大到每日每千克體重1.3克;腹膜透析患者在狀態穩定時,蛋白攝取量要達到每日每千克體重1.2~1.3克。
慢性腎病患者應少攝取反式脂肪酸和動物脂肪,少吃飽和脂肪酸,如豬油之類動物脂肪。高脂血癥患者更要謹慎食用。此外,反式脂肪酸不利于心血管,所以油炸食品及糕點應少吃。
若攝取的蛋白質和能量不足,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營養不良,這是導致此病死亡率上升的危險因素。可以增加α酮酸的使用再結合低蛋白飲食。
磷 腎臟受損時磷的排泄有所下降,導致血磷上升;由于維生素D3的合成力下降,許多鈣經由尿蛋白排出來,口文/李秋蓉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而導致血液中的鈣含量下降,引發骨質疏松。所以,要增加對鈣的攝取,管控對磷的攝取。成年人正常飲食每天可攝取1000~1500毫克的磷,腎臟病高磷患者對于磷的攝取量宜限定在每天不超過800毫克(最好每日攝取約500毫克)。蛋白含量高的食品,一般磷的含量也多,所以,低蛋白飲食減少了對磷的攝取。補鈣量宜為每日1000~1500毫克。但當血磷太高時,要謹慎攝取大量鈣劑。
鉀 如果患者每日尿量超過1000毫升且血鉀正常,則無須管控對鉀的攝取。如果患者尿量下降(每日不到1000毫升)、存在高鉀傾向(即血鉀超過5.5毫摩爾/升)、腎功能不全及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普利”字樣)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有“沙坦”字樣),則要防止食用鉀含量豐富的食品,每日不得超過1500~2000毫克。瓜果之類的果蔬(包括冬瓜、葫蘆、梨、蘋果、南瓜、菠蘿、葡萄、西瓜等)鉀含量均不高,能夠食用。而海帶、菠菜、油菜、西紅柿、韭菜、獼猴桃、桃子、橘子、香蕉等果蔬,以及蘑菇、紫菜、百合、干棗等于貨和菌菇類、豆類等,都是含鉀高的食物。當然,高鉀食物也是可以吃的,只是在限定總量的前提下有選擇地吃。比如血鉀下降或尿量變多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補鉀。
水、鈉 從食物里攝取的鈉應根據病情變化隨時改變,每日盡可能管控在5克左右。患者水腫明顯或并發高血壓時,要管控鈉鹽(每日2~3克)和水分(每日低于1000毫升)的攝取。若患者每日尿量不到500毫升,應堅決管控鈉鹽的攝取。在患者水腫不明顯抑或發生脫水時,每日攝取的液體量是前一日的排尿量再增加500毫升;若患者并發嘔吐、發熱、腹瀉之類癥狀時,則要增加液體補充。
大多數慢性腎病患者往往存在一些并發癥。比高尿酸血癥時宜管控嘌呤攝取,并發糖尿病的患者則宜關注血糖的變化。
透析前或透析慢性腎病患者普遍存在代謝紊亂和營養不良,強化營養支持是提高此類患者生活品質和改善其預后的關鍵一環。所有患者均要結合腎功能狀態(如腎功能分期)和各類并發癥情況,擬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