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威 趙 康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載體,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樣態,與民俗文化活動相融合,形成多種文化元素共生與融合的態勢。從民俗文化的視角探究武術活動的本真,尋找武術文化的根,深挖武術與民俗文化融合的內涵,把握融合規律,解釋其推動武術發展的動因可以對當前武術傳承與發展有所啟示。
武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要理論和實踐基礎,內外兼修,兼顧技藝與倫理。武術文化浸透著哲學、美學、中醫學、軍事學、倫理學、宗教學、文藝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種不同領域;武術文化不僅是傳統文化的集中產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積淀的集中反映。武術民俗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其思想內涵以系統、集中、深刻的方式體現出來,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的精髓,具有豐富的表現性,既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的民族共性,又具有中華武術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武術中蘊含著包括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民俗文化,民俗活動也影響著傳統武術,我國歷史悠久的民俗藝術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多樣化的種類以及高超的技術享譽世界,與傳統武術相結合,如舞獅、舞龍、皮影戲、木偶戲等。傳統武術與民俗文化相輔相成。
武術文化具有很強的文化區域性,不同區域的文化內容和表現形式不一樣,形成這種區域現象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我國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條件,對武術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河洛文化是典型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太極圖是河洛交會的自然現象,黃河、洛河交匯形成的旋渦,根據這個現象,創造出八卦和太極。同時,這里也是少林拳、太極拳、萇家拳的發源地。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協調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發展”的文件要求,國家體育總局出臺了相關政策,提出了武術競賽與節慶文化的融合發展。在傳統節日期間通過舉辦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力、參賽人員廣泛、群眾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這種以傳統節日融合發展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我們傳統武術的傳承和傳播,另一方面可以增添節日氣氛,從而實現雙贏。
舞獅運動從具有原先的傳統民俗神獅崇拜活動形式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傳統民族體育競技項目。獅子從野生動物文化形態到傳統文化藝術形態的重要文化轉型,成為符合民族獨特審美文化情趣的獅子文化,獅子因寓意吉祥、福瑞等象征文化意味,喜慶的節日都經常會被邀請做各種舞獅武術表演,這也是中國民俗文化與獅文化的完美結合,二者互相促進,互惠互利。
斗秧歌戲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主要戲劇因素之一就是它與武術表演技術的深度融合。研究武術與我國民俗文化相互融合的各種文化社會現象,對于深入揭示武術在我國民俗文化活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社會價值、武術民俗文化歷史起源和發展多元化意識形態以及探討武術民俗文化在新經濟時代的武術創造性作用轉化和武術創新性應用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武術的歷史文化傳承與傳統文化遺產融合,要充分吸取借鑒非物質傳統武術歷史文化遺產的宣傳保護工作理念,要深刻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文化屬性。武術歷史文化內涵及外延可表現為在傳統武術中,它是由歷代人構成的文化,武術可以繼續傳承武術文化,傳統武術賴以生存的文化歷史是由地域,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綜合組成的“文化空間”。
如何開展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整體性生態環境資源保護,不能人為地割斷武術與社會文化,要重點加強武術的不同地域文化生態性和文化空間環境保護,傳承文化制度和“口傳心授”保護方式等同于文化生態空間的環境保護。
傳統節日文化與武術的融合發展,中國傳統節日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傳承中華民族悠久深厚歷史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中的重大節日往往都被認為是屬于全民參與活動的,并不是固定地發生在某個日期。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構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和文化環境,促使千差萬別的人群在同一段時間內做出與之大致相同的行動和選擇。
通過各種文化節日和傳統民俗等多種文化方式活動廣泛宣傳和弘揚武術,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及其獨特性格的一種認可與確證,足以喚醒現代社會人們對于武術的一種民族文化感受和愛國情緒,引發們對武術的一種濃厚興趣,有效促進了武術在各民族民間的有效普及和廣泛傳播。
武術特色健身體驗文化旅游小鎮的開發建設,以傳統武術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整合為手段,以休閑消費人群及就業人口的聚集為目的,以配套設施及服務的完善為依托,構建一個產城融合的綜合開發結構與運營模式。要以當地特色拳種為主題建設特色健身體驗小鎮,首先要明確特色拳種的特色是“傳統武術文化”,依此為核心,將傳統武術賽事與旅游、文化、健身、養生、親子等協同的“多元化”拳種特色小鎮,形成融合賽事、戶外運動、教育培訓、餐飲、購物、休閑、體驗、健身等多種消費業態。
保護我國傳統武術,不僅是保護我國第二批寶貴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而且具有重大的全民體育運動價值、文化欣賞價值等以及其重要歷史文化意義。它既應該具備各種體育運動中強身健體的共性,也應該具備自己特殊的內涵及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因此,從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中深入研究、分析、提升武術的基本特點,完整體現其武術精神的實質,對我們順應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繼承中國民族武術運動事業,正確把握中國民族武術運動的未來發展路徑方向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