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 月8 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考察,走進眉山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關注保障鄉村醫療“最后一公里”。一直以來,習近平始終堅守人民情懷,體察民情。每到一處,讓百姓病有所醫,是他心中深深牽掛的“關鍵小事”。
就醫難不難、吃藥貴不貴,是習近平問得最多的問題。
2012 年12 月30 日,在河北阜平考察的習近平走進駱駝灣村貧困戶唐榮斌家里,問他吃的什么藥、治的什么病、農村合作醫療怎么樣等。他叮囑當地干部要關心鄉親們的身體健康,保障大家能看上病、治好病。
2019 年4 月15 日,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習近平來到貧困戶譚登周家。譚登周與老伴2018 年因病因傷返貧,習近平和他們一起算了收入賬和醫療賬:“低保補助有多少?醫藥費花了多少?報銷了多少?”
2020 年9 月16 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習近平走進村衛生室了解基本醫療保障情況,叮囑當地干部:“要聚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加強標準化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建設,健全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郡縣治,天下安。”在過去近10 年的醫改過程中,縣域內的基層醫改是一項重點工作。特別是在“十三五”時期,我國開始大規模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均衡布局醫療資源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有13 年糖尿病史的翁華曾遇到醫保賬戶沒錢的難題。每年前一兩個月買藥,他都要自掏腰包。一年前,他突然發現醫保賬戶里還結余1 萬多元。去沙縣總醫院咨詢后,他得知報銷起付線從900 元降至600 元,個人報銷比例從70%提高至90%。而且,藥品價格也降了,翁華常吃的瑞格列奈片,一天僅需幾毛錢。
翁華就診的沙縣總醫院是我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的“模范生”,同時也是三明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 年3 月23 日,習近平在沙縣總醫院考察時說:“我很關注你們的改革。這是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覺悟擔當。”
過去,醫院和醫保的關系就像是貓抓老鼠。醫院想方設法套取醫保基金。沙縣總醫院成立后,三明市將醫保基金打包給該院。該院的負責人統一調配醫保基金,并且“超支不補、結余留用”。過去相互競爭的基層醫療機構,變成了一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
據悉,國家衛健委在全國多地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通過實行醫保總額付費、結余留用的激勵機制,試點地區參保居民住院率從2019年的24%下降至2020 年的15%,醫保實際報銷比提高到61.2%,群眾醫療費用負擔減輕。
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我國全面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益民服務,發展面向中西部和基層的遠程醫療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醫療。
據了解,位于粵西山區的高州市山地面積超過52%,交通不便。為化解“既怕疾病要命,也怕交通要命”的難題,2020 年6月,高州市互聯網總醫院在高州市人民醫院掛牌成立,縣鎮村三級醫療服務以互聯網無縫銜接,促進縣鎮村醫療水平逐步均質化。
今年4 月29 日下午,廣東省高州市長坡鎮中心衛生院接收了一名已經休克的患者。ICU 主任何東偉發現,這名68歲的患者有膽道結石梗阻,并已引起膿毒癥。應該先做手術解除梗阻,還是先抗感染待控制后再做手術?這讓何東偉犯了難。他立即向上級醫院——高州市人民醫院緊急申請專家遠程會診。隨后,他通過上遠程會診系統,將患者的CT 等檢查結果、當前處理情況等資料發送過去。
當晚7 點左右,何東偉收到了會診意見:肝膽外科專家認為應先抗感染,待感染控制后擇期進行手術。之后,經過治療,患者的病情逐漸穩定。兩年多來,長坡鎮中心衛生院已經為150 多名患者發起遠程會診。
除此之外,高州市人民醫院還首創“互聯網+黨建+村醫通”的村民服務閉環,對接全市23 個鎮的439 個村,為每個村建立一個“村醫通”微信健康群,在群里進行免費問診、健康宣教等,做村民身邊的醫生。目前,“村醫通”共免費接受健康咨詢或遠程診療約22 萬人次,30 多例胸痛、腦卒中患者通過“村醫通”獲得及時救治。
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介紹,現在,我國遠程醫療覆蓋全國近90%的縣區。通過開展遠程醫療,農村居民已經能夠在基層獲得縣級甚至省市級專家高水平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