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陽
(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編輯部,四川 成都 61011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睂W術期刊編輯是宣傳思想工作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力”的重要論述,指出了編輯出版工作的初心和本質,為新時代學術期刊編輯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是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新形勢下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代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之中,人們的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現象突出。這就要求宣傳思想部門必須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而宣傳思想工作者要更好地擔負起職責和使命,就必須全方位提升履職盡責的綜合能力素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力”的重要論述,是其對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者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戰線政治素質、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工作作風的高標準和嚴要求,為新時代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努力和前進的方向。學術期刊編輯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堅守意識形態工作陣地,通過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和專業知識學習,守正創新,把好政治導向關、學術質量關和價值取向關,始終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賦予學術期刊編輯新的時代使命。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 《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敝泄仓醒胄麄鞑?、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 《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要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價值取向,加快提升學術期刊內容質量和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完善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新時代做好學術期刊出版工作的新要求,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學術期刊發展的高度重視。學術期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水平辦刊隊伍。作為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學術期刊編輯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從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出發,努力提升核心素養,加強自身的學術引領能力、編輯策劃與把關能力、出版服務能力,傳播好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腳力,即深入實踐開展調查研究的能力,是編輯能力提升、實現轉型的前提條件。學術研究不能閉門造車、脫離實踐,學術期刊也需要“走出去”辦刊,這就要求學術期刊編輯必須深入實踐,在實踐中加強學習與思考,提升自身選題策劃、學術交流、約稿組稿的能力。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新時代學術期刊編輯人員要樹立引領意識和問題意識,通過做好選題策劃來引導學者開展儲備性研究、回應中國現實問題的研究。有價值的學術論文應該是堅持問題導向,能夠充分反映現實、關照現實,回應時代之問和時代之需的。學術期刊編輯只有立足期刊定位和自身專業,長期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發現人民群眾急需解決的真問題,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才能找準學術方向、挖掘學術熱點,策劃出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選題,真正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第二,“走出去”學習交流,增強編輯出版專業素質。首先,編輯要積極參加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系統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了解出版領域最新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以行業通用的權威的規定為工作依據。其次,要加強業務交流與學習,“走出去”學習優秀學術期刊編輯部的辦刊經驗,借鑒優秀期刊在內容定位、發展目標及編輯方法上的特色、亮點,并結合自身實際取長補短,靈活運用到編輯出版工作中。
第三,深入學術一線,加強與學術界的密切聯系。對學術期刊編輯來說,與作者溝通、策劃欄目、組約稿件是體現腳力的重要環節。首先,學術期刊編輯要積極參加相關學會、協會、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組織的學術會議,在了解學術前沿動態、提升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與專家學者加強聯系,真正做到以學術為中心,為學術發展服務。其次,要通過電話、微信、郵件等加強與學者、作者的互動交流,維系已有的成熟作者,挖掘潛在的作者和有潛力的學術新秀,努力建立自己的作者群。最后,還需時刻關注專家學者的研究動態和研究成果,適時向專家學者約稿,提升稿源質量,擴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最終實現良性循環。
眼力指判斷力、辨別力,是學術期刊編輯在選稿審稿時必須具備的技能。媒體融合時代,“內容為王”仍是學術期刊賴以生存的基本準則,學術期刊必須以生產高質量的內容為著力點,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一,學術期刊編輯需提高自身政治理論修養,增強政治敏銳性,嚴把政治導向關。近年來,“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復雜局面。這就要求學術期刊編輯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提升自身政治素養、黨性修養和思想理論水平,堅決杜絕存在政治導向不明、學術不端、學術違規等問題的稿件出版;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第二,學術期刊編輯需具有學術敏感性,當好學術把關人,練就慧眼識珠的基本功。優秀的學術期刊編輯在選稿審稿時,能夠在眾多稿件中挑選出符合期刊辦刊宗旨、具有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的高質量論文。而學術敏感性的培養沒有捷徑,學術期刊編輯必須在自身的專業領域深耕細作,多學習、多思考,廣泛閱讀,勇于實踐;要善于利用各種融媒體技術,廣泛收集本專業的學術信息,不斷開闊學術視野,持續關注相關學科動態,把握學術熱點和學術增長點??偠灾?,學術期刊編輯要在選稿審稿工作中有意識地鍛煉眼力。此外,還要注意審核和把關多種形式的學術不端行為,把關學術論文在獨創性、系統性、科學性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文獻引用情況,把關學術論文的不足之處并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等等。
腦力,即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增強腦力就是提升編輯的理論思維能力。
第一,要勤于學習。這是增強“腦力”的基礎。編輯出版工作是一項專而精的工作,要求編輯既要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雜家”的特點,又要擁有自身最為精通的知識領域,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因此,學術期刊編輯要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突破學科邊界,廣泛涉獵各類知識領域,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努力提升自身的編輯素養和學術水平;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強理論學習,注重日常積累,多與編輯同行進行業務交流,多參加學術會議、加強學術交流,在學習中提升“腦力”。
第二,要善于思考。這是增強“腦力”的核心。學術期刊是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學術期刊編輯作為學術知識的傳播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樹立問題意識,進行有效思考,推出優秀學術成果,從而提升學術期刊影響力。首先,學術期刊編輯要在學習中思考,用思考指導實踐;其次,要從整體上把握自身專業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對未來的研究趨勢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并將這些思考融入選題策劃、審稿校稿工作中;最后,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尋根”精神,在編校稿件時遇到把握不準的問題,可咨詢專家學者,也可查閱相關資料,徹底搞清問題的來龍去脈。
第三,要守正創新。這是增強“腦力”的落腳點。融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編輯不僅要堅持“內容為王”,還要積極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適應新時代數字化轉型、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編輯工作就是“人腦+電腦”的結合,而“人腦”又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學術期刊編輯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互聯網提供的海量資源分析、研究熱點和趨勢,善于運用新技術提升學術期刊的內容質量和傳播力、影響力,探索網絡優先出版、數據出版、全媒體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統籌推進傳統出版和新型出版融合發展。
學術期刊編輯的筆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編校能力,要具有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在尊重作者主要觀點的前提下,能夠按照期刊質量管理規定和學術出版規范潤色稿件;二是學術溝通和學術表達能力,不僅要擅長運用學術語言與作者進行溝通,還要能寫出具有創新觀點的學術論文;三是熟練駕馭新媒體的能力,要靈活運用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各種媒介形式來表達觀點、突出主題。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筆力:
第一,學術期刊編輯要具備工匠精神,通過日積月累地學習,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功底。工匠精神是對出版精品的孜孜以求,是編輯主體立足文化本位應有的氣質。首先,要錘煉求真務實的編輯作風,擺脫“差錯率在允許范圍內就萬事大吉”的思想,絕不能急功近利、滿足于“差不多”;其次,要注意日常積累,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語言文字規范知識,還要經常參加業務培訓,了解最新、最權威的編輯規范標準;最后,要精心打磨所編校的稿件,提升文字表述的學術性、規范性和精確度,把好語言文字關。
第二,學術期刊編輯必須主動提升學術素養,探索編學研一體化發展。學術溝通和學術表達的能力是對學術期刊編輯筆力的特殊要求。學術期刊編輯面對的是行業里的專家學者,只有具備良好的學術素養,才能撰寫出專業的、令人信服的審稿意見、退修函等,才能與作者、讀者實現有效交流;學術期刊編輯要堅持編學研一體化發展,利用空閑時間大量閱讀相關專業文獻,拓寬學術思維,養成隨讀隨寫的好習慣,通過撰寫讀書筆記、學術文章、課題研究等來提升個人學術水平。
第三,學術期刊編輯要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增強新媒體編輯能力。融媒體時代,編輯的筆力已不局限于傳統的語言文字表達,還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內容的表現形式,全方位滿足讀者需要。學術期刊編輯要學會運用新媒體技術,根據不同媒介的特質,對學術期刊內容進行精準加工和快速分發,有針對性地潤色語言文字、調整內容表現形式,適應性地加入圖表、音頻、視頻、數據等,以微信推文、數字期刊、掃二維碼讀文等方式實現學術論文表現形式的多元化,推動學術成果的大眾化普及和應用轉化。
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既有所區別,又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腳力是眼力和腦力的基礎,腦力有助于腳力、眼力、筆力的提升,而筆力則是腳力、眼力、腦力的最終落腳點,因此,增強“四力”必須全面推進,不可有所偏頗。增強“四力”的最終目的是讓學術期刊編輯成為具有扎實的編輯業務能力、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掌握廣博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新媒體技術,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既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研究又有較寬知識面的復合型編輯。新時代學術期刊編輯要適應時代需要,努力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