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洪學英
(1.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 《電氣化鐵道》編輯部 北京 100036;2.鐵道知識雜志社 北京 100844;3.中國鐵道學會學術交流與科普部 北京 100844)
科學普及工作承擔著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推廣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的重要使命。作為科學普及工作的一個重要宣傳手段,科普期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編輯隊伍的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科普期刊質量的優劣。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與壯大,大量讀者分流,大批廣告流失,科普期刊的發展受到重挫,期刊經營陷入空前困難。但這些新媒體也存在著弊端,如信息準確性不夠;內容魚龍混雜,虛假信息、有害信息時有出現;互動性強,但主流意識較弱等。這些弊端正反映出科普期刊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科普期刊仍有存在的理由和發展空間。作為科學普及的核心參與者、期刊出版的中堅力量,科普期刊編輯的使命和任務更為艱巨??破掌诳庉嫅鲃诱碱I宣傳陣地,讓正確的精神、思想、知識、方法得以廣泛傳播,擔負起向大眾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社會責任;應取長補短,利用好新媒體這個宣傳媒介,在錘煉原有技能的同時,破除思想障礙、放棄因循守舊、嘗試創新重構、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成為綜合素質很強的多面手。近年來,隨著讀、寫、傳播關系的深刻變化,編輯與出版走向多維空間,很多新問題需要被重新認識和研究。鑒于此,筆者將對新時代科普期刊編輯的綜合素質進行探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始終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臺、辦新聞網站,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作為黨和國家宣傳出版事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科普期刊反映了社會意識形態,具有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作用。
科普期刊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這種特殊地位決定了科普期刊編輯的政治思想素養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質。編輯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思想觀,確保宣傳內容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彰顯新時代的科學精神;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學習、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政策水平,培養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培養積極的開拓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政治鑒別力,即對一些社會現象、事件、關系、形勢等從政治高度進行鑒別、分析、判斷,是一種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是一個人思想觀念、理論知識、政治經驗、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的綜合運用。期刊是供人閱讀的文化產物,具有導向性和傳播力,對讀者的思想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期刊編輯作為讀者和刊物的雙向把關人,應具備敏銳的政治鑒別力和洞察力。在稿件的初審階段,編輯要對文章的政治觀點進行全面把握、重點審查,要善于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切實把好政治導向關、科普質量關和價值取向關。當然,初審階段的政治觀點審查替代不了復審和終審階段的工作,復審、終審階段同樣需要把好政治觀。
科學精神是科學的靈魂,是人類在認識和改變世界的過程中,用理性精神追求真理的態度和規范,是大膽質疑、反復驗證、探索創新、自由競爭、臻善致美等科學態度和精神氣質凝結在人的意識和行為層面的精神面貌。科學精神體現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內化在科學主體的科學意識中,滲透在科學研究方法中,凝結在科學思想體系中。江澤民同志于2000年為中國科學技術館題詞時把弘揚科學精神放在了第一位,體現了科學精神在科學普及中的重要地位?!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編輯有責任有義務彰顯正確的科學精神,展現科學不囿于時代的動人魅力,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領和科學精神的培育工作”。
編輯是傳播知識的使者,擔負著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使命,須有高尚的職業操守。編輯作為一種職業,除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外,還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近年來,由于科研產出的不斷擴大,學術不端事件日益增多,使得科研誠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這正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科研誠信的建設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編輯應該認真學習 《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范》中明確的7種學術不端問題,嚴格抵制學術不端問題,維護良好的學術生態。
我國科普期刊按內容可分為綜合類科普期刊和??祁惪破掌诳竟澮詫?祁惪破掌诳癁檠芯繉ο筮M行闡述。
專科類科普期刊對編輯的要求較高。首先,需要編輯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綜合知識,做到“博學多聞”;其次,還要注重學習,通過多渠道拓寬知識面、了解與刊物內容有關的知識,更好地對稿件內容的正確性、行業科技術語的準確性等進行判斷;編輯還應積極投身科普活動和各類學術活動,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及最前沿的創新技術等。
科普文章是將生澀難懂的科技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文字,編輯應該熟悉 《中華人民共和國語言文字法》《通用規范漢字表》《標點符號用法》等有關規范文件,具備足夠的語言文字知識和雕琢文字的功底。語言文字作為信息和知識的載體,是編輯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和工具。在專業學科上編輯可能不如作者精深,但在寫作、語言文字修養、立意謀篇、語法修辭、標準規范等方面,編輯的的水準都應高于作者,否則就很難保證期刊的出版質量。需要指出的是,編輯還應注重歷史知識的學習,保持高度的敏銳性,這一項工作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
編輯學是關于編輯活動、編輯工作的學問。編輯學的理論來自對編輯活動的總結,又指導著編輯活動的發展。編校知識對期刊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編輯校對能力是編輯的基本功,對期刊質量的優劣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編輯應具備扎實的編輯學知識,尤其對新手編輯而言,執業資格和崗前培訓尤為重要;要重視繼續教育,加強編輯出版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更新;編輯應及時掌握新聞出版規范、了解著作權法等文件要求,及時獲悉科普事業和出版行業的發展動態;重視編輯學與語言學、新聞學、傳播學等學科的融合應用,同時加強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文獻學的學習。
選題策劃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新一輪科技期刊的改革浪潮已經到來,科技、科普類期刊不能被動地等作者投稿,而應主動出擊、策劃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滿足讀者需求的內容,引領讀者閱讀。我國大批??祁惪破掌诳菑?0世紀80年代開始創辦的,編輯可從期刊創刊以來登載的內容為主題,做選題策劃工作,留住讀者。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編輯應走出編輯部、走入實驗室、走近領域學術帶頭人,積極約高質量稿件;還應主動參加行業學術論壇,及時掌握行業科技研究現狀、前沿科技、熱點問題等信息,獲得更多資源。編輯在選題時,要注意學會做“減法”,需要結合國家政策要求,準確把脈科技熱點和要點,對于可能涉及國家安全或需要保密的國家重點工程,抑或是尚在規劃的國家重點工程,須得到國家權威部門的允許方可進入選題。
確定選題只是選題策劃過程中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把這個選題做好、做優,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撰寫策劃方案。該方案包括選題意義、選題內容、職責分工、市場定位、社會效益等,要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二是確定作者。確定作者是約稿的關鍵,編輯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溝通能力,能約到什么樣的作者直接關系到刊物質量的優劣。組稿的方式有個別約稿、群體集稿、社會征稿等,個別約稿針對性強、成功率高。如1931年趙景深在北新書局編寫 《青年界》時,由于稿荒,故向老舍求助。他的約稿信上只有一個大大的“趙”字,并用紅筆圈起來,老舍心領神會,立馬復信,并隨信附上短篇小說 《馬褲先生》,這次約稿被業界傳為佳話。這是在編輯與作者關系密切的情況下可借鑒的方式;如果是編輯首次向作者約稿,建議采用郵件、電話、書信等方式進行約稿。三是編輯應具備對內容、風格、版式設計等因素的深入分析能力和把控能力。選題策劃會涉及到新欄目的設置,編輯既要確保新欄目與全刊風格的一致性,還要保證新欄目具有創新性,這需要編輯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總結經驗。
新媒體和新技術不僅是一種更適合時代發展的傳播方法和途徑,在空間、時間上對期刊的傳播效力有大幅的提升。也為科普期刊刊載內容的數字化傳播和共享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推動著期刊的新媒體融合發展。編輯應轉變思維、取長補短,主動向新媒體學習,利用科普期刊的內容質量優勢,有效提升科普期刊的傳播力度和傳播效率;要利用好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廣期刊的內容,擴大期刊的受眾面,利用新媒體和新技術的交互性,與讀者、作者、審者建立良好的互動,增強傳播效果。
編輯必須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引導讀者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判斷力。期刊的美體現在文字、圖片、版面設計、裝幀印刷等各方面,這里以圖片為例,詳細說明。圖片作為科普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片選擇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文章是否具有可讀性。在挑選照片時編輯需注意幾點:一是編輯要對文章內容非常熟悉,根據文章內容選取與之相互照應的照片。二是盡量選用高清照片,如登載歷史題材時遇到低像素照片,可根據實際需要,處理為黑白照片或以小圖形式呈現。三是選取的圖片要具有“科學性”,彰顯科學精神,如主題是關于一個零部件的介紹,建議用特寫照片;若是關于經濟發展的主題,選取城市建筑為背景的大場景照片要比機器人照片更具有說服力和認同感。
一篇稿件往往需要編輯衡量其是否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這種判斷能力是學識、經驗、能力、水平的體現,編輯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提升判斷鑒別力。比如,某雜志刊登 《“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實驗報告(孵化階段)》一文中指出,熟雞蛋返生實驗已經成功,并揭示出返生后的雞蛋同樣具有生命力。該刊編輯若能夠對這種反常理的“偽科學”加以質疑、求證,此文章就不會得以發表。再比如:陳登科創作的 《活人塘》,初審編輯已退稿,后被趙樹理發現才得以順利出版,由此可見編輯的判斷能力有多重要。
讀者是期刊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期刊存在價值的體現,編輯了解讀者的需求也就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報告》指出,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6.2%、8.47%,據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10.56%,可見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正在不斷提升,且逐步縮小了與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隨著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科普期刊不再是灌輸知識的“老師”,而正成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般的“朋友”。因此,編輯應主動了解讀者的需求,與讀者獲得知識上的共鳴,使更多有溫度、有深度的好文章與讀者見面。
綜上所述,編輯應是思想政治過硬、專業素質和業務知識扎實、選題策劃能力突出、溝通交流能力良好的復合型人才,編輯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高標準、高要求,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為個人事業發展做好長遠規劃,為科普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編輯還應始終保持一顆熱愛學習、積極進取的心,不斷自我“充電”、學習新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編輯手段和傳播工具,努力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當前正是國家建設一流科技期刊、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的關鍵時期,編輯應重新審視工作內容,對標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標,做好自我成長與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