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丹丹,李媛媛,張倩玉,馬騰,魏海英
(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山東 日照 276800)
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大力實施海洋強市戰略,不斷優化漁業產業結構,以池塘養殖為主的傳統漁業逐步向工廠化現代高效漁業轉變。現分析了全市現代漁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現狀,指出了發展現代漁業園區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建議。
山東省日照沿海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濕地等生態保護岸段,有池塘養殖和工廠化大棚養殖兩種方式,主要分布在兩城河口、夾倉河口、小海河口等區域。之前養殖區大棚雜亂無章,養殖戶隨意抽取地下水,養殖尾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取水和排水管道隨意鋪設,雜亂無序,造成環境嚴重污染。近年來,日照市政府對沿海養殖區進行了集中整治,重點拆除濤雒鎮、傅疃河口、臥龍山街道、松虎灣沿岸向海一側的養殖設施,清退養殖池塘120 hm,拆除工廠化養殖大棚160萬m。
日照市海洋漁業主管部門編制了《日照市陸基海水現代化漁業園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5)》,這是山東省首家市級現代漁業園區規劃。沿海岸線近期集中規劃9處現代化漁業綜合產業園(2018—2023年),中遠期規劃2處現代漁業園區(2020—2025年),逐步推動日照的陸基養殖由粗放型向工廠化和工程化綠色養殖方向轉型升級。近期規劃建設“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科學研究試驗園區”“山海天國家水產技術推廣與示范園區”“開發區蔡家灘國家蝦類體系產業園區”“開發區奎山漁業田園綜合體園區”“東港區紅旗現代漁業示范園區”“東港區德興精品休閑漁業旅游度假園區”“東港區朝陽田園漁業綜合體園區”“日照冷水魚產業特色小鎮園區”“嵐山區宏原現代漁業示范園區”9處各具特色的現代漁業園區,總規劃面積1 000 hm;中遠期建設“日照兩城鎮甜水河口現代漁業示范園區”和“山海天兩城鎮對蝦育種產業園區”2處現代漁業園區,總規劃面積93 hm。
東港區紅旗現代漁業園區總規劃面積66.7 hm,規劃6大功能區: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區、海珍品苗種繁育區、海珍品工廠化暫養區、生態標準化池塘養殖區、休閑漁業濱河旅游區、綜合管理服務區。目前已完成建設,投入使用。
東港區小海片區現代漁業園區項目,項目占地8 hm,建設一個雙層工廠化標準循環水車間一個,16口標準化高位養殖池(30 m×30 m),30條跑道式養殖池(30 m×5 m),景觀池塘兼尾水處理及附屬設施。
瑞灃(山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傅疃河入海口規劃建筑面積19萬m的現代漁業園區,部分基礎設施已開工建設。
園區建設本著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質量生產的“三高”原則進行規劃和建設,按照新發展理念和環保要求,堅持質量興漁、綠色興漁,統一做好園區建設規劃,切實提高園區建設標準和水平,明確了園區內各類功能區劃,合理布局,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建設。園區建設體現了健康養殖、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品優質的理念,有助于建立高效、節水、節能、節地的精準養殖新模式。
園區運營采用集中供水、集中供暖、集中尾水處理的“三集中”模式。集中供水是通過從外海調水,有效保護了地下水資源;集中供暖實現清潔能源生產,園區不產生新的污染物;集中尾水處理可實現園區養殖尾水零排放,保障園區運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園區集漁業生產、技術研發、科普教育、現代漁業技術培訓、休閑漁業等功能于一體,建成復合型產業旅游度假漁業園區,打造漁業文化旅游新地標,成為漁業生產與養殖體驗的創新典范,追求產業跨界融合發展。
現代漁業園區建設投資大、周期長、回收慢,多數園區在前期建設后,就不同程度存在資金短缺問題,漁業養殖、育苗、暫養等產業,受水質、病害、市場價格等原因風險較高,行業投資資金不愿進入。
現代漁業園區建設企業自身投入不足,而各級政府財政扶持能力又具有很大局限性,對水產養殖區拆遷、現代漁業園區建設投入不足,且投資渠道單一,一些很有發展前景的項目無法啟動實施。
受國家政策影響,有的規劃的現代漁業園區在生態紅線內或者屬于海域范圍,需要進行調整。同時,受當地政府財力影響,沿海各區建設推進力度不均衡。
現代漁業園區作為漁業技術組裝集成、漁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漁業生產的示范載體,對于推動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漁業整體效益,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漁業園區建設是傳統漁業養殖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優勢、最大后勁,是推動漁業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加大現代漁業園區建設步伐,實現在增強特色產業上、在土地穩定流轉上、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上、在科技爭先漁民增收上有新突破,使之成為市、區漁業主導產業集聚的功能區、先進科技轉化的核心區、生態循環漁業的樣板區。
根據日照市沿海養殖傳統分布、主導養殖品種的不同,結合適宜養殖的水文、交通、環保、物流、水產加工、投入品供應、水電暖保障等條件,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大力實施差異競爭戰略,突出特色,打造漁民接受、設施配套、集約高效的現代化漁業園區。
前期,現代漁業園區改造,基本上是由政府引導、按企業市場運營的模式進行。為了更好地籌措漁業園區建設資金,在發揮政府財政資金作用的同時,探索運用“舊村改造”模式,采取拆遷置換的方式,讓養殖戶到漁業園區集中養殖,騰出沿海公路向海一側,用于旅游開發、生態恢復等項目。
現代漁業園區作為漁業技術組裝集成、漁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漁業生產的示范載體,在合理規劃布局的基礎上,探索“漁業+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培育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休閑漁業基地,打造精品化的休閑漁業品牌,對于實現漁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