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王靜安手錄詞曲書目》與王國維的戲曲研究*

2022-11-05 14:29:37
文化遺產 2022年1期
關鍵詞:戲曲

梁 帥

1908年夏至1912年底,王國維(1877-1927)專注于古典戲曲研究。學術必然離不開藏書,關于王國維的戲曲收藏,他早年曾提及:“共得三千余種,篋中所藏尚不逮十分之一”。然而《靜庵藏書目》僅著錄有24部曲本,若將其中《元曲選》《六十種曲》所收各劇分別計算,也不超過200種,因此《靜庵藏書目》對王國維藏曲的反映并不全。此外,《靜庵藏書目》在著錄上也頗為隨意,絕大多數曲本未注明版本,故其版本價值也不大。2020年4月20日,筆者于四川省圖書館發現王國維寫于1912年底的手稿《王靜安手錄詞曲書目》(下文簡稱《詞曲書目》)。得益于此份手稿的發現,學界得以全面考察王國維的戲曲收藏,并借之梳理藏曲與王國維戲曲研究成果、觀點之間的關系。王國維能夠做到不蹈襲前人而超越之,其學術路徑正體現在對所藏書籍的審視、使用問題上。此目錄向未見學界提及,故筆者特撰此文,以探討《詞曲書目》戲曲部分的學術價值。

一、 《王靜安手錄詞曲書目》著錄的戲曲

《詞曲書目》并非是王國維信筆抄錄,而是經過了精心編排。《靜庵藏書目》編于1909年5月,此時王國維的戲曲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詞曲書目》則編于1912年底,彼時其戲曲研究已趨于完結狀態,后者因而能夠較全面地反映王國維的戲曲收藏。書目總計16頁,其中戲曲部分6頁,按類別依次為戲曲總集、戲曲別集、小令套數類、曲譜與韻書、戲曲目錄,總計著錄有58部曲籍。每類目間均有空行,王國維在編排上的分類意識是了然明確的。

《詞曲書目》著錄項包括書目名稱、卷數,冊數。凡是稿本、鈔本、影鈔(刊)本,王國維均有注明版本。有部分刊本未寫明,蓋是因為它們自問世以來較為易得,且版本不復雜,王國維遂未一一著錄。在冊數清點上,王國維也力求準確。如《詞曲書目》著錄有兩部《暖紅室傳奇匯刊》,第一種為十八本;第二種原記作十四本,并注明缺少《還魂記》一種,王國維后將其涂改為十六本。今查暖紅室刻《還魂記》確為兩本,誠如王國維所改。

與《靜庵藏書目》手稿本相同,《詞曲書目》有16部曲本的眉批處出現了○△圈識符號,它們當是指其中的善本。《元曲選》《傳奇十種》《六十種曲》《西廂記》《明劇七種》《西廂記》《樂府新編陽春白雪》《梨園按試樂府新聲》《雍熙樂府》《詞林白雪》《中原音韻》《音韻須知》,以及三種《錄鬼簿》均被標出○。《盛明雜劇(初集)》則被標為△,這除了意在點出此書為善本外,還當是意在表示此書于彼時尚不在王國維處。1918年,董康(1867-1947)的誦芬室影刻了王國維所藏《盛明雜劇(初集)》:“明沈林宗輯,曩曾假王靜庵藏本影刻于宣南”。然事畢后,董康卻長期未將此書歸還,甚至有傳言董康將此書賣掉。1923年8月,王國維去信蔣汝藻(1876-1954):“聞授經來此已數日,不久即南歸,渠言弟之《盛明雜劇》并未售去,可以歸后即寄,但不知能如其言否耳。”兩月后,王國維再次催促:“授經借弟之《盛明雜劇(初集)》聞并未遺失,仍在其手,請轉告,請其檢出送至公處,與文集等一同寄下為感。”不久蔣汝藻便回復:“昨晤授經,云《盛明雜劇》已于一星期前托羅叔言先生親戚范子衡帶京轉交,約計早可收到。如尚未到,可于文楷齋詢之,必可得一究竟也”。《盛明雜劇》終得返還王國維手中。王國維逝世后,《盛明雜劇(初集)》為王孝慈(1883-1936)購去。

王國維曾對《詞曲書目》作過修訂,如眉批依次記有湯顯祖《南柯記》《紫釵記》、張鳳翼《竊符記》、紀振倫《折桂記》、張叔楚《明月環》、范希哲《雙錘記》、葉憲祖《金鎖記》、朱素臣《翡翠園》與無名氏《金貂記》。它們當是在底本完成后加入,這些曲本正是王國維于1912年秋購于日本文求堂的曲本,總計10部,122元。此次文求堂所售還有《元槧古今雜劇三十種》,后為羅振玉(1866-1940)購去;《雜劇十段錦》則被董康買下。《周憲王樂府三種》是以夾批補入,此書原為羅振玉所藏,羅氏后將其轉與王國維。

還有一些刪改是對所錄典籍歸屬類目的調整。如《六幻西廂》《周憲王樂府三種》《明劇七種》原屬別集,王國維后將其調入總集。在類目的內部,出于對作家生活、作品刊印時代的考量,王國維也進行了調整。書目原先依次著錄舒位《瓶笙館修簫譜》、洪昇《長生殿傳奇》,然舒位為乾嘉人,晚于順康時期的洪昇,王國維后將二者對調。眉批處一并補入的從文求堂所購曲本,在將其插入正文時,紀振倫前的三位被補入湯顯祖后,張叔楚后的五位則增入屠隆之后。雖然《詞曲書目》是一部藏書目,但與《詞錄》《曲錄》相同,王國維仍然希望其體現戲曲的歷時演進。

以《靜庵藏書目》《詞曲書目》為參考,王國維的戲曲購藏經歷了三個階段。他在《三十自序》中提及“吾中國文學之最不振者,莫戲曲若。……此余所以自忘其不敏,而獨有志乎是也”,王國維從此轉治古典詞曲,戲曲書籍的購入也自此時始。《靜庵藏書目》收錄戲曲著作24部,它主要反映了王國維自1907年至1909年五月之間的戲曲購藏。這一時期王國維所購曲本多為習見之本,即便是《元曲選》《六十種曲》也是易得之書,鮮有珍本秘笈。其中僅有《雍熙樂府》是罕傳之本,《傳奇匯考》《錄鬼簿》《曲品》等則是從陳毅(1873-?)、劉世珩(1874-1926)等處轉抄而得。

《靜庵藏書目》編訂后,藏書隨之進入第二階段。《明劇七種》是1909年夏從陳毅處轉抄:“宣統改元夏四月,從士可先生假錄一本,因記于后”。文林閣傳奇十種也購于本年夏:“己酉夏,得明季文林閣所刊傳奇十種。”《盛明雜劇》則得于是年冬天:“己酉冬日,得此書于廠肆”。《梨園按試樂府新聲》同樣是于本年幸得:“宣統庚戌趙倬齋孝廉影鈔見寄”。在之后的1910年,王國維又得《六幻西廂》《西廂記》等。王國維預備校錄《錄鬼簿》所搜集的三部校本,其中的影寫尤貞起鈔本、楝亭十二種本也是在本年得到。從《詞曲書目》眉批上的圈識符號判斷,有11種得于1909年夏至其赴日之前,這佐證了王國維的戲曲研究開始朝著縱深方向發展。

從1911年底赴日至1912年底《宋元戲曲史》完稿,這是購書的第三階段。自1912年10月起,王國維著手撰寫《宋元戲曲史》:“自是以后,遂不復談斯藝矣。”而在此之前,他又從文求堂購入11種明人曲本,這當是王國維戲曲購藏過程中最大宗的一次,此舉頗使筆者欲揣摩其彼時心態。王國維在編寫《詞曲書目》《宋元戲曲史》時,當是如趙萬里(1905-1980)所言此后不欲再涉及曲學。然而面對從中國流入東瀛的珍稀文獻,他并不愿使其流散異國。羅振玉資力最豪,遂出巨資將《元刊雜劇三十種》攬入;董康到日后以售書度日,經濟也有來源。王國維的經濟本屬拮據,但他仍斥資將剩余曲本買下。事實證明這批文獻確與《宋元戲曲史》撰寫關系不大,但正是這種“無用之用”才體現出一代學人守護傳統典籍的情懷。

比較《靜庵藏書目》與《詞曲書目》,王國維舊藏曲本也當有流散,如《傳奇匯考》便僅見于前者而不載于后者。上海圖書館藏富春堂刻本《雙忠記》《白兔記》《躍鯉記》《十義記》鈐有“王國維”“周越然”“曾留吳興周氏言言齋”印。這些曲本曾經周越然(1885-1962)藏持,《吳興周氏言言齋藏曲目》著錄,它們同樣不見于《詞曲書目》。

二、 《王靜安手錄詞曲書目》與王國維戲曲研究之淵源

王國維治戲曲尤重視文獻,如《宋元戲曲史·序》中所講:“凡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說明,亦大抵余之所創獲也。”我們有理由相信《詞曲書目》所錄典籍,王國維當都精讀或泛泛瀏覽一過,這為我們考察王國維戲曲研究的觀點、思想之來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參考。

王國維對書目中的文獻當下過很深功夫,在此不妨首先來看《詞曲書目》所列第一部作品《元曲選》。王國維對《元曲選》的態度,在其研治曲學的幾年內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在《錄曲余談》中曾稱“設無晉叔校刻《元曲選》,今人殆不能知元劇為何物矣”。基于這一感觸,他曾將《元曲選》點讀一過,青木正兒(1887-1964)回憶:“就《元曲選》而言,當時我根本不會句讀,只是看曲文看得忘我。此后我從狩野先生那兒打聽到王先生已經把《元曲選》點斷好了的消息,我羨慕得不得了。”然而隨著寓目雜劇數量的豐富及對戲曲文體思考的深入,“元人舊制”成為王國維把握元雜劇的重要向度。在得見《張天師明斷辰勾月》后,王國維稱此劇“猶可見元人雜劇遺制”。評價《王關西廂》,他又言“猶存元人雜劇舊式,未經妄人刪改”。王國維對元代雜劇版本原貌的看重,在獲見《元刊雜劇三十種》后發生了根本改變。至《宋元戲曲史》,王國維便有“愈以知臧說之不足信矣”的判斷,這當是對其早年服膺臧晉叔刻《元曲選》的質疑。待到他應羅振玉之邀為《元刊雜劇三十種》撰寫序錄時,態度更為鮮明:“凡戲劇諸書,經后人寫刊者,往往改易體例,增損字句。”王國維從早期對《元曲選》的青眼相加,再到后來屢有批評,態度的變化得于寓目文獻的豐富,《詞曲書目》為這一考察提供了具有實證意義的參考。

我認為王國維對朱有燉及其雜劇亦有深入研究。除《詞曲書目》著錄的《周憲王樂府三種》及《明劇七種》外,王國維還在董康處得見《雜劇十段錦》。在王國維尚未獲見元刊本雜劇時,它們成為王國維了解元代雜劇體制最重要的文獻;在相關批校、跋語中,他多有提及朱有燉的雜劇。與此同時,雖然元代雜劇多借《元曲選》得以傳世,然“院本則無一存,唯《水滸傳》及明周憲王《呂洞賓花月神仙會》雜劇所載二則,尚足考見大概”。《呂洞賓花月神仙會》第二折有關于元代院本搬演的情節,《宋元戲曲史》第十三章《元院本》便借此蠡測金元院本的文本及演出形制。王國維后來的戲曲研究之所以能夠發前人所未見,其首要創獲即是對元曲體制特征的思考,元刊本雜劇、誠齋雜劇正是最重要的文獻。

王國維對明清戲曲的態度一直是學界反復琢磨的問題。在尚未涉足戲曲時,王國維曾用西方戲劇觀念審視明清戲曲:“國朝之作者,雖略有進步,然比諸西洋之名劇,相去尚不能以道里計。”然而在深入研讀元代戲曲后,尤其是將其與明清戲曲對比后,王國維甚至認為“明以后無足取,元曲為活文學,明清之曲,死文學也”。《詞曲書目》著錄的《盛明雜劇(初集)》《文林閣傳奇十種》《六十種曲》,還有從文求堂書店購入的十余種明人傳奇,便共同構成了王國維有關明人戲曲閱讀的全部文獻。

不過對于它們,王國維似未進行過系統地閱讀。《靜庵藏書目》即著錄《六十種曲》,然而從他給劉世珩的信中所講“《六十種曲》敝藏亦有之,將來涉獵所及,有可選者,再行函告”來看,直到1910年春,他仍然沒有計劃閱讀此書。此書今不知藏于何處,尚不了解書中是否有王國維所撰題跋、批語。此外的《盛明雜劇(初集)》《文林閣傳奇十種》等,則分藏于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日本各大公私圖書館內,筆者在走訪調查后發現它們均鮮有王國維所撰題跋批校。因而對于明代戲曲,王國維想來是沒有對元曲閱讀得深入。

不僅如此,王國維更鮮有論及清人,不過就清代戲曲個案而言,尚有可深度追索者。《靜庵藏書目》《詞曲書目》都著錄有黃燮清(1805-1864)《帝女花》《桃溪雪》兩部劇作。黃燮清,字韻甫,號韻珊,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他與王國維同為海鹽人,這種地緣上的關系很自然地將二人拉近。《帝女花》演長平公主在明末清初動蕩之際因戰亂受傷,后得清軍赦免,與都尉周世顯再續姻緣;然長平公主不忍國破家亡,不久郁郁而終。《桃溪雪》寫吳絳雪為保全鄉里不得不犧牲自己。《宋元戲曲史》曾評價《竇娥冤》《趙氏孤兒》:“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王國維有關悲劇命運的思考,我們也能夠從長平公主、吳絳雪身上一窺精髓,想來這才是兩部劇本一直跟隨王國維遠渡重洋的原因。

王國維《曲調源流表》在趙萬里編纂年譜時已不得見,此書“考各宮調、曲調之源于樂府及詩余者,列表為之”。《宋元戲曲考》第四章《宋之樂曲》專論宮調曲調,書中多有援引曾慥《樂府雅詞》、張炎《詞源》,《詞曲書目》的詞類部分所錄秦恩復《詞學叢書》便收錄有兩書。此外,張炎《山中白云詞》所附《樂府指迷》,以及郭勛《雍熙樂府》、楊朝英《樂府新編陽春白雪》諸書,皆與《曲調源流表》的主題相關。《詞曲書目》為學界了解《曲調源流表》的編纂提供了一條頗有參考價值的線索。

《詞曲書目》還記載了多部小令、套數的總集。王國維曾提出:“元曲分三種,雜劇之外,尚有小令、套數。”他的元曲研究不僅有劇曲,亦有小令、套數;因此《曲錄》的初稿本最后便是“小令套數類”,至《曲錄》定稿,則將戲曲總集、選集、小令套數、曲譜等統稱為“總集”。再如王國維所言“今元曲目之載于《元曲選》首卷及程明善《嘯余譜》者,僅五百余本,則其散失不自今日始矣”,他還屢有抱怨“傳世總集,除臧懋循之《元曲選》,毛晉之《六十種曲》外,若《古名家雜劇》等,今日皆絕不可睹”。正是因為能夠寓目的曲本數量有限,這才使王國維將占有更多戲曲文獻的希望寄托在了匯集有諸家小令、套數的總集上。

詞曲通史觀一直影響著王國維的詞曲研究,他也尤關切詞曲間的文體轉換,小令、套數類藏書的價值再次凸顯。《人間詞話》言:“《提要》:‘王明清《揮麈錄》載曾布所作《馮燕歌》,已成套數,與詞律殊途。’……至董穎道宮《薄媚》大曲,詠西子事,凡十支曲,皆平仄通押,則竟是套曲。”他將套曲視為與宋詞不同的文體形式,明確了由詞變曲的端倪。在此則之后,王國維還引《嘯余譜》“教坊致語”,明晰了致語同套數在結構特征方面的相近。至《戲曲考原》,他復引楊萬里《歸去來兮引》言:“此曲則為元人套數、雜劇之祖。”王國維在考察詞曲演進時不斷地思考詞曲間的承傳痕跡,這既是明確詞、曲文體差異所需,更有助于思考戲曲的起源,進而明晰詩、詞、曲本是同源的觀點。《詞曲書目》中的小令、套數即對這一考察提供了文獻支撐。

《詞曲書目》中的曲譜韻書同樣吸引了筆者注意。王國維重視此類藏書,首先是它們與度曲有關,如其在《曲錄》中介紹《中原音韻》“末附務頭正語、作詞起例,專論務頭及作詞法”,稱《納書楹曲譜》“但供唱曲之用,非為制曲之用也”。王國維藏持此類書籍,當是希望借此了解填詞度曲的技巧。如他曾于《三十自序》中講:“因詞之成功,而有志于戲曲,此亦近日之奢愿也。”早年的王國維當是有創作戲曲的想法:“其欲創作戲曲也,先生實嘗有志于此,見其自序中。”不過也正如其所言:“然詞之于戲曲,一抒情,一敘事,其性質既異,其難易又殊,又何敢因前者之成功,而遽冀后者乎?”王國維終究還是放棄了創作戲曲的念想,不過對曲譜韻書的深入研讀,倒使其對戲曲音韻有了深刻見解。

曲譜韻書還提供了諸多珍稀的戲曲文獻,王國維從南戲的考察中獲益頗多。王國維所藏曲譜多為南曲譜,書中因而得以保留許多南戲史料,如他曾在《錄曲余談》中引《南詞定律》探討“南曲為始于《琵琶記》”。《宋元戲曲史》專論《南戲之淵源及時代》,王國維又從沈璟《南九宮譜》切入,詳細梳理出在五百四十三章南曲中,出于古曲者有二百六十章;而北曲出于古曲者,卻不及三分之一,并得出“南曲淵源之古也”的結論。王國維素不看戲,這種“重案頭、輕場上”的習慣終究使他放棄了成為曲家的理想;在未得見《南詞敘錄》的前提下,曲譜韻書倒是對他的南戲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詞曲書目》還著錄有三部《錄鬼簿》,他們是王國維為編纂《曲錄》、校勘《錄鬼簿》而作的準備。

筆者以為《詞曲書目》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藏書目,而是與王國維的詞曲研究活動形成了一種學術研究場域下的“互文”。從書籍的購入、使用再到收藏,《詞曲書目》可見靜安曲學觀點、思想形成蛻變之軌跡,書目中的書冊有著重要的文獻及理論支撐意義。

三、《王靜安手錄詞曲書目》與王國維的戲曲研究路徑

王國維的古典戲曲研究之所以能夠超越前人,皆在于“方法是最科學的”(徐森玉語)。新世紀以來,戲曲學人多有總結王國維的戲曲研究方法,大體不出史料的搜集、西方學術方法的借鑒等范疇。得益于《詞曲書目》的發現,筆者欲再從中一窺王國維戲曲研究的路徑。茲認為靜安治戲曲的方法貴在三點,即以史治曲、以詞觀曲與精密的閱讀方法。

(一)以史治曲

最早注意此的是孫楷第(1898-1986):“大儒如王靜安,以純然經師的態度作了一部不朽的《宋元戲曲史》,又以純然史家的態度作了一部有價值六卷的《曲錄》。”在王國維之前,學界有關戲曲的學術積累極少,因而其必須從基本的文獻整理入手。搜集已屬不易,整理又尤為困難:“縱能求得斷爛材料,而此材料又復七散八落,不相聯屬,猶無補也。”“以史治曲”概括起來約有三端,即重視史部與子部文獻、文學進化論視角及系統建構。

史部是王國維最早接觸的書籍:“十六歲,見友人讀《漢書》而悅之,乃以幼時所儲蓄之歲朝錢萬,購前四史于杭州,是為平生讀書之始。”因而無論是詞曲,亦或后來的甲骨、音韻諸學,王國維的學術研究都帶有濃烈的史學色彩,“史學家”是王國維所有學術頭銜中最合適的一個。盡管《詞曲書目》所列58部曲本構成了王國維戲曲研究成果的基石,但是仔細尋繹具體說解,我們都能看到史部、子部文獻占有相當大的比重。1908年秋王國維草擬完《曲錄》初稿,此時的著錄項僅有劇目與作家。之后他對《曲錄》補充完善,著錄項也增加為四項,即劇目、所據戲曲目錄、作家小傳,以及從相關論著輯錄的文獻。尤其是后者,王國維主要是從史部、子部文獻中尋找材料,著重對作家史實、劇目思想進行考察,這使《曲錄》兼具了匯錄、考訂與學術批評的特質。此后的《戲曲考原》又以《宋史·樂志》《樂書》為基礎,《優語錄》亦旨在“是錄之輯,豈徒足以考古,亦以存唐宋之戲曲也”,《唐宋大曲考》所引文獻也不出《唐會要》、新舊《唐書》與《文獻通考》等。歷代曲本為王國維的戲曲考察提供了直觀認知,幫助其了解戲曲的文本體制,及進行文學化的蘊藉涵詠;然而欲追討戲曲史的演進,他還是認為唯有史料才能夠呈現出真實可信的面貌。

王國維還以文學進化論統攝戲曲研究。浦江清(1904-1957)評價:“千百年來,能以歷史的眼光論文學之得失者,二人而已;其一江都焦里堂氏,其又一則海寧王靜安先生也。”如《曲錄》一書,毛汶(1905-1989)言“《宋元戲曲史》與《曲錄》,實為姊妹篇”。《曲錄》最先載錄宮廷、宗藩,然后接續已知姓名者,方外、閨秀、僅知別號與無名氏依次殿后。每部分大體按照作家先后次序排列,即在直線型的時間序列上展開曲家作品,王國維希望《曲錄》成為一部獨特的“自然呈現”客觀化、序列化的曲史。《詞曲書目》亦是如此。

在明細大體脈絡后,便需要思考戲曲形態諸要素間的關系,及其之所以變化的原因。王國華(1887-1980)評價王國維:“其疑古也,不僅抉其理之所難符,而必尋其偽之所自出;其創新也,不僅羅其證之所應有,而必通其類例之所在,此有得于西歐學術精湛綿密之助也。”王國維深知“求事物變遷之跡而明其因果”,在他看來,“即今日所視為不真之學說,不是之制度風俗,必有所以成立之由與其所以適于一時之故,其因存于邃古而其果及于方來”,因而其所撰戲曲題跋多蘊含對戲曲演進的思考,如《雜劇十段錦》對朱有燉雜劇于明初搬演,《雍熙樂府》對版本源流的考察,《曲品》涉及該書對《曲海》《傳奇匯考》的影響等。王國維對戲曲興衰更替的剖析,體現的正是繼承乾嘉傳統,又汲取西方實證科學所長的學術特色。

王國維每每將開創學科這種懸格甚高的學術理念記于心頭:“吾中國文學之最不振者,莫戲曲若。”而作為一門學科,首先需要建構知識系統。早年的王國維言:“凡學問之事,其可稱科學以上者,必不可無系統。系統者何?立一系以分類是已。”他也反思中國既往的歷史研究:“中國之所謂歷史,殆無有系統者,不過集合社會中散見之事實,單可稱史料而已,不得云歷史”。《詞曲書目》囊括了戲曲研究的諸個側面,這便使王國維容易對研究對象形成了全面、系統認識。與此同時,在邏輯思維、成果論說方式上,王國維也汲取20世紀以來的“文學史話語”,為其設計了一套科學形態的邏輯結構與話語體系。在王國維以前,戲曲研究成果多是片段式、隨筆式、感悟式,無條理謹嚴、系統貫之者;基于這一背景下,古典戲曲幾無成為學科的可能性。而《戲曲考原》《宋元戲曲史》等已具備了鮮明的學理形態,如概念界定、要素分析、邏輯關系排列、不同層次的整體觀照等。誠如梁啟超所言:“曲學將來能成為專門之學,則靜安當為不祧祖矣!”

(二)以詞觀曲

《靜庵藏書目》收錄詞籍42種、曲本24種,《詞曲書目》著錄詞籍87種、曲本58種;在曲本增加的前提下,王國維仍不斷地購入詞籍。再審視這一階段的學術活動,王國維的詞集校勘、輯錄始終未停止:1909年5月校勘完成《南唐二主詞》《平原近體樂府》《后村別調》;繼此前一年輯錄《唐五代二十一家詞集》后,1909年至1910年間再撰《人間校詞札記十三種》;1910年底又完成《清真先生遺事》;之后繼續校有《宋六十家名詞》《詞林萬選》等二十種詞籍。王國維在這一階段的詞學成就并不愧色于他的戲曲研究。他早在編寫《曲錄》時即認識到詩、詞、曲本是同源:“追原戲曲之作,實亦古詩之流。”詞學活動必然影響到戲曲研究的展開與深入,此舉也強化了后者的文學色彩。

彼時王國維頻繁游走于詞曲間,除了在詞學、戲曲著述中多有稱引曲、詞文獻外,這些詞曲專著還共同聚焦了詞曲遞嬗的問題。如對汪元亨《小隱余音》、鄭杓次《夾漈余聲樂府》與馮華《樂府》,《詞錄》認為它們“是詞是曲,疑不能明也”;至《人間詞話》手稿本第九十則“王明清《揮麈錄》載曾布所作《馮燕歌》”、九十一則“宋人遇令節、朝賀、宴會、落成等事”,首次提出詞——致語——曲的演變軌跡。此時王國維雖有意探討詞曲淵源,但他對戲曲文獻并不熟悉,稍后成書的《戲曲考原》便對詞曲淵源關系作了系統闡釋。王國維曾輯錄有趙令畤《聊復集》,尤其是從《侯靖錄》補出的《蝶戀花》頗引王國維關注:“此詞為戲曲之祖,則尤可貴也。”至《戲曲考原》王國維復引此詞,并稱:“(致語)今其辭不傳,傳者惟趙德麟令畤之商調《蝶戀花》,述《會真記》事,凡十闕,并置原文于曲前。又以一闕起,一闕結之。視后世戲曲之格律,幾于具體而微。”此后他繼續言《蝶戀花》“猶用通行詞調,而宋人所歌除詞調外,尚有所謂大曲者”,并引出郭茂倩《樂府詩集》所載《水調歌頭》與曾布《馮燕歌》,且判定后兩者為大曲。《詞錄》《人間詞話》明確了《蝶戀花》為“戲曲之祖”,《戲曲考原》從此繼引出大曲,實是更進一步。

清末曲學漸興,然相關理論建設并不成熟,王國維還化用與之相鄰的詩詞批評術語來考察。“意境”是王國維于詞學研究的創獲,作為《曲錄》的“副文本”,其征引文獻也包含有契合“意境”理論的材料。且相較于其詞學的“意境”理論闡釋,《曲錄》更關注“意境”于情感、述事、詞句等方面的理論內涵與表現形態。《曲錄》對元曲“意境”理論的闡釋與呈現,可視為《宋元戲曲史》相關解說的發軔。“自然”“悲劇”等批評關鍵詞,之前也在《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等書中反復提及,后來它們皆被用在了戲曲批評中。

王國維有關戲曲史的結論很多也是在詞曲聯系、比較的背景下產生。如《宋元戲曲史》第四章專論《宋之樂曲》,王國維言“宋之歌曲其最通行而人人所知者,是為詞”,而“異于普通之詞者,不過重疊此曲,以詠一事而已”。第十二章《元劇之文章》提出元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且“古詩詞之佳者無不如是”。略舉二例即可明確王國維以詞曲聯系、比較的方式考察戲曲史現象及探尋戲曲理論的思路,他的許多觀點也正是在這一比較衡量中得出。

從“以史治曲”到“以詞觀曲”,這是王國維戲曲研究進路的重要特色,但這也引發諸多理論上的缺陷。“以史治曲”淹沒了“文藝研究”,研究難以進入對象本身。“以詞治曲”又把戲曲停留在了案頭閱讀的階段,割裂了戲曲與場上的關系。王國維的治曲路徑在與吳梅的戲曲研究對比后,劣勢更為明顯:“國維詳其歷史,未若吳梅之發其條例;國維賞其文學,未若吳梅之析其聲律。”

(三)精密的閱讀方法

王國維曾向劉世珩去信談及治學心得:“校勘雖只是研究學問的一種手段,但其自身卻是極精密而富有科學性的工作,涉獵不廣,校閱不精,便不能辨誤顯真。”繆荃孫(1844-1919)在接得王國維所校書籍后,也稱其“真細心讀書者”。精密的閱讀方法直接影響到學術研究深度,這也是王國維治曲的另一核心要義。

王國維在閱讀曲本時采取了頗顯笨拙的“互勘法”,該方法能夠精密、細致把握諸本間差異。他將文林閣本與《六十種曲》本《浣紗記》《盛明雜劇》本《五湖游》對讀后認為:“梁伯龍《浣紗記》末折,與汲古閣刻本頗異,細審之,乃借用汪伯玉(道昆)《五湖游》雜劇也。”不久又將《楚昭王疏者下船》與《元曲選》本比勘,評價前者“謬誤拙劣,不及《元曲選》本遠甚”。在將《新編張天師明斷辰勾月》與《元曲選》本對讀后,王國維指出前者為“宣德年間刻本,不分四折,猶可見元人雜劇遺制”。《詞曲書目》中的多版本劇目,王國維有可能都將其逐一對讀過,目錄的實證意義由此可見。

王國維向來重視藏書的批校、題跋,并認為這是書籍學術價值體現的重要標志。他屢有感嘆黃丕烈(1764-1825)的題跋稀少:“往見蕘翁題跋,轍自夸所藏詞曲之富,而怪其所跋詞曲,不過數種,殊無以征其說。”因而王國維對詞曲多撰有題跋,它們更是成為之后其學術觀點、相關著作的基礎。如1908年王國維購得《雍熙樂府》,并考證此書曾經三刻,“第三次則嘉靖丙寅本,有安肅春山序”。第二年他又獲讀日本毛利侯《草月樓書目》,進而得知此書為郭勛所編。王國維于是回憶起早先所見荊聚刊本《草堂詩余》:“末一行曰:‘安肅荊聚校勘’,下有印記曰‘春山居士’,則春山乃荊聚別字”。郭勛的生平在王國維縝密考證下浮出水面。

王國維還一直飽有批評的閱讀心理,其對元曲的推賞,一定程度上是在與明雜劇對比后形成。如他早在研閱《盛明雜劇(初集)》時就評價朱有燉“規摹元人,了無生氣,且多吉祥、頌禱之作,其庸惡殆與宋人壽詞相等”,王國維認為朱有燉的雜劇只是一味地歌舞升平,缺乏真實情感,內容空洞虛假。正是因為王國維帶著批評的視角去讀書,才會對朱有燉雜劇產生“了無生氣”評價。有關明代戲曲與元曲的差異思考,直接影響到王國維提出的元劇之佳處唯在意境的觀點。再如本田成之(1882-1945)回憶向王國維問學:“我問如何給詞斷句,《萬氏詞律》如何。他回答說:‘那種東西不行。’那么什么是好的,他說:‘對中國人來說,這類規則性的東西沒有也罷’”。規則源于學者的主觀總結,然王國維治學一向提倡從客觀原始材料入手,如此才不會拾人牙慧。正如王國維所講:“吾儕當以事實決事實,而不當以后世之理論決事實。”核心即在于此。

《詞曲書目》在沉晦了一個多世紀后復現于學界,它對于考察王國維的戲曲研究進境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筆者在四川省圖書館摩挲王國維手跡,嘆其用謹嚴楷書整理、編目藏書;再遙想百年前王國維、吳梅等學人紛紛致力于提升戲曲的學科地位,更感染于他們的創設之功。《詞曲書目》提供了王國維閱讀戲曲的原始記錄,借其可以還原王國維戲曲研究的歷史現場;其所暗含的王國維戲曲研究路徑,對于當下學術研究亦有示范意義。

附:《王國維手錄詞曲書目》戲曲部分

《元曲選》一百卷,明臧【懋】循,明刊本,一百本。

《盛明雜劇初集》三十卷,明沈泰,明刊本,六本。

《西廂記》王關,五本;閔寓五《五劇箋疑》一卷,李日華《南西廂記》,一本;陸天池《南西廂記》一本;李中麓《園林午夢》一本;明閔齊伋校刊,八本。

《周憲王樂府三種》三卷,明宣德刊本,二本。

《明劇七種》七卷,鈔本,六本。《張天師明斷辰勾月》一本,明周憲王,景鈔本,一本。《呂洞賓花月神仙會》一本,同,景鈔本,一本。《群仙慶壽蟠桃會》一本,同,鈔本,一本。《紫陽仙三慶常椿壽》一本,同,鈔本,一本。《瑤池會八仙慶壽》一本,同,鈔本;《東華仙三度十長生》一本,同;二種共一本。《吳起敵秦掛帥印》一本,明無名氏,鈔本,一本。

《六十種曲》一百二十卷,明毛晉,明刊本,一百廿本。

《傳奇十種》二十四卷,明金陵文林堂編刊,明刊本,二十本。

《暖紅室傳奇匯刻》三十卷,劉世珩,十八本。

又一部,闕《還魂記》一種,十六本。

《范氏三種傳奇》六卷,附《北曲譜》十二卷,范【文若】,六本。

《坦庵新雜劇》三卷,徐又陵,二本。

《西堂曲腋》七卷,尤侗,鈔本,四本。

《玉燕堂四種曲》十卷,張堅,十本。

《西廂記》五卷,《附錄》一卷,元王實甫、關漢卿,明歸安凌氏刊朱墨本,四本。

又八卷,巾箱本,六本。

《牡丹亭還魂記》二卷,明湯顯祖,明刊本,四本。

又一部,冰絲館精刊本,六本。

《南柯記》二卷,明湯顯祖,明刊本,四本。

《紫釵記》二卷,明湯顯祖,明刊本,四本。

《竊符記》二卷,明張鳳冀,明刊本,二本。

《折桂記》二卷,明刊本,二本。

《上林春》,明鈔本,四本。

《曇花記》二卷,明屠隆,明刊本,二本。

《明月環》二卷,二本。

《雙錘記》二卷,四本。

《金鎖記》二卷,稿本,二本。

《翡翠園》二卷,稿本,四本。

《金貂記》一卷,舊鈔本,一本。

《秣陵春》二卷,吳偉業,四本。

《長生殿傳奇》四卷,洪昇,四本。

《瓶笙館修簫譜》,舒位,一本。

《帝女花》二卷,黃燮清,二本。

《桃溪雪》二卷,同,二本。

《財星照》二卷,鈔本,二本。

《小山樂府》六卷,元張可久,舊鈔本,吳枚庵藏書,四本。

《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十卷,元楊朝英,南陵徐氏景元刊本,一本。

《梨園按試樂府新聲》三卷,元無名氏,影鈔常熟瞿氏元本,一本。

《雍熙樂府》二十卷,明嘉靖二十一年楚愍王刊本,二十本。

《詞林白雪》八卷,明竇彥斌,萬歷刊本,六本。

《北宮詞記》六卷,《南宮詞紀》六卷,明陳所聞,六本。

又一部,十本。

《嘯余譜》十卷,闕第六卷,明程明善,九本。

《北詞廣正譜》無卷數,李玉,八本。

《南詞定律》十三卷,呂士雄等,八本。

又一部,八本。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八十卷,莊親王,五十本。

《納書楹四夢譜》八卷,《納書楹曲譜·正集》四卷,《外集》二卷,《續集》四卷,《補遺》四卷,葉堂,二十二本。

又一部,闕《牡丹亭》譜一種,二十本。

《詞林韻釋》一卷,南陵徐氏仿宋本,一本。

《中原音韻》不分卷,元周德清,影寫元本,二本。

《音韻須知》二卷,李書云、朱素臣,內府刊本,二本。

《錄鬼簿》二卷,元鐘嗣成,影寫明尤貞起鈔本,一本。

又,過錄明鈔本,一本。

又,曹楝亭十二種本,附《釣磯立談》,三本。

《曲品》三卷,明郁藍生,《新傳奇品》一卷,高奕,鈔本,一本。

《曲目新編》一卷,支豐宜,振綺堂刊本,一本。

《曲錄》六卷,附《戲曲考原》一卷,四本。

《詞余叢話》三卷,楊恩壽,一本。

猜你喜歡
戲曲
戲曲的“形變”——“陌生化”表演凸顯戲曲寫意性
當代陜西(2021年20期)2022-01-19 03:23:46
戲曲從哪里來
富連成社戲曲傳承的現代轉型
戲曲研究(2021年1期)2021-11-02 07:21:40
《廣西戲曲》
海外星云(2021年9期)2021-10-14 07:25:50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越劇《竇娥冤》的戲曲美學解讀
明代戲曲樂師頓仁考略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32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4
清代中后期戲曲表演理論的演進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6:48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戲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0: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噜噜噜综合亚洲| 一级毛片免费的|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精品欧美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日韩123欧美字幕| 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毛片在线看|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高清免费毛片|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色综合婷婷|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中文字幕第4页| 深爱婷婷激情网|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大香伊人久久|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99精品视频播放|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中国精品久久|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www.国产福利|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久久网综合|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国内a级毛片|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激情亚洲天堂|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视精品|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 国产色婷婷| 国产精品主播|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毛片|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激情午夜婷婷|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久久精品电影|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制服丝袜亚洲|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