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等教育教學音樂專業設置和教學實踐的開展逐漸被人們重視,音樂專業作為培養高等教育人才藝術水平的重要專業,其專業設置必須科學。高等音樂教學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專業教學已經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在當前“互聯網+”時代,進一步推進高校音樂教學的線上課堂發展,是當前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值得教師們引起重視。高校音樂教師應該積極迎合現在教學改革的需求,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全面推動音樂教學高效、高質量轉型。
但是現階段,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無論是“教”,還是“學”,都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比如說,“教學課時不充分”“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等。基于這些問題,高校音樂教學可能會原地踏步,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改革。近年來,在信息化技術的推動下,高校音樂教師開始倡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通過該模式解決一些現實問題,配合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工作。翻轉課堂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對學生音樂創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期的高校音樂教師,要梳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案,突出高校音樂課堂的育人功效。
“翻轉課堂”是一種突破傳統教學,更加關注學生需求、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強調統籌課內、課外資源,利用課內、課外時間,全方面地培養學生,鍛煉學生綜合能力。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地嘗試信息化教學、探究式教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價值,鼓勵學生獨立學習、積極思考,告別依賴心理和依賴行為,實現思維上的“翻轉”,以及學習方式上的“翻轉”。具體來說,翻轉課堂的特點為:第一,延伸課時。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需要關注課堂上的時間、流程,還要關注課堂以外的自由時間。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活動”“學習任務”等形式,鼓勵學生合理利用自由時間,延伸學習內容,升級學習難度。從這個角度來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靈活,可以創造更多有效課時,幫助教師解決課時不夠用的問題。
第二,啟發學生。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還原課堂”“放手教育”,盡量減少教師的主觀干預,尊重學生原本的思維邏輯。教師只是通過“問題”“案例”等,一步步地啟發學生,學生可以感受“自主探索”的快樂,可以擁有“自主揭秘”的成就感,有利于學生建立獨立學習的意識,不焦慮、不緊張,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當中。
第三,重塑目標。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學流程更清晰,不同的流程可以對應不同的目標,整體的目標設置更合理化。比如說,在上課之前,學生主要利用自己的個人時間進行學習,目標可以側重于 “整合信息的能力”“使用工具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等。在上課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思考和探究的效率,目標可以指向“理解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在課堂結束之后,學生要根據個人學習情況,精準地展開復習和拓展,目標可以重點突出“總結反思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等。由此可見,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目標會變化、重塑,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設,已經不是一種新現象。利用該模式,高校教師可以改良音樂教學內容,改變學生的認知、習慣,從能力和素質上培養學生,指導學生運用自己感興趣,且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發掘音樂魅力,對音樂課堂產生真摯的熱愛。
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體現在學生學習環節,也體現在教師教學環節,比如說,“激發學生對音樂領域的興趣”“鍛煉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綜合能力”“提升高校整體的音樂教學質量”等。具體來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銜接課內、課外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音樂知識的機會,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以及平時積累的學習資源,制定一套合理的“音樂自主學習計劃”,一邊研究音樂理論、一邊展開實踐,高效完成教師布置的音樂學習任務。除此之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給學生信任,給學生支持,學生可以在音樂課堂上表達訴求、尋求幫助。比如說,當學生不理解某個版塊的音樂知識時,可以提出疑問。當學生不認同教師的觀點時,也可以說出個人見解……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上,高校學生更自信,思維運轉十分活躍,可以帶著濃厚的個人興趣去學習。
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對學生音樂學習方面的能力有一些新的要求。具體來說:一方面,提升獨立學習能力。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高校學生在正式接觸音樂內容之前,可以先進行預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獨立地安排音樂學習計劃,并通過個人努力,克服現實困難,克服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預習任務、提交預習任務,學生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獨立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合作學習能力。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開始以“師生協作”的模式,共同構建優質的音樂課堂。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要適應探究式學習的節奏,要理解合作學習的意義,配合教師,同時也要形成個人學習思維。由此可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入高校音樂課堂之后,學生更獨立,也更懂得合作。
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高校音樂課堂可以劃分為不同環節,且各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育人目標。基于此,高校音樂教師可以突出“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合理利用各個環節的時間,精準推進教學工作,在保證教學效率的同時,用心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爭取學生群體的配合。除此之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下,“以人為本”“立德樹人” 等教育思想更加突出,高校音樂教師需要集中注意力,留心學生的細膩表現,從一言一行中,從學習活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到底是什么,比如說,學生適應什么樣的音樂教學方法?學生對什么樣的音樂作品感興趣?學生如何提升自己的音樂學習成績……以學生訴求為導向,高校音樂教學方案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是各有特色、各有側重點,有利于教師落實“因材施教”的育人計劃,提升音樂教學整體質量。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各個環節遭遇的問題不一樣。比如說,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能會擔心課時不夠、學生積極性不足、學生學習成績參齊不齊等,針對這些問題,就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案。具體來分析:
在高校音樂課堂上,教師需要深入分析音樂理論,包括: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對音樂文化的分析、對音樂創作者的分析……在有限的課時內,教師很難展開詳細的分析,很難留出一些時間進行觀察和引導,不利于學生消化音樂理論。除此之外,在高校音樂課堂上,教師還需要組織一些實踐體驗活動,例如:“流行音樂即興創編”“民族音樂藝術鑒賞”“音樂劇集體表演”等,這些活動的設計、協調、組織都需要時間。受到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只能快速地開展、快速地結束,整個實踐體驗活動過于倉促,學生未必能獲得良好體驗。要想進一步拓寬高校音樂教學課時,相關教師要想辦法創新教學模式。
高校音樂課堂應該充滿藝術氣息,應該成為學生感興趣的課堂,那什么因素會降低學生積極性?具體來說:一方面,教學方法落后。當前,有些高校教師不善于設計“音樂多媒體教學方案”,學生在聽覺、視覺等維度很難接觸到有吸引力的素材,對待教師的教學設計,學生沒有太多期待,很難產生濃厚興趣;另一方面,課堂氛圍沉悶。分析音樂理論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將學生視作“聆聽者”,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非常少。從表面上看,學生在安靜地聽課,實際上,學生可能已經轉移注意力。而且,在音樂學習活動中,有些教師經常代替學生去探索,幫助學生掃除一切困難,學生太容易獲得某項學習成果。這樣的課堂氛圍看似很輕松,實則很沉悶,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潛力并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
高校音樂課堂結束之后,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收獲,音樂學習成績可能會出現參差不齊的問題。舉例來說,從小接觸音樂器材,具備一定音樂理論基礎和音樂表演能力的學生可能會快速適應高校音樂課堂,取得不錯的學習成績。相反,從小缺乏音樂氛圍,對音樂理論、音樂表演不夠了解的學生,可能會很難適應高校音樂課堂,出現成績落后的問題,進而干擾學生情緒。其實,暫時的成績落后,并不能說明學生永遠落后,并不能說明學生綜合能力不行。作為高校音樂教師,面對音樂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現象,要持有理性心態,一個大集體里總會有學生暫時落后的情況出現,正是因為落后,才有后期進步的空間,才有相互協作的必要性。與此同時,高校音樂教師要想辦法幫助學生,給予學生精準化的音樂指導,切勿因暫時的成績落后就錯誤地評估學生,導致學生信心不足。
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高校音樂教師要學會劃分時間段、劃分教學目標,將教學任務合理安排到不同階段,減輕“教”的壓力,也減輕學生“學”的壓力,在輕松的氛圍下,探索音樂領域。具體來分析:
從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出發,高校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上課之前的時間,創造課外學習機會。舉例來說,針對“五線譜”學習,高校音樂教師可以設計“五線譜預習微課”,精準地介紹音名、音組、標準音、中央c 等內容,為學生梳理系統化的五線譜知識,提醒學生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學生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經過初步預習,學生可以獨立解決一些五線譜方面的疑問,很自然地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提高學習的適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預習模式中,教師可以正常指導,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攜手構建另一個音樂課堂,教師不必再擔心“時間不夠用”“講解不清晰”“學生聽不懂”等問題。
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方案,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積極性,活躍高校音樂課堂氛圍。具體來說:一方面,改變教學方法。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高校音樂教師要進行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嘗試,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比如說,講解“和弦”相關內容時,高校音樂教師可以準備“和弦多媒體教案”,將和弦知識展示在圖片上,展示在視頻里,學生可以看到非常形象的知識結構,以及和弦的具體應用場景,不斷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改變課堂氛圍。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高校音樂教師要增加鼓勵、減少干預,培養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習慣,改變沉悶的課堂氛圍。以“音樂作品鑒賞”為例,教師可以闡述個人觀點,學生也可以表達個人觀點,多種聲音與視角并存,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依據翻轉課堂教學理念,構建音樂第二課堂非常重要,可以精準地指導學生,改善音樂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現象。舉例來說,針對適應比較快的學生,音樂第二課堂要側重于拓展,涉及“新的記譜法”“五線譜的發展”“和弦的創新”等,傳達一些與時俱進的新內容,學生需要付出較大努力,才能理解、掌握這些內容,要讓學生產生期待,并最終實現自己的期待。對于適應比較慢的學生,音樂第二課堂則要關注基礎、重視復習,包括“樂理知識積累”“提升情感表達能力”“聲樂演唱方法的思維導圖”等,一邊夯實基礎,一邊鍛煉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指導學生全面進步。與此同時,高校音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提醒暫時落后的學生靜下心來,坦然接受成績暫時落后的事實,想方設法去改變這個事實,而不是逃避、焦慮,陷入自我懷疑,蹉跎青春時光。
積極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是一種跟風行為,高校音樂教師要認真理解什么是“翻轉”,關注教學模式中的一些細節,比如說,注意工具問題、注意互動問題、注意效率問題等,保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合理性。具體來分析:
高校要關注以信息化技術為核心的新興教學工具,定期采購、及時更新,支持日常的音樂教學工作,促進翻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比如說,高校可以打造“信息化音樂教學中心”,配備充足的信息化教學工具,既可以開展線下音樂教學,也可以開展線上音樂教學。在該中心,基于信息化教學工具的優勢,教師可以多渠道引進音樂資源,輔助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深度學習的狀態,在學習方式上,真正實現“翻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靈活地轉變資源,將文字類音樂資源轉化為圖片資源,將圖片類音樂資源轉化為視頻資源……不同形式的音樂資源更容易引起學生關注,有利于學生積極自主地展開音樂學習,實現學習心態上的“翻轉”。
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有些高校過于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忽視了教師團隊的參與。如果教師成為旁觀者,不以合適的方式參與進去,高校音樂課堂很難有互動,學生很難獲得主動學習的機會。為了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高校可以組織集體形式的“師生協作音樂學習活動”,例如:“師生攜手合唱表演”“師生合作音樂劇創編”“師生歌伴舞才藝展示” 等,通過頻繁的師生互動,揭示教師和藹可親的一面,展示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教師,慢慢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信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不再回避、排斥音樂學習任務,而是積極完成,積極地配合教師。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從按部就班走向積極進取,這才是翻轉課堂要實現的育人目標,也是要追求的結果。
當前,有些高校教師已經開發音樂第二課堂,但效率不高,學生不僅沒有取得進步,還浪費了大量個人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并不愿意繼續參與音樂第二課堂。為了改善這種現象,高校教師可以設置“音樂第二課堂考核機制”,專門針對學習效率提出考核要求。比如說,高校教師布置“第二課堂音樂學習任務”之后,什么時間制定音樂學習計劃?什么時間完成音樂學習任務?什么時間提交音樂學習總結?在各個學習階段,都有時間上的要求,都在提醒學生重視效率。學生達到這些要求之后,才是有意義的課外學習,才可以順利通過第二課堂的音樂考核。適應考核機制之后,即使在自由的第二課堂,學生也會有時間意識,會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追求高效率學習,珍惜個人時間。
綜上所述,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設,高校音樂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在這個過程中,高校音樂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前”“課堂”“課后”各個階段。具體來說:第一,組織課前預習,以鍛煉學生、預習知識為目標,拓寬音樂教學課時;第二,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建立音樂學習小組,調動學生積極性;第三,開發第二課堂,針對不同音樂基礎的學生,實施精準指導。需要注意的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設與信息化設備的應用存在緊密關系。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要關注學生需求,提供相關信息化設備,支持學生進入翻轉課堂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