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思超 黃烈江 沈狄龍
杭州欣美成套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借科技創新率先實現“碳中和”
以“制造產業向支撐清潔能源發展的全鏈條發展轉型,向人工智能、大數據轉型”為己任,杭電欣美將積極持續推進“零碳工廠”建設,打造浙江省制造業的低碳金名片。
這是一家實現了“碳中和”的企業,在這里,無人電動叉車和電熱隧道爐替代了原有柴油和液化氣工具的使用,職工使用新能源汽車可以得到補貼,就連雨棚都是用可發電玻璃做的。
2022 年7 月,在成功入選“杭州市十大低碳應用場景”后不到一個月,在“2022 碳中和·零碳中國峰會暨第五屆中國能源投資國際論壇”上,“欣美電器零碳園區”從全國134個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2022“零碳中國”優秀案例及零碳技術解決方案》。
經過28 年的不斷發展,杭州欣美成套電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美電器”)已成長為國內專業生產高低壓開關柜以及各類高低壓電器元件產品的知名廠家之一,與施耐德、ABB、西門子等國際電氣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多類產品與國際同步。
憑借GCS、Blokset、KYN28、XM-SAFE 等一系列性能優異的產品,欣美電器成為浙江省電力系統內唯一為杭州亞運會、G20 杭州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德清聯合國地信大會、第14 屆FINA 世界游泳錦標賽(25 米)等五大世界級活動提供配電設備的企業。
作為蕭山區工業制造領域的“雙碳”引領主陣地,欣美電器積極探索經濟發展與“雙碳”目標協同并進的綠色發展之路,全力打造綠色低碳工廠。2021 年,欣美電器向中國質量協會、中國節能協會申請,獲得浙江省首張企業“碳中和”證書。
2018 年至今,欣美電器著力于新能源領域探索,推動傳統電力成套設備行業的智慧化、綠色化、低碳化發展,與浙江大學合作,通過產學研轉化,研發了“零碳工廠”能源管理平臺,推動從傳統設備制造領域向新能源制造及服務領域的拓展。
此外,欣美電器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2021 年5 月由中國質量協會專家組對欣美電器2020 年的碳排放量進行核查,并且在上海能源交易所購買中國自愿核證減排量CCER,在全國登記簿系統進行核銷。
在微電網建設的基礎上,欣美電器開展能源數據分析、價值挖掘,以數字賦能園區能效管理,推動欣美電器向智能化低碳轉型。
欣美零碳園區建設應用微電網技術,提高現有分布式發電設備對于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利用數字技術通過對光伏、儲能、柔性負荷的預測和優化控制,實現以電為中心、多能互補的功能,達到多目標協調既經濟又綠色的能源管理效益。
欣美電器聯合浙江大學開發了“園區綜合能源管理平臺”,能夠預測光伏發電量、設備耗電量等信息,通過邊緣計算,實時控制光伏給車間中央空調等高彈性用電負荷供電。基于微電網技術的“園區綜合能源管理平臺”,充分保障在線監測光伏、儲能、生產設備的實時數據,實現能源系統的可視化、智能化運行。
通過建設光、儲、充一體化系統與微電網控制平臺,利用人工智能進行生產分析,結合天氣、歷史用電數據等影響因子,欣美電器將生產車間1492kW 的空調系統,實行模塊化分級管理,利用“工廠微網系統”對光伏、儲能、柔性負荷的預測和優化控制,向電網側提供需求響應服務,實現園區用能削峰填谷、需量控制,并且可以為電網提供需求側下響應服務。
截至目前,欣美電器累計建成1750kWp 光伏發電和150kW 配套儲能系統。利用150kW 的儲能系統基本可以實現工廠在尖峰時段的重要設備負荷保障。廠區內設置的“風光充”一體化路燈,還能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提供補充。
自2016 年欣美電器搬遷至新廠區以來,應用“雙碳大腦平臺”,積極推行綠色低碳、降本增效、人文關懷理念,建設智慧化、低碳化廠區,發揮節能降碳作用。
在“零碳園區”建設過程中,欣美電器圍繞光伏發電系統建設應用、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綜合能源的優化管理,以清潔能源替代電網的燃煤發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20 年統計光伏發電77.7691 萬kW·h(自消納占比88%),2021 年預測發電124.5053 萬kW·h,2022 年預測發電180 萬kW·h。
2018 年至今,欣美電器全力打造綠色低碳工廠項目,從傳統手工制造業逐步轉型成智慧化、綠色化、低碳化的設備制造領軍型企業。屋頂光伏系統總發電量達1750kW,至少可供給廠區80%的用電量,同時安裝光充儲智慧路燈、汽車充電樁、雨水自動匯集系統、隧道式烘干設備等。
欣美電器的“零碳園區”項目,通過“園區綜合能源管理平臺”,實現綠色、低碳、高效、清潔的發展模式,對碳排放的優化管理,帶來企業降本增效。2020 年的清潔能源發電實現減排二氧化碳616.01 噸,2021 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86.21 噸,2022 年將達到減排1425.78 噸。2020 年收益在90 萬元以上,2021 年總收益達到169 萬元以上,率先實現了“碳中和”。
電之所達,欣之所向。在新能源發展和探索的道路上,欣美電器堅持黨建引領,把握能源數字化轉型契機,創新發展新能源低碳電力設備生產及新能源綜合服務,以科技推動能源發展,實現企業在成套電力領域的轉型升級和更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