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洋 應婉琴 何軍 呂芷賢 謝小平 鄧仲良
(1.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檢驗與檢疫系,衡陽 421001;2.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南華醫院,衡陽 421001 3.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衡陽 421001)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是引起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重要病原體[1],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傳染性強[2]。肺炎支原體肺炎一般起病緩慢,潛伏期較長,約為1-3周。臨床癥狀主要有發熱、流感樣癥狀,如鼻塞、流涕、肌肉酸痛、乏力、咽痛、咳嗽和胸痛等,還可引發呼吸系統并發癥和肺外并發癥,造成機體多系統損傷,如壞死性肺炎、胸腔積液、支氣管哮喘、皮膚損害、神經系統并發癥等[3-4]。若不能早期快速診斷,延誤治療,可加重病情,嚴重患者可發生死亡,因此建立肺炎支原體早期快速診斷的方法,對于肺炎支原體的治療和控制支原體肺炎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肺炎支原體的鑒定包括分離培養、抗體檢查、分子生物學等方法。分離培養是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金標準”,但由于支原體培養和形態觀察困難,培養時間長,檢出率較低,已不能滿足臨床快速診斷需要[5-6]。抗體檢查方法包括ELISA、熒光抗體試驗等,檢查簡單、快速和敏感,但靈敏度較低,在健康人群中出現高背景的干擾性抗體,存在非特異性的交叉反應,可能會導致一定的假陽性結果[7],不能用于支原體早期篩查,適應用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回顧性調查。分子生物學是檢測肺炎支原體核酸最主要檢查方法,包括PCR、等溫擴增技術等。由于基于PCR的一系列檢測方法(常規PCR、實時熒光PCR)檢測程序復雜,檢測時間較長,需要熱循環儀儀器,成本較高,對試驗技術條件要求較高,且受儀器、設備和電力以及空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不利于快速檢測以及在基層實驗室的推廣應用[8-9]。與其他的核酸擴增技術相比,等溫擴增技術大大縮短了反應時間、降低了對儀器的依賴[10]。常見的等溫擴增技術包括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11]、重組酶聚合酶等溫擴增技術(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12]、依賴核酸序列擴增(nucleic 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13]、鏈替代擴增(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14]、滾環擴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15]等。目前,等溫擴增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多種檢測病原體的研究,如葡萄卷葉伴隨病毒3、鮑曼不動桿菌、沙眼衣原體等[16-18],這些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為開發新的診斷技術奠定了基礎。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是一種新型等溫核酸擴增技術,是RPA技術的改良版本[19]。ERA技術操作簡單,耗時短,相比于普通PCR(反應時間1.5 h)[20],LAMP(反應時間 1 h)[21],ERA 技術 15-20 min 即可完成檢測。此外,該方法重復性好,操作簡單,無需專業背景的操作人員,也不需要大型精密儀器,僅需要便攜式熒光儀即可。目前,還尚未發現將該方法運用到肺炎支原體檢測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ERA技術建立快速檢測肺炎支原體的實時熒光檢測方法,利用ERA技術對肺炎支原體P1基因進行擴增,在反應體系中引入熒光探針,用熒光儀對發出的熒光進行分析檢測。在保證痕量高靈敏度、高特異性檢測的情況下,極大的降低對時間及環境的要求,使得利用基因分子檢測技術建立快速、低耗的社區肺炎支原體核酸檢測技術成為可能。
1.1.1 菌株和臨床標本 肺炎支原體標準菌株(ATCC 29342)由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病毒所提供;34份發熱呼吸道候癥群臨床病例的咽拭子標本由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檢驗科提供。
1.1.2 儀器和試劑 ERA熒光型核酸擴增試劑盒(蘇州先達基因科技有限公司)、QIAamp DNA提取試劑盒(QIAGEN GmbH)、肺炎支原體核酸檢測試劑盒(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BI 7500熒光定量PCR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1.2.1 引物、探針的設計與合成 在NCBI的GenBank數據庫檢索并下載肺炎支原體保守基因P1的基因組(>NC_000912.1:180858-182404),ERA引物和探針設計與常規PCR不同,根據以下參數,使用在線軟件Primer BLAST設計引物和探針:引物長度為30-35個核苷酸;Tm值為50-75℃;GC含量為30%-70%;探針長度為46-52個核甘酸,其中至少30個位于THF位點的5'端,另外至少15個位于其3'端;熒光基團與淬滅基團只能標記在胸腺嘧啶(T)上,且熒光基團與淬滅基團間距在2-5個堿基;THF為替換位于熒光基團與淬滅基團之間的某堿基;且探針的3'端需加上阻斷基團。引物和探針均盡可能避免引物二聚體。使用BLAST分析引物和探針特異性,確保與其他病原體不會發生錯配。詳情如表1和圖1所示。所有寡核苷酸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1 ERA實時熒光法引物和探針序列Table 1 Primer and probe sequences of ERA real-time fluorescence method

圖1 ERA實時熒光法引物和探針序列Fig. 1 Primers and probe sequences for ERA real-time fluorescence method
1.2.2 核酸提取 使用QIAamp DNA提取試劑盒對標準菌株和臨床樣本進行核酸提取,-80℃保存。
1.2.3 ERA實時熒光法快速檢測肺炎支原體方法的建立 向內含重組酶、單鏈DNA結合蛋白、鏈置換DNA聚合酶凍干粉的反應管中加入50 μL的反應體系,包括21.2 μL的水,20 μL的溶解劑,10 μmol/L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2.1 μL,0.6 μL的探針(10 μmol/L),2 μL 的模板和 2 μL 激活劑。其中,2 μL的激活劑加在反應管蓋中,通過短暫離心使激活劑進入預混合液中,再次快速離心。迅速將離心后的反應管放入事先調好程序的qPCR儀中,在37℃孵育20 min,每分鐘監測一次熒光,實時監測反應動態,同時設置陰性對照。
1.2.4 ERA系統條件優化 針對肺炎支原體P1基因,分別設計兩條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分別用F1、F2、R1、R2表示,并交叉配對為4組引物對,將不同的引物對加入反應體系,通過熒光曲線觀察優化結果;選定最佳引物后,觀察不同的反應溫度(25℃、30℃、35℃、40℃)對反應體系的影響。每次反應中肺炎支原體標準菌株模板濃度為105copies/μL,以無酶水作為陰性對照。
1.2.5 敏感性檢測 確定一段包含上下游引物在內的肺炎支原體部分序列,將其克隆至pUC57載體上,構建重組質粒。將該質粒進行梯度稀釋至終濃度為106、105、104、103、102、101、100copies/μL, 用 建立好的ERA實時熒光法對每個樣品進行檢測,同時以無酶水作為陰性對照,評價該方法的敏感性。
1.2.6 特異性檢測 用建立好的ERA實時熒光法分別對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B)、鸚鵡熱衣原體(Chlamydia psittaci,Cps)和肺炎支原體(MP)進行檢測,病原體的模板濃度均為105copies/μL,以無酶水作為陰性對照,評價該方法的特異性。
1.2.7 臨床樣本驗證 收集肺炎支原體感染者和健康人的樣本共34例,同時用ERA熒光法和肺炎支原體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檢測,同時以無酶水作為陰性對照。以熒光定量PCR法的結果作為標準,評價基于ERA實時熒光法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
用本研究建立的ERA實時熒光法同時對肺炎支原體標準株和陰性對照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陰性對照的熒光曲線無變化,幾乎保持水平狀態,而肺炎支原體產生的熒光曲線在10 min左右起峰迅速,反應20 min時幾乎達到飽和狀態,熒光值遠超過陰性對照(NTC)產生的熒光強度,表明該方法具有可行性(圖2-A)。隨后,分別用4組引物對P1基因進行ERA實時熒光檢測,結果顯示由F2R1組成的引物對相較于其他引物對(F1R1、F1R2、F2R2)起峰速度快,產生的熒光強度高,與陰性結果之間的差異更為顯著,因此將F2R1作為后續研究的引物對用于ERA實時熒光法快速檢測肺炎支原體(圖2-B)。接下來,又分別對25℃、30℃、35℃、40℃這4個溫度進行條件優化,結果顯示該方法的溫度適用范圍廣,在25-40℃均可以發生擴增反應,完成對肺炎支原體的檢測;當反應溫度為25℃時,反應速度最為緩慢,熒光曲線在15 min內幾乎無變化,隨后熒光值才緩慢上升;其他3個溫度(30℃、35℃、40℃)幾乎同時起峰,其中30℃時的反應速度較慢,熒光值也略低,35℃和40℃在反應初期熒光曲線就明顯上升,40℃溫度下的曲線比35℃反應略快些,但由于在該條件下反應18 min后熒光值明顯下降,此時35℃下的熒光曲線仍保持穩定狀態(圖2-C),因此選擇35℃作為ERA實時熒光法檢測肺炎支原體的最佳反應溫度。

圖2 ERA實時熒光法的建立(A)和條件優化(B-C)Fig. 2 Establishment(A)and condition optimization(B-C)of ERA real-time fluorescence method
將建立好的ERA實時熒光法對10倍梯度稀釋的質粒進行檢測分析,結果顯示,該方法對肺炎支原體質粒的檢出限為103copies/μL(圖3)。

圖3 ERA實時熒光法敏感性分析Fig. 3 Sensitivity analysis via ERA real-time fluorescence method
對肺炎支原體和其他6種呼吸道病原體(KPN、AB、PAE、SAU、HIB和Cps)運用已建立好的ERA實時熒光法進行快速檢測,結果如圖4顯示,只有肺炎支原體產生熒光曲線,完成快速擴增,而其他病原體均無擴增曲線產生,與陰性結果保持一致,表明該方法特異性好,與其他病原體無交叉反應。

圖4 ERA實時熒光法特異性分析Fig. 4 Specificity analysis via ERA real-time fluorescence method
為驗證ERA實時熒光法與熒光定量PCR法的符合程度,同時用這兩種方法對34例臨床樣本進行檢測,以熒光定量PCR法的結果作為標準,ERA實時熒光法的檢測結果如圖5(圖中水平虛線為檢出限閾值)所示,8例陰性樣本(-1--8)的結果均為陰性,26例陽性樣本(1-26)中得到25個陽性結果。經統計(表2),ERA實時熒光法的診斷敏感度為96.15%(25/26)、診斷特異度為100%(8/8)、陽性預測值為100%(25/25)、陰性預測值為88.89%(8/9),說明ERA實時熒光法跟標準熒光定量PCR方法陽性和陰性預測值有很好的一致性。

表2 ERA實時熒光法與熒光定量PCR法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ERA real-time fluorescence method and fluorescence qPCR method

圖5 ERA實時熒光法的臨床樣本驗證Fig. 5 Clinical sample validation via ERA real-time fluorescence method
肺炎支原體是是兒童社區獲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體,臨床癥狀以咳嗽、發熱、咽喉痛和肌肉疼為主[22],與腺病毒、流感病毒、SRAS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相似,易漏診和誤診。分離培養是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金標準”,但肺炎支原體屬于苛養菌,生長條件要求高,培養時間長,已不能滿足臨床快速診斷需要[23]。抗體的產生需要窗口期,因此抗原抗體反應不能用于支原體早期篩查[24]。PCR技術靈敏度高、特異性好,但對儀器、環境和實驗人員要求較高,操作復雜[25]。因此,建立一種肺炎支原體早期快速簡單的新診斷方法尤為重要。
肺炎支原體基因組有4組重復序列,其中,肺炎支原體的黏附相關蛋白P1包含了3組,分別是RepMP2/3,RepMP4 和 RepMP5[26],其高度保守性適用于肺炎支原體的核酸診斷。因此,本研究選擇肺炎支原體P1基因RepMP4區的部分片段作為靶基因來建立ERA實時熒光法進行快速核酸檢測,通過熒光觀察來優化反應條件,評價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并對臨床樣本進行驗證。
結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RA實時熒光法檢測肺炎支原體可實現快速檢測,起峰時間在10 min左右,20 min后反應幾乎達到飽和狀態,相較于RPA、LAMP、SEA的起峰時間分別是14 min、70 min和22 min[27-29],該方法進一步提高了反應速度,減少了檢測時間,可滿足現場快速檢測的需求;敏感性分析利用肺炎支原體構建的重組質粒進行確定,通過ERA實時熒光法對梯度稀釋的質粒進行檢測,該方法對肺炎支原體的檢出限為103copies/μL,與LAMP檢測肺炎支原體的結果一致[30],遠高于SEA技術的敏感性[29]。雖然ERA實時熒光法的檢出限低于實時熒光PCR法,但較高的閾值可防止由于檢測方法過于敏感而產生假陽性結果;對肺炎支原體和其他6種呼吸道病原體進行ERA實時熒光法檢測,除肺炎支原體外,其他病原體均為陰性結果,未出現交叉反應,顯示了該方法對肺炎支原體的特異性;以熒光定量PCR結果為標準,對34分臨床樣本進行監測分析,檢測出25份陽性結果,9份陰性結果,該方法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6.15%、100%、100%、88.89%,與RTFQ-PCR的檢測效能相當[31]。
盡管ERA實時熒光法可以快速、敏感、特異地檢測出肺炎支原體,但該方法的探針設計復雜,價格較貴,且在高溫條件下的結果不太穩定,產生“跳躍”現象,有待進一步探究與完善。綜上,本研究建立的ERA實時熒光法檢測肺炎支原體具有檢測周期短、敏感性好、特異性高的特點,還可以在常溫下進行擴增,實驗設備要求簡單,僅需一臺熒光儀即可。此外,該方法操作簡單,非專業人員也可以完成檢測,滿足現場檢查的需求,使得利用基因分子檢測技術建立快速低耗的社區肺炎支原體核酸檢測技術成為可能。
本研究針對肺炎支原體P1基因設計并建立了ERA實時熒光法,并應用于肺炎支原體的檢測,結果發現F2R1引物對的擴增效果最佳,在35℃條件下反應20 min即可達到平臺期,反應敏感性為103copies/μL,與其他病原體無交叉反應,臨床診斷敏感度、診斷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6.15%、100%、100%、88.89%,表明該方法具有快速簡單,敏感性好,特異性高等特點。